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的bug是什麽?
可食用
黃粉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蛋白質含量遠高於雞蛋、牛羊肉等常規動物性食物,且易於消化吸收,是壹種優良的蛋白質食品。黃粉蟲也是壹種食用昆蟲,口感好,風味獨特,容易被消費者接受。可以焙烤、油炸、加工成各種形式的具有堅果味道的食品,如蛋白飲料、精制蛋白粉、酒精飲料等。
除了圖中的蟲子,中國人還能吃什麽蟲子?
天下第壹——雲南十八怪,蚱蜢作為壹種小吃我們應該有嗎
說到吃昆蟲,不得不提雲南。雲南雖然沒有什麽好菜,但是吃昆蟲絕對可以稱得上天下壹絕。
去過雲南的人不得不承認:“雲南好玩的地方多,好吃的東西也多。”這不是廣告。去過雲南的人都這麽認為。雲南人在飲食方面很有創新。他們能把普通的大米做成餌片、餌絲、米線、年糕、粽子、元宵、米腸、蒸米粉、卷米粉、涼粉、米凍等十余種小吃,顯示了雲南人在飲食方面的智慧。他們是多麽的巧妙和有創造力啊!令人費解的是,雲南人特別愛吃昆蟲,還專門吃害蟲。
雲南十八怪蚱蜢中,有壹個是“蚱蜢作為壹種小吃我們該不該有”。我們常說的這只螞蚱,就是這樣壹只普通的蟲子。我們這裏的人叫它“跳菜”,這在舊中國是壹個很好的形象,有壹年北方發生了蝗災,蝗蟲飛過,遮天蔽日。所到之處,草和葉子都被掃光,可見蝗蟲的威力。在雲南西北部,秋天收獲谷子的時候,糧田裏到處都是蚱蜢飛舞的影子。走在田埂上,傳來“堤嗒”壹聲。妳要是著急的話,壹腳就能踩死幾只蚱蜢。這時候,女人們把谷子割了,抓了螞蚱塞進了腰裏。當然也有特別抓的。妳用網兜綁壹根竹簽,繞著田埂跑壹圈去抓。抓壹個大塑料袋不需要太大力氣。所以我們每次去滇西北的小街子田,偶爾會有按碗數賣螞蚱的,跑題了。這些割小米的女人把抓來的螞蚱帶回家,用開水燙壹下,去掉翅膀和腿腳,放在鍋裏慢慢烤,直到水幹了,變成褐色,再加上香油、辣椒調料和黃色的螞蚱,就會散發出誘人的香味。那種香味是無法形容的,酥脆中有壹股淡淡的谷草香。或者幹螞蚱,“有朋自遠方來!”“那時,炒壹盤,弄兩兩小酒,嚼香煎螞蚱,道盡人間深情。這就是仙女的生活。
蠶蛹也是壹種很好的美味,它被稱為“春天的蠶會織到死。”當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把自己扔進繭裏,變成蠶蛹。當好的蠶繭被烘幹、煮透、加堿後,就被送到技術嫻熟的蠶女手中。當他們完成吐絲後,金黃色飽滿的蠶蛹就用他們熟練的雙手卷了出來。江南人只把這些高級營養的東西扔掉或者餵豬,真的是資源浪費。雲南人沒那麽傻。他們把蠶蛹收起來,撿起僵硬幹癟的蠶,讓它們變得又圓又金黃。特別優秀,應該算是春蠶的蠶蛹吧。看著金黃色的蠶蛹,讓人流口水。入鍋烤制後,加入油、鹽、調料,是壹道很好的開胃菜,尤其是配上壹瓶乾隆老皇帝的貢品“鶴慶幹酒”,別有壹番風味。聰明的雲南人真的是變廢為寶的高手!它便宜,美味,令人滿意。世界上的好東西真的是雲南人獨有的。
柳葉蟲也是雲南人喜愛的昆蟲。那棵百年柳樹被蟲子吃了,快要倒了。老柳樹被砍倒了,柳管被斧頭劈開,又白又肥的蟲子從裏面滾出來。不要小看這些蟲子。雖然他們殺了柳樹,他們應該受到懲罰,但把它們扔掉太可惜了。把它們撿起來,小心地放在鍋裏烤。用不了多久,油就會從它們身上流出來。不需要加任何調料。把它們放進嘴裏咀嚼就行了。它們又脆又香。那真是壹種享受。飛蟻是雲南人很少吃的珍稀美食。從7月到8月,山區下了幾次大雨。長著翅膀的飛蟻已經從蟻洞中鉆了出來,在山坡上飛來飛去,它們微紅的身體很胖,飛不高也飛不遠,大部分只能在潮濕的山坡上慢慢爬行。把它們撿起來,去掉翅膀,把鐵鍋放在三腳架上,塞壹把松茸,把鍋裏的飛蟻烤熟,再放點清鹽,又嫩又香,慈禧太後可能沒嘗過。
矮胖子,那是壹種罕見的美味佳肴。在那棵高大的栗樹或其他高大的樹上,掛著壹個馬蜂窩,在偏心的馬蜂窩外面開了壹個橢圓形的洞。大黃蜂進出的圓門,馬蜂窩表面有古典莊重的花紋。只有勇敢的山人敢惹他們。據說黃蜂的毒針特別毒。公牛只要被刺三下,十步之內就會倒下。這是無法治愈的。至於人,只要被蟄了前半段,就沒有生還的希望。但也有不怕毒針的勇敢山人。天黑了,他們來到樹下,打著火把,嘴裏叼著壹袋麻辣幹煙,手裏拿著壹個蛇皮袋,爬上高高的栗樹,乘黃蜂不備,把馬蜂窩放進口袋,把奇形怪狀的東西放進口袋。下了樹回家,我把那些大馬蜂活捉來,放在酒裏做藥酒,因為毒針的毒是風濕的良藥。小心翼翼的打開馬蜂窩,裏面有好幾層蜂餅。馬蜂又白又肥,這就是馬蜂窩。嫩嬌嬌的,壹個壹個拿出來,放在鐵鍋裏烤。味道是雲南獨有的,也是世界獨壹無二的。
土生土長的海參,也被當地人稱為爬行動物,是雲南人的珍稀產品。二三月,清溝裏的水,大河小河,像老前輩歐陽修的《醉亭序》裏寫的:“水落,石出。”到了季節,那些清溝或者大河小河在石頭下沖刷了壹個冬天,還有營養美味的本地海參。原生海參的名稱與海參不同。長得有點醜,那嚇人的樣子真的很像蜈蚣。但它們隱藏在清澈的水和圓潤的鵝卵石之間。只有在清澈的山泉或清澈的河流中才能看到它們。和愛打掃衛生的人壹樣,對環境挑剔到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步。有本地海參的地方,隨便打開壹顆鵝卵石就能抓到。在沒有地方的地方,妳可以翻遍所有的鵝卵石,卻沒有它們的蹤跡。正是這個致命的弱點,讓它們瀕臨滅絕。就像這樣,它的吃法比較特別。因為價格高,雲南人把雞蛋和小粉混在壹起,在海參外面給這些醜家夥穿上漂亮的金衣。壹方面可以避免因為外形難看而難以下咽,另壹方面可以增加它們招待客人的數量,避免因為數量太少而讓主人尷尬當然,難以下咽,只是因為第壹次品嘗的人都有這種感覺。如果妳吃壹兩次,那種鮮美的味道會讓妳想看,想把它們生吞活剝。的確,好吃的味道真的很奇妙。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對這種蟲子非常熟悉。俗名土狗子,或者叫拉拉谷,生活在土裏,頭上有壹雙相反的手,挖土很厲害。抓的時候壹定要靈巧,要敏捷,這樣才能抓到。否則,壹眨眼的功夫,它們就會被埋在土裏,消失不見。它們專做壞事,愛咬莊稼苗、根、莖。他們是隱藏的“階級敵人”。壹般5、6月份左右,是移栽季節。水田裏壹放水,常年生活在土裏的蛐蛐就冒出來了。拿壹把簸箕,卷起褲腿,壹下子就有所收獲。可能誰也沒有想到,這麽壹只普通的蟲子,竟然可以用來做壹頓稀飯。只有具有創造性思維的雲南人才能把它們擺上臺面,變害為寶。把它們抓起來,放在水裏焯壹下,去掉羽毛和四肢,放在烤盤上用栗子炭火烤壹下,去掉水分,加上油和鹽,就成了壹道非常紮實的開胃菜。沒聽說過吧?
蒙巴薩安特是非洲肯尼亞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國商船經常光顧的港口。我們的船到達蒙巴薩後,當地的朋友切羅諾熱情地邀請我們體驗“敲鑼打鼓吃螞蟻”的飲食習俗。
蜈蚣廣西永福縣壹位80多歲的老人,對生吃活吃蜈蚣情有獨鐘,吃了50年。3月10日,記者在永福縣廣福鄉馬貝村看到了這位老人的絕活。
相關資料和圖片均來自互聯網:通過百度搜索。
相關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新聞/石梅/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