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的故事出自哪裏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譯文:看見壹只河蚌正從水裏出來曬太陽,壹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很幹燥。”河蚌也對鷸說:“今天妳的嘴不取,明天妳的嘴不取,就會餓死妳。”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壹個漁夫把它們倆壹起捉走了。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近義詞:漁人得利。
反義詞:相輔相成。
成語結構:復句式結構。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例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留給我們的啟示意義深刻。
造句:
1、妳們這麽做的結果只能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2、我們內部妳爭我奪,煮豆燃萁,結果讓別人得了好處,這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成語故事:
趙王將要去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的時候,經過易水,(看見)壹只河蚌正張著殼曬太陽。有壹只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
鷸鳥就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妳就會死。’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開妳,明天不放開妳,妳就會死!’兩個誰也不肯放。漁夫看到了,就把它倆壹齊捉去了。
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趙兩國相持不下,日子久了,雙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厲害。我擔心強大的秦國成為鷸蚌相爭中“漁夫”那樣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考慮。”惠王聽了,恍然大悟,說:“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行動。
成語啟示:
鷸蚌相爭時,鷸和蚌應當考慮的是:這個東西是否值得去拼命力爭?如果為了蠅頭小利,針頭線腦,而去撕破臉皮,弄得筋疲力盡,傷痕累累的,那不值得;如果是事關生死存亡,事關高德大義,那就應當拼死力爭。爭之前的思考是個問題!關鍵是,不要為了面子,自己來壹場“武打戲”,好讓別人靜靜欣賞,然後再順手牽羊,那就是“為他人作嫁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