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的由來農歷正月十五的夜晚是壹年中首個月圓之夜,古人稱夜為“宵”,又因為正月為元月,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叫上元節。依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人們要點起萬盞彩燈,以表慶賀,並要出門賞月、燃放煙火、喜猜燈謎、***吃元宵、闔家團聚、***慶佳節。

元宵節始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姓篡權,呂氏宗族掌管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鏟除了呂姓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從此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訪,與民同樂,以表紀念。並把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壹神”的祭祀活動也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要的節日。

元宵節又叫燈節。元宵燃燈的習俗也源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尤為興盛,皇宮裏、街道上到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景象:“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宋代更註重元宵節,賞燈活動尤為熱鬧,燈的形式也更豐富。元宵節燃燈的風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燈式越來越多,燈的花色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風燈、琉璃燈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要燃放煙花助興。

元宵節的傳說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據說紫姑原名何媚,字麗卿,唐武則天時人。因為她相貌出眾,壽陽刺史李景便害死她的丈夫並把她納為侍妾,對她特別寵幸。李景的原配夫人十分妒恨,於是就在正月十五夜裏暗暗地將她害死在廁間。天帝同情她,就將她封為廁神。也有的傳說說紫姑是壹個善良窮苦的姑娘,因貧窮死亡。民間有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夜裏迎廁神紫姑的風俗,其做法大多是在正月十五夜裏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壹般的紫姑肖像。讓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幹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並燒香祭拜她,以占蔔年景的豐歉,甚至是占蔔眾事。

鬧花燈。正月十五元宵節鬧花燈的風俗,據說起源於壹個神話傳說。

古代,有壹只天鵝飛臨人間,被獵人誤傷了。玉皇大帝聞聽十分惱怒,便在正月十五這壹天命令天兵天將下凡,將地上的人畜全都燒死,以此來為他寵愛的天鵝復仇。面對人間將要降臨的巨大禍端,壹位仙人冒著巨大危險趕在天兵天將下凡之前前來相救。他出手相救,囑咐人們,只要在正月十五的夜晚,家家戶戶點起火把,亮起燈籠,就可避免厄運。人們按照這位仙人的提示做了。隨後,這位仙人又馬上上天去報告玉皇大帝,說是已經火燒人間了,不必再動用天兵天將的大駕。玉帝率眾神到南天門壹看,只見人間是壹片火光沖天,壹片通紅,就信了他所說的,不再窮追不舍了。就這樣,人類躲過了壹場滅頂之災。從此,每年正月十五張燈、觀燈就成為風俗,壹直流傳到今日。

元宵節的習俗情人會面。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因為在封建社會,年輕女孩不可以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時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觀賞花燈正好是壹個交往的好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為自己物色對象,也有很多情人借此相會。

吃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有的實心,有的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均可。開始,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圓”。吃湯圓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追念離別的親人,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賞花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只有壹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壹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壹種文娛形式。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習俗。

耍龍燈。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我國古代人民為寄托美好願望而創造了龍的形象。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耍龍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耍龍燈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了。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壹,各具特色。

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壹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壹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由於演員踩蹺比壹般人高,便於遠近觀賞,而且流動方便無異於活動舞臺,因此深受群眾喜愛。踩高蹺不但扮演的人身著戲裝,濃妝艷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裝扮戲曲折子,如《管甫送》、《鬧天宮》、《八仙過海》、《水漫金山》等等。

舞獅子。舞獅子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壹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

劃旱船。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動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姑娘如同坐於船中壹樣,手裏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壹面跑,壹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壹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貝多半扮成醜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我國很多地區。

走百病。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加者多為婦女,她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除災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