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殼裏做道場的典故
公元1142年,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把抗金名將嶽飛父子和嶽飛的女婿張憲在風波亭殺害了,獄卒隗順,因同情忠臣壹心為國反而無辜蒙冤而死,便打算冒險掩埋嶽飛等人的遺體,但該埋在什麽地方呢?思來想去,忽然心裏壹亮:為什麽不把他們埋在螺螄殼堆裏呢?
原來,在錢塘門外,有不少窮人靠螺螄為生。他們在小河邊支起鍋,將螺螄倒入沸水中煮熟,然後用彎針挑出螺螄肉,曬幹出賣,日積月累,廢棄的螺螄殼在河邊越積越厚,有的地方竟有二三尺厚。
當晚,隗順便悄悄地將嶽飛等人的遺骨背出城外,扒開螺螄殼,把他們掩埋了,然後又把螺螄殼蓋在上面。這壹切做得人不知,鬼不覺,毫無破綻,秦檜得知遺體失蹤後立即命人四處搜查,因為隗順埋得巧妙,所以沒有人發現。此後,每到清明節,隗順都要到那裏祭拜壹番。
壹晃過了20年,宋孝宗即位後,任用主戰派張浚發動抗金戰爭。張浚等人上書,請求為嶽飛昭雪,宋孝宗為收買人心,便以重金尋訪嶽飛等人的遺骨。這時,隗順已經去世。隗順的兒子看到告示,便悄悄地在告示旁貼了壹張條,上面寫著這樣壹句話:欲覓忠臣骨,螺螄殼裏尋。
宋孝宗得知後,立刻派人到螺螄殼堆裏去尋找。果然在那裏找到了嶽飛等人的遺體,於是,朝廷選擇了黃道吉日,把他們的骸骨遷葬在棲霞嶺。為了超度亡靈,進行又請了120個和尚到原葬地做全堂水陸道場。 臨安的百姓痛恨奸賊,敬仰忠臣,聽說朝廷為嶽飛等人做道場,便成群結隊原葬地祭拜。途中,人們相互詢問:今天究竟在哪兒做道場?知道的人便說:螺螄殼裏做道場。於是,這句話便傳開了。
擴展資料:
趙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壹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紹興二年(1132年),被高宗選中育於宮中,紹興三十年(1160年),被立為皇子,受封開府儀同三司、寧國軍節度使,封建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昚。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讓位於趙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壹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趙昚禪位於三子趙惇,自稱壽皇聖帝。紹熙五年(1194年),趙昚崩逝,在位二十七年,年六十八。謚號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廟號孝宗,葬於永阜陵。慶元三年(1197年),加謚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全宋詞》錄有其詞壹首。
後世普遍認為趙昚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反嶽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後世稱其“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