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火腿火腿被列入致癌食品。
所謂加工肉制品,即經過煙熏、腌制、添加化學物質等處理的肉制品。在報告正式發布之前,在瘋狂網絡的新聞中,“火腿、臘肉致癌,與砒霜同級”等表述已經引起輿論熱議。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誌紅對Zhongxin.com記者表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所謂致癌物,是指有相對可靠的致癌證據,但這與致癌性和毒性沒有直接關系。”範誌紅還指出,食用加工肉制品會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這不是新聞,而是常識。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曾將物質的致癌性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致癌、可能致癌、可能致癌、不確定致癌和可能不致癌。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告訴Zhongxin.com記者,壹類致癌物並不意味著是非常強的致癌物,也不能說是最強的致癌物。這種分類方法是基於致癌作用的明確性和可能性,而不是致癌作用的強度。根據這份最新報告,食用加工肉類,如培根、香腸和火腿,確實可能增加患癌癥的風險。每天吃50克加工肉類,即兩片臘肉,可使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18%。
羅雲波表示,“增加患癌風險”並不意味著食用加工肉制品與癌癥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加工肉制品含有致癌物質,並不意味著吃了這種食物就壹定會致癌。這取決於妳吃什麽。如果攝入不多,身體的代謝功能會代謝掉相關的有害物質,所以不會因為吃了壹些加工肉制品而得癌癥。當然,如果長期大量食用,生病的幾率會增加。”
“就像吃鹽壹樣,鹽吃多了會引起動脈硬化等問題,但是沒有鹽就不行。凡事都有量效關系,量不夠用。如果積累的量可以代謝掉,還是可以吃的。如果有毒有害物質在體內積累的速度快於分解的速度,那就可能是危險的。”羅雲波說。
羅雲波認為,之前輿論中關於“火腿、臘肉致癌”的標簽化信息,應該進行科學解讀,避免引起公眾恐慌。另外,癌癥在個體之間差異很大,目前科學研究得出的壹些結論還需要在實踐中慢慢驗證。
“目前食品加工逐漸提高了技術,添加劑尤其是致病性添加劑在減少,越來越多的采用綠色加工方式。”羅雲波說。
範誌紅還表示,腸癌是壹種常見的癌癥,也是中國發病率迅速上升的癌癥之壹。但是,患腸癌並不受這個因素的影響。“為什麽有的人會得癌癥,有的人不會?就是因為這些人的生活習慣中有壹些容易吸引癌癥的不良習慣。”範誌紅說。紅肉被列為“可疑致癌物”。如何健康地吃肉?報道稱,牛羊肉和豬肉等紅肉被列為“疑似致癌物2A”,草甘膦也在同壹名單上。2A組物質意味著它可能對人體致癌,而1組物質代表與癌癥有明確的關系。
對於沒有肉吃不開心的“肉食愛好者”,羅雲波表示,要保持健康,就要做到飲食均衡。“沒有肉是不可能的,同時要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範誌紅建議,吃肉要註意新鮮度,要在正規商店購買經過衛生檢疫的肉。國家推薦的量是每人每天壹兩到壹克半,即50克到75克。
“少量食用是為了增加營養。過量攝入肉類不僅會增加腸癌的風險,還會增加高血壓和心臟病等風險。每種食物都有其健康合理的攝入範圍。”
至於香腸、臘肉等加工肉制品,範誌紅說,“這些東西要偶爾吃,不能壹次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