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草藥圖片: 貓公草
客家人稱貓公草,中藥名稱叫巴戟天。
主產於廣東、福建、廣西等地。藥用植物,主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巴戟天為多年生藤狀灌木。適應性較強,喜溫暖的氣候,宜陽光充足,忌幹燥和積水,以排水良好、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多的砂質壤土或黃壤土為佳。粘土生長不好。土層厚者生長良好。
擴展資料
植物形態
巴戟天(原變種):藤本;肉質根不定位腸狀縊縮,根肉略紫紅色,幹後紫藍色;嫩枝被長短不壹粗毛,後脫落變粗糙,老枝無毛,具棱,棕色或藍黑色。
葉薄或稍厚,紙質,幹後棕色,長圓形,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3~6厘米,頂端急尖或具小短尖,基部純、圓或楔形,邊全緣,有時具稀疏短緣毛。
上面初時被稀疏、緊貼長粗毛,後變無毛,中脈線狀隆起,多少被刺狀硬毛或彎毛,下面無毛或中脈處被疏短粗毛;側脈每邊(4~)5~7條,彎拱向上,在邊緣或近邊緣處相聯接,網脈明顯或不明顯。
葉柄長4~11毫米,下面密被短粗毛;托葉長3~5毫米,頂部截平,幹膜質,易碎落。
花序3~7傘形排列於枝頂;花序梗長5~10毫米,被短柔毛,基部常具卵形或線形總苞片1;頭狀花序具花4~10朵;花(2~)3(~4)基數,無花梗;花萼倒圓錐狀,下部與鄰近花萼合生。
頂部具波狀齒2~3,外側壹齒特大,三角狀披針形,頂尖或鈍,其余齒極小;花冠白色,近鐘狀,稍肉質,長6~7毫米,冠管長3~4毫米,頂部收狹而呈壺狀,檐部通常3裂,有時4或2裂,裂片卵形或長圓形,頂部向外隆起,向內鉤狀彎折,外面被疏短毛。
內面中部以下至喉部密被髯毛;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著生於裂片側基部,花絲極短,花藥背著,長約2毫米;花柱外伸,柱頭長圓形或花柱內藏,柱頭不膨大,2等裂或2不等裂,子房(2~)3(~4)室,每室胚珠1顆,著生於隔膜下部。
聚花核果由多花或單花發育而成,熟時紅色,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徑5~11毫米;核果具分核(2~)3(~4);分核三棱形,外側彎拱,被毛狀物,內面具種子1,果柄極短;種子熟時黑色,略呈三棱形,無毛。花期5~7月,果熟期10~11月。
百度百科-巴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