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大全
映入眼簾的景象會是黃葉覆蓋的深秋的雕零色,春夏秋四季已漸行漸遠。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無論哪個節氣到來,都會有相應的諺語,而且幾乎都有壹定的警示作用。
《初霜》也不例外。民間有句諺語:“九月霜,來年荒”,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很多細節。
首先要明白,老祖宗所說的月份都是指農歷。
農歷九月,“初霜”節氣的到來,預示著來年將是多災之年,農作物難以有好收成。
至於為什麽農歷九月出現“初霜”不好,原因大致如下。
這也是咨詢村裏長輩,查閱了很多史料的結果。
在上壹篇文章中,我們學到了壹句俗語:“九月初霜不結霜,十月初霜結霜。”在這裏,九月和十月也指農歷。
按照日歷,現在是農歷九月。
這句諺語說得很清楚,如果初霜的節氣是在農歷九月,就很難看到霜降的跡象,因為此時還是秋天,沒有寒冬的味道。
另壹方面,如果第壹次霜凍在農歷十月到來,就意味著很有可能看到霜凍,因為那時已經是冬天了。
要知道,在古人生活的年代,農歷十月已經是隆冬時節了。
所以“霜不打”和“霜打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我們繼續回答題目中提到的問題:為什麽九月初霜不好?今年的“初霜”在陽歷10月23日,農歷九月,正好應驗了“九月初霜無霜”的說法。
農歷九月,天氣不算太冷,尤其是最近四川已經可以穿上短袖再出門了。這種氣候變暖別說看到霜凍,連下雨的時間都很少。
然而,正是在這個農歷九月,“初霜”節氣到來了。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來得更早。
按照正常的時間節點,今年的寒冬來得比較晚,冷空氣停留的時間不會變,也就是說冷空氣離開的比較晚。
氣候變化被推遲了,但農作物的生長速度不會改變。春天過後,應該是幼苗茁壯成長的時候了。需要的是充足的水分營養和溫暖的氣候作為保障。
此時冷空氣仍不願留在春季,出現典型的“倒春寒”,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如果妳想在秋天獲得豐收,那簡直是白日做夢。
所以有“九月霜降,來年饑荒”的說法,這也是我們的祖先歷經千百年磨難總結出來的經驗,很實用。
結論“農業諺語”是壹種文化遺產。拋開實用性不談,這種期待豐收的感覺完全可以理解。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農民靠天氣吃飯,所以準確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對農耕來說非常重要。即使他們無法重返天空,他們至少可以通過壹系列的操縱將損失降到最低。
寒冷的天氣始於第壹次霜凍。
在許多古籍中早有記載,如《逸周書·周嶽》:“秋、三月之氣盛:夏、秋分、初霜。
東漢王充《論衡》說:“雲、霧為雨之兆,夏為露,冬為霜,溫為雨,寒為雪,雨露之凍是地而非天所致。
如今,大部分諺語已經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有人說:中國的跨緯度太大了,北方已經下雪了,南方還在穿褲衩。老祖宗留下來的不是無效,而是地域氣候不同造成的。歸根結底還是要相信科學,理性對待科學。這其實並沒有錯,我們應該相當註意地看待事物。
但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需要傳承的。即使全球氣候變暖,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也要明白,自然界的變化是有壹定規律的。只要不人為破壞,我們美好的家園依然可以熠熠生輝。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