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由來是什麽?
清明節的起源: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十五日,北鬥七星柄指向第二位時,風將晴。”“清明”節氣因此得名。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壹,是古人根據天象和四季循環確定的。
擴展數據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仲春和春末之交。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掃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始於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通過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各地形成了不同的習俗,掃墓祭祖和踏青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壹年八大節日”之壹。壹般是公歷4月5日左右,節日很長。有兩種說法:10前8天和10前10天,這20天屬於清明節。
清明節原意為掃墓日,民國政府於1935年春分後15天定為國定假日,也稱全國掃墓節。清明節、端午節、春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祭祖和踏青是清明節習俗的兩大主題。這兩個傳統的風俗習慣主題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從未間斷。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