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東西方文化有何差異 需要配圖

東西方文化有何差異 需要配圖

要說起文化的差異,應該先從飲食文化說起,因為“民以食為天”,它能夠反映不同民族生活習慣和文化思維方面的差異。世界上有三大美食:中國、法國和意大利,我們看看這些美食方面最基本的差異。在飲食方面,中國人很註重形式,講究“色、香、味”,所以中國烹調裏,菜的樣式千變萬化,具體到每壹道菜又非常講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歐洲人很講實際,在菜的花色變化上從不下什麽工夫,更講究其營養搭配和保護,註重菜的內在質量。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異。中國人吃飯每次都上很多菜,可都長得很瘦,西方人每次菜很少,但都比中國人長得結識。

再看看餐具的差別:刀叉和筷子,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進而影響了東西方人生活觀念。刀叉必然帶來分食制,而筷子肯定與家庭成員圍坐桌邊***同進餐相配。西方壹開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講究獨立,子女長大後就獨立闖世界的想法和習慣。而筷子帶來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壹起的家庭單元,從而讓東方人擁有了比較牢固的家庭觀念。

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所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對不同顏色的喜好從整體上可以反映壹個民族或者國家的審美情趣與好惡傾向。在中國的文化背景裏,紅色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吉祥喜慶,而在西方人的觀念裏,紅色是血的顏色,表示沖動、挑釁和動亂,我們看到西班牙鬥牛士拿著紅布就是向牛挑戰,紅色可以激怒鬥牛,所以,中國人在喜慶的節日裏喜歡穿紅色的衣服,而西方人壹般選擇藍色,因為他們覺得藍色代表冷靜和沈著。

在思維方式上的差別是:中國人思維比較抽象,西方人比較具體。

在生活態度上的差別是:中國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註重實用。

在繪畫和雕刻藝術上,中國畫是潑墨寫意,西方的油畫講究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比如:中國人為了表現神仙可以飛行就在仙女的腳下加上幾朵白雲,體現飛的意境。西方人就不能理解我們這種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在西方的經典的宗教題材畫作中,為了說明天使在飛,就得給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加上壹雙翅膀。因為他們只有想到翅膀會飛。在雕刻作品中,中國人更註重想象力和意境,比如壹個猴子蹲在馬背上,它們的比例相差無幾,只是表現了壹種意境:馬上封侯。而西方的雕刻作品講求寫實和細膩,絕不會出項這種比例失調的藝術作品。

中國人在介紹來賓時,喜歡用褒揚的話語言辭,會加上很多主觀評論。但西方人認為,介紹客人時不必評頭論足,凡是主觀性的評論都有強加的感覺,介紹主要突出被介紹人的身份、學歷、職務等,而不應該附加外貌和抽象的評論。

西方人比較看中個人的獨立性。受人照顧往往被視為弱者。在給對方出主意或提建議時,不能使對方認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不必教人怎麽做。中國人往往以出主意提建議表示關心。

中國親朋好友和同事之間的串門很隨便,邀請別人來訪無需為對方確定時間,自己去探訪別人無需鄭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國人則沒有串門的習慣。平時如果有事上門,事先要確切地預約時間。沒有得到對方的應允,隨時隨地隨便上門時不禮貌的行為。無事打電話閑聊也是美國人視為打亂別人私人時間和活動安排的行為。

中國人缺少擁抱,缺少肌膚之親。我們不善於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親近,這是壹個很大的遺憾。 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質要比缺乏被觸摸和擁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人需要觸摸。中國小孩遠遠比美國小孩受到擁抱和親吻得少,到了十歲左右,就很少有人擁抱和吻妳了,包括妳的父母親人。除了握手,我們要到談戀愛時才會和另外壹個有身體接觸。也就是說,我們通常在十來年或更長的時間裏,沒有身體的親密接觸。在西方文化裏,父母和兒女、兄弟姐妹之間、好友之間,從小到大沒有間斷過擁抱和親吻。凡是正常的人都會有體會,任何言語表達不能代替肢體的表達。社會學和心理學教科書都有“身體語言”這個術語。中國文化缺少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表達人之間的感情和分享。

東方人喜歡把問題復雜化,而西方人則喜歡簡單,不願使自己活得太累。許多中國人覺得西方人單純,簡直有點傻,或者說像小孩,童心重。

西方本質上是壹個道德至上的社會,也是壹個契約社會,就是我們追求的"和諧社會",契約社會講究“先說好後不亂”,它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有些時候要用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確當事雙方的責權利。即是對自己權利的保護,對他***利的尊重.

中國文化講仁愛,重義氣。在西方,兒女成人後,父母沒有再撫養他們的義務,回家吃飯壹分壹毛也要計算清楚。

中/西方的教育觀念差別也是很大的,有壹位美國人娶了中國老婆後才感嘆:“以前,我以為中國人比美國人聰明,現在我才知道, 原來中國父母永遠在逼孩子讀書,他們的職責是教育出學業最優秀的子女來,甚至連孩子的暑假也不放過。美國父母的職責是讓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運動,去交朋友,去野遊,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美國的家長從不幫助孩子輔導功課,他們認為:如果家長是老師,那孩子學校的老師做什麽?如果孩子做作業出了錯,他們也不給孩子正確答案,會讓孩子再思考,他們認為,人哪有不犯錯誤的,不出錯,怎麽提高? 他們很註重孩子的自信心,從來不打擊孩子,不說小孩怎麽笨,總是不斷地誇獎.他們也不會讓孩子犧牲周末玩耍的時間去學習。中國的父母之間總以子女的學習成績為榮耀。美國父母之間談孩子的學業不多,孩子的成績更是自家的事,別人管不著。

中國的教育總是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責得太多,會變得脆弱,他們最怕犯錯誤,最怕失敗,所以為了避免錯誤,反而放棄了提出問題的機會,放棄了在失敗中學習的過程。長大後,孩子不僅失去了創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會變得患得患失。因為被強壓後學習到的知識、思維、邏輯和推理,是被動的。在當今競爭如此無情激烈的世界裏,唯有強者方能出成就。中國的教育體系不是塑造壹個真實的孩子,總要把孩子變成自己所希望的樣子。沒有給孩子壹個想成為自己的空間,而是別人怎麽做妳也要怎麽做的盲從產物。興趣對於大人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讓壹個人去做不想做的事,只會事倍功半。尊重孩子,把他看作壹個平等的人,與妳享受平等的說話權利,批評權利,反抗權利,聽話的孩子不壹定是好孩子,更不壹定會有出息。中國壹再強調自己的基礎教育有多麽紮實,美國孩子的數理化有多麽差勁。但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美國永遠都處在世界科技的前沿。我們中國人天天都用的電腦,其中的電腦芯片和裏面運行的大大小小軟件,有多少不是美國人搞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