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素菜食譜 - 端午節紀念屈原是怎樣壹個故事呢?

端午節紀念屈原是怎樣壹個故事呢?

對今天的中國民眾來說,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有這麽壹個傳說流行中國:屈原投江,百姓哀憐屈原,劃龍舟到江中救屈原,向江裏投粽子給魚吃,讓魚別吃屈原。下面我就詳細介紹壹下這個傳說故事吧,壹起來看看。

紀念屈原的故事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壹位老醫師則拿來壹壇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習俗

1、賽龍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慟,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尋找他的真身。如今,端午節前後幾天,大江南北都要“賽龍舟”。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吃粽子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為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壹天便以粽子投江。

3、掛艾草

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草是藥用植物,既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草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端午節尤為特別的便是其中蘊藉的愛國情懷。以屈原為代表的忠烈愛國之士,激勵著壹代代中華兒女為國家、民族的發展進步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