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簡單的燈籠怎麽做
中秋節簡單的燈籠做法如下:
1、準備材料:卡紙、膠水、剪刀、小刀、尺子、雙面膠、筆。拿出壹張彩色卡紙,將卡紙橫放,在卡紙的上下方用尺子畫上兩條直線。再用尺子在兩條直線之間畫滿是豎線,然後將豎線用小刀劃開,註意每條豎線之間的間隔要壹樣。
2、剪下兩條細長的長方形條,貼在卡紙上的上下兩條直線處,把裁剪好的卡紙左右相連,首尾粘到壹起,變成壹個圓柱體。用手慢慢地把圓柱體撐出壹個燈籠的形狀。用其他顏色的卡紙,剪下壹些小裝飾品,貼在燈籠上。
3、在燈籠的頂部剪壹個圓形,粘上雙面膠,再剪壹個圓形底部,粘上雙面膠,將燈籠的頂部和底部粘在壹起。用彩色卡紙剪下壹條長條,將長條的兩端粘上雙面膠,粘在燈籠的底部,將燈籠撐起來。
4、用彩色卡紙剪下壹些小圓形,將小圓形粘在燈籠的底部,形成壹個小圓球。將小圓球放在燈籠的底部,把燈籠豎起來,把燈籠的底部固定在壹個位置上。最後用彩色卡紙剪下壹條長條,將長條的兩端粘上雙面膠,粘在燈籠的頂部,將燈籠撐起來。
5、準備材料:紅紙、竹簽、膠水、剪刀、鉛筆、尺子。裁剪壹個圓形紅紙片,放在壹邊備用。用尺子和鉛筆在紅紙片上畫出燈籠的形狀,然後用剪刀裁剪出來。將裁剪好的燈籠放在竹簽上,用膠水將燈籠和竹簽固定在壹起。
6、用同樣的方法制作多個燈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燈籠。將所有燈籠固定在壹條線上,將這條線固定在壹個位置上,就可以掛起來欣賞了。
中秋節的由來如下:
1、古代祭月演變而來。古代歷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歷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農歷八月十五又正好是秋季的二分之壹日,所以又被稱為“中秋”。最初這壹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為了中秋節。
2、嫦娥奔月。傳說嫦娥喝下仙藥後飛到月亮上,人們舍不得她,分食月餅以寄托思念。古代秋分夕月。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北宋時期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