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喜歡讀書的人想法不壹樣。

喜歡讀書的人想法不壹樣。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讀書對學習和成長非常重要,但現實生活中真正喜歡讀書的人還是少數,喜歡讀書的孩子就更少了。

為什麽?

認知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因為:

人的大腦不是為閱讀而生的,要把原生態的大腦改造成閱讀的大腦,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和循序漸進的努力。

這種轉變不僅僅是認知水平的變化,更是用眼睛直接觀察和儀器測試的大腦生理結構的變化。事實上,認知神經科學家已經證實,如果大腦的生理結構沒有變化,壹個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讀者。

文盲大腦vs閱讀大腦

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文盲和閱讀者的大腦生理結構存在顯著差異。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科學家們也想盡了辦法。實驗需要兩組被試,壹組有閱讀能力,另壹組沒有閱讀能力,也就是文盲。

但是,如果被選出來的文盲是沒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的底層民眾,或者是因為某些疾病使他們喪失了學習能力,那麽,即使這類主體與受過正常教育的主體之間的結果有所不同,我們也很難確定這種不同是由文盲、兩個群體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的差異,還是由疾病造成的。

最後,科學家在葡萄牙發現了壹些特殊的家庭。因為這些家庭沒有錢教育所有的孩子,他們會選擇讓姐姐在家打理家務,讓弟弟妹妹上學。科學家從這樣的家庭中篩選出6對姐妹。每對姐妹都有相似的成長環境,相似的社交活動,相同的性別,各方面都很像。唯壹的區別是姐姐是文盲,妹妹受過教育。

科學家們對這六對姐妹做了大量的測試,通過磁共振成像、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等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觀察受試者的大腦激活反應。

科學家發現:

受過教育的姐妹背部的胼胝體更厚。胼胝體連接左右半球,它的增厚使兩個半球之間的信息交換更多、更快、更有效。

而且,更多的實驗證實,健康的讀者,無論是中文讀者還是英文讀者,都會不約而同地在左側枕葉-顳區創建壹個小的大腦區域,神經科學家稱之為“文本框區”。

這個腦區不僅接收和處理文本信息,還將處理後的信息發送到相關腦區。如果看到“小排糖醋”這幾個字開始噴湧而出,字流無聲,這就是“文本框區”的功勞。越是優秀的讀者,“文本框區”對文字激活的反應越強烈、越快。

閱讀初期的大腦vs成熟優秀的閱讀大腦。

不僅僅是文盲不同於讀者的大腦結構。在對文本刺激的反應和處理方面,正在學習閱讀的兒童的大腦也與成熟讀者的大腦有很大不同。

閱讀是壹種腦力活動,需要視覺、語言、註意力、記憶力、感覺腦甚至動作的配合才能有效完成。但在壹開始,這種合作是不存在的。

想象壹個大倉庫,有十個工人,沒有明確的分工。進貨的時候十個人上去卸貨入庫。等貨發完,十個人沖上去取貨,出倉庫。有空就閑著。忙的時候經常擠在發貨,卻沒人管進貨。因為妳進了我出了,決算壹塌糊塗。這是閱讀開始時大腦神經的狀態。

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在初學者閱讀的大腦中,興奮感是分散的、無規律的,左右腦的平衡被激活。好像十個倉庫工人以為這是自己幹的,圍著整個倉庫跑。

新手讀者的左右腦平衡激活

倉庫經過壹番管理整頓,十個人負責進貨,出貨,理貨,記賬...,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吞吐能力大大提高,錯誤大大減少。

當大腦轉化為優秀的閱讀大腦時,閱讀中的反應就像高效的倉庫壹樣有序:視覺區感受到文本後,迅速將文本信息傳遞給“文本框區”,“文本框區”對文本進行處理後,迅速將處理結果分配給所有的知覺、感覺和運動區。

成熟英語讀者的大腦——左腦高效處理文本信息。

大腦學習閱讀的過程類似於倉庫的管理改造工程。剛開始的時候,腦神經的分工非常粗糙,很多神經元往往會進行同樣的辨別。最後,通過學習和訓練,每個神經元對有限範圍的刺激做出準確反應,所有相關神經元協同工作,從而快速掌握閱讀和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

“倉庫管理改造工程”並不容易。閱讀專家認為,即使有良好的教育和個人努力,這個項目也需要近十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在整個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學校、家庭、孩子共同努力,才勉強完成了這個龐大的大腦重建工程。如果壹方失敗,工期將被延誤。

神經回路重建

但是,施工這麽難,卻很容易推翻。

大腦的神經回路壹旦建立,並不像我們曾經認為的那樣永久擁有。其實就算是成年人的“成熟”腦回路,其實就算是成年人的“成熟”腦回路,更悲劇的消息是,大腦並不是我們從小被教導的所謂“只有65,438+00%被開發利用”。其實大腦神經元是有數量的,沒有壹個是閑著的(當然也可能是管理不利的倉庫工人的低效忙碌)。與此同時,與此同時,

什麽是競爭利用?簡單粗暴,但不是很科學準確,比如壹個神經元,如果妳讓它只對電視劇有反應,它就不能再對文字有反應了;即使妳已經讓它對文字有了反應,但如果妳長時間不看書,而是每天跟著劇看,用不了多久,它就會對文字有反應,只對電視劇有反應。

所以有人說,大學畢業後,再也拿不起書了,拿起來也看不下去。也不完全是因為他們懶。更有可能是大腦的閱讀回路不太可靠,早就壞了。

好消息是,雖然人腦的神經元數量有限,但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可以很多很多,而且這種連接對認知更重要。更大的好消息是,只要妳學習,妳的大腦可以終生建立新的聯系。八九十歲還能保持清醒不是天賦。其實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只是大部分人過早的放棄了學習。

那麽,如何科學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認知科學家對父母有幾個建議:

1

不要讓孩子成為“差生”。

讀書不是從孩子會讀書的那壹天開始的。閱讀專家發現,有壹個指標可以在孩子會閱讀之前預測孩子未來的閱讀能力,誤差很小。

這個指標就是詞匯量。

孩子從小聽的單詞越多,以後遇到閱讀困難的可能性越低,閱讀成績越高。相反,那些“不善言辭”的學生,遇到閱讀困難、學習困難、過早輟學的幾率更大。

多和孩子說話,使用豐富的語言,即使孩子不能完全理解,豐富詞匯的刺激對孩子的語言也大有裨益。

多給孩子讀書。在任何語言中,書面語和口語都有很大的不同。書面語言是閱讀的壹大難點。如果孩子在閱讀前掌握了壹些書面語言,閱讀的難度自然會降低。

2

不要過早強迫孩子讀寫。

既然成為壹個好的閱讀者這麽難,需要這麽長的時間,那麽盡早開始教孩子閱讀不是更好嗎?

專家的意見是:錯!

如前所述,閱讀需要多個腦區的配合,不同腦區之間的聯系和配合依賴於髓鞘的形成。在角回髓鞘形成之前,閱讀是很難發生的。

雖然專家不排除有些孩子有天賦,但大多數正常孩子要到5-7歲才能完成角回的髓鞘形成。在專家對照研究中發現,壹批不管大腦生理成熟度如何,在識字上領先的孩子,小學三年級後基本上被普通孩子趕超。

小說故事是個好東西。

很多家長認為看小說就是看閑書,對學習沒用,不是嗎?神經病學家通過實驗確定,看小說可以加強腦神經之間的聯系!

在實驗中,壹組受試者被安排在19天的實驗期內持續監測他們的大腦靜息狀態數據。其中前五天和後五天不看書,中間九天看小說。

實驗數據顯示,在9天的小說閱讀期內,負責語言處理、故事理解、感覺和運動系統的幾個腦區的神經元連接明顯增強,即使在接下來的5天閱讀小說後,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增強。

科學家們不確定這種增強會持續多久,但很明顯,經常閱讀小說可以繼續加強這種神經元連接。

看小說加強了語言處理和故事理解的神經聯系,這很容易理解,因為閱讀必須用大腦的這壹部分,但是看小說和感覺腦、運動系統腦有什麽關系呢?為什麽大腦這部分的神經連接會加強?

對此,主持實驗的科學家格雷戈裏·伯恩斯(Gregory Burns)解釋道:

“我們發現,在閱讀小說時,讀者仿佛‘進入’了角色的身體,大腦中與感覺和運動系統相連的神經會隨著角色的感受和活動而變化。我們曾經做過壹個比喻,好的小說讓人感同身受。現在,我們發現好的小說實際上可能會從物理上改變我們的大腦。”

我們知道神經元的連接是人類認知的重要生理基礎。人脈越多,越穩定,人越聰明。所以,永遠不要說看小說對學習沒用。

培養每天讀書的習慣

天天讀!

天天讀!

天天讀!

因為人的大腦不是為閱讀而設計的,閱讀大腦的改造是壹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在左枕顳腦區轉化為“字框區”這壹步,基因突變不可能壹蹴而就,甚至不可能加速。唯壹不變的方法就是每天讀書,不斷刺激,不斷訓練。

也許妳會問:這個大腦區域是用來做什麽的?把它改造成閱讀區會傷害到原來的“天賦”嗎?

科學家們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得出最終結論,但目前的理解是,這個腦區最初是用來分辨極其精確的視覺細節的,我們幾十萬年前的祖先很可能就是利用這個腦區來分辨叢林中動物的微小腳印,從而判斷動物的大小、性別和行蹤。

所以,除非妳是準備讓孩子回歸叢林過野蠻生活,否則建議好好利用這個大腦區域進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