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川芎,莪術,姜黃三種藥材,哪種藥材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強?

川芎,莪術,姜黃三種藥材,哪種藥材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強?

川芎最好。

川芎栽培技術

生長環境

川芎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較濕潤的環境。但川芎苓種培育階段和貯藏期,則要求冷涼的氣候條件。生長期280至290天。平壩地區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

繁殖方法

川芎用莖節(芎苓子)作種。每年地上幹萎後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莖節切下來,每節有芽1至2個,每公頃用種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莖加工成商品。將種苗窖藏次年驚蟄前栽種,條栽溝深12至16厘米,株行距20至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至2塊苗,芽尖向上,覆細土6厘米,底肥每公頃15000至22500千克。

選地整地

選擇氣候陰涼的高山陽山,或低山半陰半陽山的生荒地或粘壤土。栽前,除凈雜草,開墾煉山,挖松土壤30厘米後,作成寬1.5米的畦。

選地整地山區培育繁殖材料,選地後除凈雜草,就地燒灰作基肥,耕地深25厘米左右,耙細整平,依據地勢和排水條件,作成寬1.7至1.8米的畦。平壩地區栽培,前作多是早稻(早稻前茬最好是苕子、紫雲英等綠肥),收割後鏟去稻樁,開溝作畦,畦寬約1.6米,溝寬33厘米、深約25厘米,表土挖松整成魚背形。最好先用堆肥或廄肥撒施畦面,挖土時使之與表土混勻。

適時栽種於立秋前後進行,不得遲於8月底。過早,在高溫影響下幼苗容易幹;過遲,氣溫已下降,對根莖生長不利。栽種應選晴天進行,當天栽完為好。栽前,將無芽或芽已損壞的、莖節被蟲咬過的、節盤帶蟲或芽已萌發的川芎,壹律剔除。然後,按川芎大小分級栽種。栽時,在畦面上橫向開淺溝,行距30至40厘米,深3厘米左右。然後,按株距17至20厘米,將川芎斜放入溝內,芽頭向上側輕輕按緊,栽入不宜過深或過淺,外露壹半在土表即可。同時,還要在行與行之間的兩頭各栽川芎兩個,每隔10行的行間再栽1行苓子,以作補苗之用。栽後,用細土便或火土灰混合堆肥覆蓋川芎的節盤。最後,在畦面上蓋1層稻草,以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每畝用川芎30至40公斤。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壹般進行4次。第1次在8月下旬齊苗後,淺鋤1次;間隔20天後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宜淺松土,切勿傷根;再隔20天行第3次除草,此時正值地下根莖生長盛期,只拔除雜草,不宜中耕;第4次於翌年1月中、下旬當地上莖葉開始幹黃時進行,先清理田間幹莖葉,不行中耕除草,並在根標周圍培土,以利根莖安全越冬。這次培土,產區藥農稱“薅冬藥”。

合理施肥川芎栽種後的當年和第2年,當地上莖葉生長旺盛,形成壹定的營養面積,制造大量的幹物質時,才能將養分輸送到地下根莖,促其生長健壯。因此,在栽後的兩個月內需集中追肥3次,可結合中耕除草進行。第1次每畝施用便水1000至1500公斤、腐熟餅肥25至50公斤,加3倍水稀釋,混合均勻穴施;第2次每畝用便水1500至2000公斤、腐熟餅肥30至50公斤,兌2倍水稀釋施入;第3次每畝先施入便水2000至2500公斤,兌1倍水稀釋施入,過後用餅肥、火土灰、堆肥、土便等500公斤混合成幹肥,於植旁穴施,施後覆土蓋肥。時間在霜降以前為宜,過遲,有機肥不易分解,肥效不高。翌年元月“薅冬藥”時,結合培土,再施1次幹便,2至3月返青後,再增施1次稀薄人畜便水,以促進生長,可提高產量。

采收加工

以栽後的第2年的小滿後4至5天收獲為最適期。壹般在小滿至芒種收獲。過早采收,地下根莖尚未充實,產量低,影響種植戶的收入;過遲采收,根莖已熟透,在地下易爛,也導致了產量減少,直接影響到種植戶的收入。收時選晴天將全株挖起,摘去莖葉,除去泥土,將根莖在田間稍曬後運回加工。

及時加工收後要及時幹燥,壹般用火炕幹。火力不宜太大,炕時每天要上下翻動1次,經2至3天後,散發出濃香氣時,放入竹筐內抖撞,除凈泥沙和須根,即成商品。折幹率約為30至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