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保健 - 香薷栽培技術

香薷栽培技術

選地:香薷對土壤要求不高,壹般土壤都可以栽培,堿土和沙土不適合栽培。怕旱的話,不宜復種,之前種的谷類、豆類、蔬菜比較好。

整地:翻耕20 cm,翻耕前施農家肥,壟行距40 cm ~ 50 cm,或做平畦。因為種子很小,所以必須小心地平整和耙平土地。

播種: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適宜的播種方式為條播或撒播。具體播種期視香薷上市時間而定。春播最好在終霜凍結束前6 ~ 8天播種。為了市場供應均衡,每18天至15天可播種壹批。為了冬季上市,播種期應在初霜凍期前80 ~ 90天。播種要保證土壤有壹定的濕度,覆土要淺,要鎮壓,才能壹次長出全部苗。藥物性狀:粉末性狀:淺棕綠色。

①非腺毛1 ~ 6細胞,頂端直、彎或鉤形,直徑11 ~ 34微米,Q長約512μm,部分基底細胞膨大至70μm,壁稍厚,表面有細疣狀突起。

②腺鱗頭部有8個細胞,直徑59-86μm,單柄,極短。

③腺毛頭部呈圓形或長方形,有1 ~ 2 (-4)個細胞,直徑為16 ~ 33微米;柄1-2細胞,很短。

④葉表皮細胞縱壁略彎曲,呈串珠狀增厚,表達面有細條紋;氣孔直軸式。

⑤葉肉細胞中含有直徑為65438±0.5~6微米的草酸小晶體..此外,還有萼片表皮細胞、花粉粒、莖表皮、柱狀鞘纖維和導管。

藥材加工:去雜,噴水,去殘根,切段,曬幹。關於雷公的烘焙:采摘(香薷)時,去根留葉,仔細銼平,猛烈曬幹,以免生火。

味:辛,微溫。

①別錄:辛,微溫。

2孟偉:溫暖。

③滇南草藥:性溫,味苦。

4“本草言”:味辛味甘,性溫無毒。

歸經:入肺、胃經。

①《雷公炮制之解》:入肺、胃經。

②《本草舒舒》:足入陽明、太陰,手少陰。

③本草釋義:入足少陽膽經、手太陰肺經、手陽陰大腸經。

【主治】發汗解暑,利濕化濕,暖胃和中。治療嶽夏感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痛、嘔吐腹瀉、水腫和腳氣。

①別祿:霍亂,腹痛,嘔吐,水腫。

2孟韋:去熱風,轉筋,煮汁。最後把鼻子擦幹,用水送服。

3《日華子本草》:降氣,除熱,治嘔吐,逆空調。

(4)《顏路本草》:四時止傷寒。

⑤本草補:治暑利濕。

⑥滇南草藥:解表祛邪,治中暑、頭痛、腹瀉、腹痛、暑咳、出汗、暖胃、和中。

⑦王贏《食本草》:嶽夏以茶代茶,但無發熱,胃調至溫中;用果汁漱口以去除異味。

⑧綱要:寒熱治腳氣。

香薷具有解熱作用,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和胃腸蠕動,刺激腎血管,使腎小管充血,增加濾過壓,表現出利尿作用。因此,在夏季,香薷常與粥或茶同食,既能防暑,又能增進食欲。但本品有耗氣傷陰之弊,氣虛、陰虛、多汗者不宜服用。傳統認為本品熱服易致嘔吐,宜涼服。

外感表證;麻疹不透,風疹癢;瘡瘍初有表證;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1 ~ 3元,或研磨。煎服,3 ~ 9g。出版用,量不宜過大,不宜久炒;用於利水消腫,量要稍大,必須精煎。

註意事項:虛寒者不宜服用。本品有強烈的刺激性和發汗力。

(1)《本草自始》:無惡不作者,必遭警告。

②《應本草》:火盛氣虛,陰虛熱盛者忌用。

實用處方

(1)香薷好治霍亂,四肢疼痛,冷汗,口渴:香薷二兩,虎杖壹兩。兩味粗篩。取兩畢沅,每次壹燈水,煎七分鐘,去渣溫服,每日三次。(《盛濟宗錄》香薷湯)

⑵香薷用於治療脾胃不和,胸膈脹滯,內有風寒,外有寒邪,惡寒實熱,身痛,關節痛,霍亂嘔吐,脾痛胃脘,白酒宿醉,四季傷寒頭痛:香薷(去土)二兩,甘草(炒)半兩,白扁豆(炒)白扁豆。頂端在最後是好的。每份兩元,加鹽煮湯。(《局方》香薷湯)

⑶浮腫:香薷50斤,銼入鍋中,用水煮久,再用藥渣煎。當稠到可以揉成丸的時候,就做成丸子,比如五子。每次服五粒,壹天三次,劑量可以每天加壹點,使尿液通暢。這個食譜叫香薷炒。另壹個方子:香薷葉壹斤,水壹桶,煮開,去渣,再煮成糊狀,再加白術七十二片,做成丸子,有五子那麽大。每次十粒,送米湯。這個藥方叫做腎石秋樹丸。

⑷香薷用於治療霍亂、腹痛、腹瀉:生香薷1升(切),大蒜1升(碾碎),厚樸6兩(炒),生姜12兩。切四味,取壹桶水,煮三升,分三服,可止嘔止瀉,每服必溫。(《應急藥方》香薷湯)

5]香薷治鼻血。用香薷磨累了,水要壹塊錢。

【6】香薷治舌突出血,如鉆:取香薷汁壹升,連用三天。(肘部後面)

(7)傷暑(夏季臥濕多風,或受涼,頭痛發熱,肌肉抽搐,幹嘔,四肢發冷等。).用香薷半斤、厚樸半斤(姜汁炒)、白扁豆半斤(微炒)銼散。每次五元,加兩碗水和半碗酒,煎成壹碗,待水涼後服用。甚至進了第二服,非常有效。這面叫陰。食譜中的扁豆可以用黃連(姜汁炒)代替。

⑻香薷治愈不安和脅痛。用香薷搗壹兩升果汁。

少數民族吸毒

蒙藥地上部分用於夏季感冒、發熱、無汗、腹瀉、小便不利。

苗藥野生紫蘇:全草可治癱瘓、肺結核、吐血、感冒、家族病、瘡毒。

朝鮮醫學Mosla治療夏季感冒,急性腸胃炎,腹痛,嘔吐和腹瀉,水腫,口臭,中暑,頭痛,中暑,腹脹和腹瀉。

傈僳族藥節的獲獎者是:全草治暑寒、發熱無汗、中暑、急性腸胃炎、胸悶、口臭、小便不利。

畬藥相如草:全草治中暑嘔吐,夏季感冒,全身水腫,積水腹痛。

彜藥枝葉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癰腫瘡癤,小便不利。本品辛溫,能解表,並能利水下半身。其功效與麻黃相似,但力度較弱。它適用於夏季涼爽的月份和因風水浮腫,所以它被稱為“嶽夏麻黃”。

香薷附加信息:炮制:取原藥材,去雜殘根,抓水,切段,曬幹,貯於幹燥容器中,置陰涼幹燥處。

烹飪用途:烹飪調料,可用於煮肉、肉湯、泡水。它也可以用作調味品。

香薷適用人群:陰虛有熱,虛勞自汗者禁用。

香薷的食療作用:味辛,性微溫。歸肺、胃、脾經。香味擴散時,可升可降。

香薷食品的香客:該產品類似山柏桃。

香薷做法指導:口服宜涼飲。

⑴香薷散風寒,有發汗解表之效,但多用於夏季感冒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等癥,常與藿香、蘭佩同用。香薷有祛暑濕之功,適用於夏季生食寒濕阻脾胃所致的嘔吐腹瀉。可與扁豆、黃連、厚樸同用。香薷利水消水腫,可單用或與白術配伍健脾利濕。

⑵香薷不僅能發汗解表,還能祛暑除濕。因此,在夏季,因享受清涼飲料引起的感冒、發熱、無汗、嘔吐、腹瀉等癥狀是常用藥物。本品雖能祛暑,但性溫辛,多適用於陰盛夏熱。前人說:“夏月用香薷,冬月用麻黃。因此,在臨床上用於祛暑解表時,必須有畏寒無汗的癥狀。如遇暑濕帶熱,可與黃色配伍。至於暑熱引起的出汗、發熱、煩渴等,不屬於本品的適用範圍。

常用食療藥膳處方

香子飲:香子10g,白扁豆5g,厚樸5g,水煎,每日1劑。可解表、散寒、除濕,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傷引起的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胸悶、四肢乏力、腹痛、嘔吐、腹瀉。這是《紅樓夢》裏林黛玉喝的。

香薷薄荷茶:香薷5克,薄荷5克,淡竹葉5克,車前草10克,以水代茶煎服。能清熱除煩,利尿清心,適用於心煩、小便赤、口幹、口苦。

香薷粥:香薷10g,大米10g,糖適量。將香薷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成粥,待熟時加入白糖,再煮1 ~ 2次,每日1 ~ 2劑,連服3 ~ 5天。能發汗解表,祛暑除濕,利濕消腫。適用於夏季外感風寒、內傷引起的暑濕、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狀。

東紫蘇飲:白扁豆30g,東紫蘇15g,扁豆花5朵,水煎取汁,勤飲,每日1劑。能祛濕解暑,可治療暑熱引起的中暑、發熱、嘔吐、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