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閩商——壹年賺34.46億,這個賣數據線的福建老鄉想IPO。
近日,綠聯科技向深交所提交招股書,擬在創業板IPO,擬募資654.38+0.504億元。表格交付前夕,綠聯科技兩次引入外部資本,其中高燕資本連續兩次投資,* * *出資5.5億元。
創業板的沖擊,不知能否在3C消費電子市場的海洋裏遊出新的浪花?綠聯科技背後站著壹個80後——張慶森。
張慶森,1983,福建人。2007年大學畢業,到深圳壹家港資企業從事外貿業務。2009年7月,26歲的張慶森離職,走上了創業之路。兩年後,張慶森的創業之路誕生了綠盟。
綠聯科技是科技消費電子知名品牌企業,年營收34.46億。主要從事3C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產品主要涵蓋傳輸、音視頻、充電、移動外設、存儲五大系列。
01
壹個福建人25萬起步錢。
幹掉壹家上市公司
綠聯科技的故事,始於25萬元的風險投資。26歲的張慶森離開了公司。憑著福建人天生的商業直覺,他用積攢的25萬元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在建立“綠色聯盟/Ugreen”品牌之前,張慶森主要做外貿代工和貼牌,從數據線做起。當時深圳這樣的代工廠有多少,誰也數不清。張慶森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堅持了下來。
如果不出意外,張慶森應該會在代工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但卻是壹場突如其來的“降價事件”讓張慶森下定決心轉型。
2010年7月,張慶森正常為國外客戶備貨,卻接到客戶要求降價的通知。原因是競爭對手在用低價產品惡意競爭,而商品已經準備好了。壹旦訂單取消,就意味著所有的貨物都積壓在倉庫裏,賣不出去。無奈之下,張慶森只能接受降價。
事實上,張慶森的這種現象在當時的外貿環境中非常普遍。國外品牌占主導地位,國內代工廠在定價上基本沒有發言權。另外,國內代工行業普遍存在壹個現象:很多產品都是“公模”,導致不同品牌的產品同質化嚴重。除了LOGO,沒什麽區別。
在張慶森看來,品牌化和差異化是更好的出路。
2011年7月,張慶森建立了包括自己在內的三人品牌團隊,並上線了綠聯數碼天貓店,開始推出電商平臺。客戶服務、運營、倉庫...張慶森幾乎完成了電子商務的全過程。
當時天貓電商還處於野蠻生長階段,大部分天貓品牌店都不是正規公司經營的,給用戶帶來的體驗非常差。發現這壹點後,張慶森調整了戰略,“利用五星級酒店的力量開設沙縣小吃”。以hd線為起點後,他迅速擴展到數據線的大部分品類。短短三年,綠聯在天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4年,張慶森將目光投向海外,先後入駐亞馬遜、全球速賣通等海外電商平臺,開始全球擴張。
2015年,綠聯科技營收突破2億,6年後這個數字變成了2021的34.38億,超過17倍。
經過10多年的深耕,產品已經從最初的自研數據線擴展到覆蓋移動辦公、家居生活、戶外旅行、汽車空間等應用場景的設備配件。
回顧創業歷程,張慶森曾總結道:“從公司成立的第壹天起,就像人的生命註定要死壹樣,妳的公司註定要破產,所以要時刻保持危機感!”幸運的是,綠聯科技堅持下來,迎來了公司的“成人禮”,張慶森也迎來了自己的第壹次IPO。
02
年收入34.46億元的高燕也來湊熱鬧。
在消費電子領域,綠聯也非常重視R&D的投資。
截至2021年末,公司擁有R&D技術人員565人,占總人數的22.57%。目前已形成高強度線材成型、毫米波音視頻傳輸、智能倍壓控制、智能終端管理系統、嵌入式私有雲存儲系統等多項核心技術。
上市前,公司及子公司擁有國內專利698項,海外專利506項。雖然國內專利中發明專利只有11,但按照“發明和實用新型外觀”的專利質量評價標準,專利含金量似乎略顯不足,但對於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數碼配件來說,已經足夠了。
壹根數據線和壹些3C數碼配件支撐了綠聯的IPO。
招股書顯示,綠聯科技是科技消費電子知名品牌企業,主要從事3C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目前,綠聯科技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已在歐美、東亞、中東等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銷售,覆蓋天貓、JD.COM、亞馬遜、全球速賣通、Shopee等國內外主流電商平臺,主營產品位居主流平臺榜單第壹。
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綠聯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0.45億元、27.38億元和34.46億元,對應的毛利率分別為35.71%、3.810%和34.46億元。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2.2億元、2.87億元、2.76億元。其中,旅聯的國內和海外市場約占營收的壹半。
雖然綠聯的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為29.80%,但凈利潤增長並不理想。2020年和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3.85%和25.88%,凈利潤分別增長34.60%和-0.37%。
招股書信息披露,2021年,綠聯科技外購成品及主要原材料采購成本基本面臨15%以上的價格上漲,個別項目成本超過50%。在下遊市場,綠聯產品銷售價格平均漲幅僅為2.19%,這無疑是綠聯利潤不增反減的重要原因。
2021年5月,創始人張慶森和聯合創始人陳俊嶺分別以2億元和1億元的價格,將原有的3.7028%股份和1.8528%股份轉讓給高燕資本,此輪估值達到54億元。
高瓴資本3億元投資綠聯,隨後吸引了深石亨、遠大策略、堅果核電等機構投資者,是綠聯引入的僅有的兩筆外部投資。
IPO後,張慶森持股45.27%,陳俊嶺持股65,438+07.36%,員工持股平臺律聯咨詢持股65,438+02.82%,高英熙恒持股8.44%,員工持股平臺律聯和順持股4.22%。高燕資本是最大的外部股東。
憑借壹條數據線,從過去十幾年的“默默無聞”到現在的炙手可熱甚至上市,綠聯科技展現了重垂直、深層次細分的實力。
盡管如此,時至今日,綠聯仍在開發新產品,布局新渠道:從智能硬件、可穿戴產品、Type C系列、視頻轉換器等新產品,到有助於與行業相關客戶建立良好關系的KA渠道...2018年,綠聯在天貓雙十壹當天實現銷售額16萬,體現了強大的品牌實力。
雖然兩者都屬於消費電子行業,但智能手機、電腦、平板電腦、汽車消費電子等高價值消費電子設備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而數據線、音頻線只能作為“邊角料”出現。
綠聯是以賣數據線的形象進入消費者心中的,數據線依然是其業務的主流。或許,對於3C消費電子來說,綠聯已經用實際行動走出了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