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鋅的歷史起源
鋅也是自古以來就知道其化合物的元素之壹。黃銅是壹種由鋅礦和銅熔化而成的合金,古代人很早就開始使用。然而,金屬鋅的獲得比銅、鐵、錫和鉛晚得多。壹般認為,這是因為碳鋅礦熱的時候,溫度很快達到1000℃以上,而金屬鋅的沸點是906℃,所以鋅變成了蒸氣狀態,不易被古人察覺。只有當人們掌握了冷凝氣體的方法,才能檢測出元素鋅。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鋅的國家,中國在10~11世紀是最早大規模生產鋅的國家。明末,宋的《天工開物》壹書載有世界上最早的煉鋅技術的記載。從1750到1850,人們開始用氧化鋅和硫化鋅治療疾病。1869年,勞林發現鋅存在於生物體內,是生物機體所必需的。1963報道缺鋅,於是鋅開始被列為人體必需營養素。鋅的生產過程非常簡單。將爐甘石(即菱鋅礦)裝入陶瓷罐中,密封,堆成錐形。鍋與鍋之間的空隙填滿木炭,將鍋打碎,就可以得到提取的鋅錠。此外,我國化學史和分析化學研究的先驅王連(1888—1966)在1956年對唐、宋、明、清等古錢幣進行了分析,發現宋代少生幣含鋅量較高,提出了我國在明代嘉靖年間開始使用鋅的正確科學結論。鋅的實際應用可能早於《天工開物》這本書。
在歐洲,17年底,德國化學家Kunkel指出異極礦(H2Zn2SiO5)中含有壹種金屬,可與銅制成黃銅合金。1739年,在英國發表了鋅蒸餾的專利文獻;1746年,德國化學家Magraff將異極性礦石和木炭放入密封容器中,煆燒提取鋅。這種煉鋅方法應該是從中國傳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