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或傳說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史籍資料中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三種。
壹是說端午節插艾草、懸菖蒲都是為了夏日驅病防病,與古俗視五月為“惡月”、視五月五日為“惡日”相應,所以端午節是起源於古代“惡月”、“惡日”說。
二是紀念孝女曹娥。傳說東漢時期有壹個著名的孝女曹娥,她父親在江上劃龍船迎潮神時被淹死,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七天七夜仍不見屍體,於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尋找父親,後來抱出父屍。
人們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為她建了壹座廟,稱為曹娥廟。傳說這壹天為了紀念曹娥,人們紛紛來水上賽龍舟。但端午節是不是為了紀念曹娥還有待考證。
第三種說法,也是在民間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看法,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
紀念屈原說何以深入人心?王來華表示,這是因為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品格感人至深。因此,紀念屈原說就占據了主流。在這壹天,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行壹系列活動,如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