寒食節的來歷和傳說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壹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誌,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清初湯若望歷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壹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壹日。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壹天,這壹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壹直流傳下來並為全國所接受。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贊許,是千年如壹的。[1]
中文名
寒食節
英文名
Cold food festival
別稱
禁煙節、冷節、百五節、禁火節
節日時間
每年公歷清明節前壹二日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精品薦讀
清明節前,曾經還有個叫寒食的節日
作者:少讀紅樓
快速
導航
節日特色
節日習俗
主要價值
相關詩畫
歷史溯源
遠古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幹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壹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鉆燧取出新火,作為新壹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
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裏,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余年,被稱為民間第壹大祭日。
春秋
禁火節後來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饑。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獨介子推不願受賞,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避山裏,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壹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國君沒肉吃,他割自己的肉燉湯,國君卻將他燒死,從此有了清明節
千古名將英雄夢
贊66
閱讀6623
曾經中國民間的第壹大祭日寒食節是為晉文公的介子推而設的
海叔說春秋
贊182
閱讀2.1萬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來人啊,介子推的棺材板快按不住啦
熱點說
贊191
閱讀2.8萬
寒食小誌:妳可能不知道什麽是寒食節
熱點說
贊707
閱讀12萬
魏晉
漢時,山西民間要禁火壹個月表示紀念。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這個習俗。《陰罰令》中有這樣的話,“聞太原、上黨、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雲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壹月俸”。三國歸晉以後,由於與春秋時晉國的“晉”同音同字,因而對晉地掌故特別垂青,紀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習俗又恢復起來。不過時間縮短為三天。同時,把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推而廣之,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於是寒食節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寒食節禁火寒食成了漢民族的***同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