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素菜食譜 - 河源的風味小吃

河源的風味小吃

還有其雞是好食的,俗話說:無雞不成席。東南西北中,美食在廣東。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是我國著名四大菜系之壹,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韻 味, 獨樹壹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其烹飪技術之精妙,菜式美點之紛繁多樣,味道之鮮美,色、香、味、形整體設計之完美,都可謂首屈壹指。在今日中華大地,從京城到邊疆,從沿海到關外,壹股“粵菜風”正風靡全國,甚至沖擊著其它菜系原先占據的市場。粵菜主要由廣州、潮州、東江三種風味組成。

廣東人喜歡吃雞,食肆對雞的制作也是千變萬化,花樣頻出;基本上所有的烹飪手段,幾乎都可以適用於雞。在大海的眼中,燜、炒、燉、腌、扒、烤、煎、炸、煲皆適用之,鹽焗味、椒鹽味、蔥油味、吊燒味、口水味、白斬味、沙姜味、醬油味等皆可入味。餐館對雞的做法多了,老饕們也是日益精於吃雞,不僅對雞的種類、料理方式有得講究,對雞饌的滋味也要說出個道道來;既然是誘人的好雞!

白斬雞:

白切雞始於清朝末年,多作為宴席冷盤,供佐酒之用。因雞在烹煮時不加調味,故稱:“白斬雞”。是雞的壹種烹調方法,把雞宰殺後以蒸熟或以熱水浸熟而成,過程中不加入香料,或只使用很少的調味;目的是讓雞的自然鮮味盡量顯露。白切雞是粵菜的傳統菜色之壹,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各地都十分常見;亦是廣東燒味的其中壹種。

傳統的白切雞煮法以浸為主。將白切雞放入開水中,待水開沸後即關掉爐火,讓熱水把雞浸熟,然後澆上冷水讓雞皮更脆口。這種煮法的白切雞優點是不會過熟,肉質鮮嫩;缺點是雞可能未完全熟透,雞塊在斬開後可能仍會有血水在骨裏,衛生上未必能完全符合要求。另壹種煮法是把雞放在鍋內以熱水蒸熟。

上等的白切雞采用品種好、新鮮肥美的嫩雞(或未曾下蛋的母雞,廣州話叫:“雞項”)來制作,傳統的標準是煮至剛好熟。以皮滑,肉嫩,味鮮為佳。吃白切雞時通常會沾上以姜末、蔥粒及熱油制成的姜蓉,以增加風味。

貴妃雞:

原料:上半節雞翅膀150克,冬筍片、冬菇片60克,冰糖30克,水澱粉5克,葡萄酒6克,醬油、黃酒、蔥花、白糖、姜、味精、精鹽適量,雞湯200克。

制法:1. 先將雞膀用滾水漂去腥味,起豬油鍋及冰糖炒至金黃色後,將雞膀放入同炒30秒鐘, 再加黃酒、味精、蔥、姜、醬油、鹽及雞湯,用文火燜的15分鐘左右(視雞膀的老嫩決定)。2. 取出蔥姜,放入葡萄酒、糖及冬菇、冬筍片,再燒30秒鐘,放水澱粉勾芡即可。

蔥油雞:

材料:雞項、水、料酒、鹽、大料、桂皮、五香面、蔥姜絲、味精、油 。

做法:將雞摘洗幹凈放鍋內,添水,加料酒、鹽、大料、桂皮、五香面,煮爛與湯壹同取出盛盆內,加蓋燜2小時取出切塊盛盆,再加蔥姜絲、味精、原湯少許,隨即將油燒開倒出澆在蔥姜絲上即成。

豉油雞:

豉油雞是燒味的壹種,主要材料為雞,但卻有很多調味料,包括姜、蔥、生抽(即豉油)、老抽、酒、冰糖、麥芽糖及油。豉油雞以皮滑肉嫩,有豉油香為上品。豉油雞雖然歸類為燒味,但並非直接燒制,而是將雞只浸泡於調味好的油鍋中加熱而得。有傳豉油雞是從桶子雞演變出來,而有些燒味店的豉油雞會以“桶子油雞”名義發售。壹般來說,人們是拿不大新鮮的雞做豉油雞的。因為新鮮雞味甜,做白斬雞最合適。

鹽焗雞:

鹽焗雞是廣東特色客家菜肴。是在早年間客家人遷徙中流傳下來的腌制雞的方法,腌制過後的雞可在常溫下保持數日不壞。客家人選取當地上好的農家嫩雞,宰殺後不切塊,除去內臟後涼幹,洗凈後用抹塗少許食油的草紙將整只雞嚴實包好,埋進炒過的熱鹽堆中,用文火悶焗著半小時左右,至熟即可;亦有用清水或茶水蒸熟後再焗的制法。取出後將其拆撕成絲肉片,放進盤內上席,通常配以醬油、姜油或麻油食用,皮軟肉嫩,香濃美味而不油膩,並有溫補功能。將嫩母雞(雞項)宰殺後不切塊接著用食鹽塗滿雞身,食鹽根據自己口味把握,腌制10小時以上就可以切塊食用了(現代條件可以使用保鮮膜包裹後冷藏)。而吃不完的部分,則可以留著下壹餐繼續吃,因為被食鹽腌制後的雞保鮮時間比較長。

桶子雞是壹種采用不足壹周歲的小雞(童子雞)以鹵水燒煮而成的菜肴。童子雞又稱春雞,是未長成的小雞,壹般只有數個月大。

請參考我在百度空間寫的日誌《無雞不成席》

/%B9%E3%B6%AB141/blog/item/866a5b4ce2ab1639afc3ab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