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烏梅丸證及烏梅的藥性(《傷寒慢慢教》第十壹期154頁)
(壹)烏梅丸主證通常是手腳冰冷、嘴巴很幹,上有燥熱下有虛寒。
(二)烏梅丸證的厥就是忽然熱壹下忽然冷壹下,寒熱錯雜,患者陰陽分裂的時候,癥狀都是壹陣壹陣的,如果煩也就是忽然煩壹陣,如果躁也就是忽然躁壹陣,頭痛也是忽然痛壹陣。
(三)百分之八九十的烏梅丸證的人,舌苔是厚且偏灰色或者是黃色。
二、烏梅丸的臨床應用厥陰病的現象可以摻雜在很多其他的病裏面。寒藥跟熱藥都會在烏梅所提供的勾芒氣裏,把身體裏分裂的寒和熱、分散在氣分和血分的東西統合回來。
治蛔蟲。如果是有蛔蟲的病人,蛔蟲爬到膽管產生的絞痛、嘔吐又很煩的狀態,用烏梅丸退膽道蛔蟲:治久利(慢性的腸炎),可以是赤白,有帶紅,帶白,帶血,帶膿的、過敏性的都可以;上熱下寒、瀉痢。
吃飯又嘔又煩用了小半夏湯、吳茱萸湯,都沒什麽效果,這種時候往往用烏梅丸。“吐蛔”的兼證是有壹些排列組合的,如心痛嘔酸、肚子痛又嘔吐、心中疼熱,上沖的感覺會伴隨著灼熱燒心的感覺,開經方要看癥狀辯證,西醫的病名可以不用太在意。
(四)驅蟲。烏梅丸加三錢的使君子、四錢檳榔和蜂蜜做烏梅湯,驅蟲效果不錯。怕下焦太寒的話,黃柏減量,看個體身體的需要。
(五)肝火上沖的暈眩病,肝脈比較有力,尺脈很虛,可以用烏梅丸。
(六)烏梅丸是壹個保肝藥。全身起紅疹,非常瘙癢,脈不浮,這是肝的解毒問題,用烏梅丸有時候會有效。如果身癢不是在皮膚表面,是在肉裏面,甚至是覺得肚子裏面在癢,就是摳也摳不到,內臟在癢,用烏梅丸。
(七)肝火上逆的臉部抽搐用烏梅丸是有希望治好的。
(八)胃病,怕冷,舌頭上是黃苔,很厚,比較適合用烏梅丸。
(九)自律神經失調。烏梅丸治精神分裂、、心口好像壹堆火在燒壹樣、瘋瘋癲癲、腿很冷、熱氣向上沖了,心都會很亂很煩。
(十)發熱發痛、相火不收燒上去造成的心臟病(這種心臟病發作了可能會死掉),烏梅丸很好用。
(十壹)易嘔吐和暈眩。如果尺脈很虛、關脈很弦的話,就要考慮陰陽分裂的烏梅丸。右邊肋骨有氣沖上來的痛用烏梅丸會比較好用,右邊肋骨氣上沖,左邊肋骨有壹坨東西鼓上來,也就是右脅的氣沖跟左協的積塊,都有機會用到烏梅丸。
(十二)疝氣。當患者有寒證,沒有什麽熱象用當歸四逆湯,如果還有熱象就用烏梅丸。清朝鄭欽安用烏梅丸是在壹是巔頂痛(頭頂痛),厥陰肝經到頭頂的。二是睪丸腫痛、下體的發炎或抽緊,往往都是厥陰經。三是肚子痛又愛喝冰的,寒熱錯雜。
(十三)上渴下冷,如糖尿病也可能掛到厥陰。
(十四)女性臉色紅潤,但是眼眶發黑,這樣的婦女病也是有機會用到烏梅劑的。
三、烏梅丸的藥量比例:壹帖烏梅丸的湯劑烏梅三錢,細辛三分,幹姜五分,黃連八分的比例。壹天壹劑,三至四天慢慢好。
四、烏梅丸的服用方法
先吃烏梅丸再吃飯,忌生冷滑物,味道重的食品。
五、烏梅的藥性烏梅的藥性是微溫、不寒。外治、內治都有壹定的療效。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特別具有交合陰陽的效果。厥陰經是跟人體下腹腔的免疫機能同進退的。厥陰經的氣越夠,下腹腔的免疫機能越強,厥陰很差的話,免疫機能就會很爛。輕的話是盲腸炎,重的話是大腸癌。而人體健康的勾芒之氣,風木之氣跟風邪——同樣是勾芒之氣的風邪是呈現反比的。所以厥陰的能量越差,正常的勾芒之氣越弱的時候,肝經越容易受到風邪的侵擾。因此用了烏梅,把人體分裂的陰陽交合回來,這個交合陰陽本身就是在制造人的肝氣,恢復人的免疫機能。烏梅能夠疏肝,能夠讓肝多分泌膽汁,把膽管沖通壹點,補的肝,就是直接提供人體的勾芒之氣,恢復肝的功能。上焦發炎,陰陽脫離,用活血滋陰的藥,用烏梅來溝通陰陽。可以用梅子搭配其它藥治療其它的病癥,如加味兩壹膏(當歸熟地、黨參、黃芪、川木瓜等),治癱瘓;四物湯加烏梅治拉肚子(拉壹下停壹下)。
用金水六君湯(當歸熟地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加烏梅治咳嗽(壹直咳嗽不停);
用獨參湯搭配烏梅喘治氣喘病;
三才膏(熟地、黨參、麥冬熬的膏)加烏梅和白糖治有厥陰的陰陽分裂、上熱下寒征兆的失眠。
烏梅甘草湯或者是烏梅白糖湯。
烏梅甘草湯
1.治溫病(發燒、燥熱、昏頭昏腦、神誌昏亂),“收回相火”。
烏梅白糖湯:四五顆梅子加壹兩的白糖(古時候的白糖就是現在的黃糖,用冰糖也可以)。脈證(剛把下去會覺得這個脈跳的倒是有力,可是稍微壹按,就發現裏面全部都是空的)。
2.胃痛的壹個特效藥就是烏梅甘草湯。
忽然燒心,忽然刺痛很痛,就是胸口跟胃壹起發燙,或者壹起劇痛;純粹治胃,五顆烏梅加五錢甘草,煮水喝,順利的話壹服就好。
3.拐倒到腳,筋扭傷了,可以用五斤的烏梅壹兩斤把核去掉,然後加五碗麥芽糖熬成膏,吃麥芽糖烏梅膏,當點心壹直吃,拐到的腳,筋會慢慢好起來。
4.子宮息肉、痔瘡到最後變成壹坨東西懸垂在那邊的時候,用烏梅劑。常用的方子:烏梅用250克,白僵蠶200克,桔梗200克,丹參{活血}放250克,生甘草30克。每天吃三次,每次吃10公克。
5.梅子修補身體正常的風氣的同時,又是壹個祛風的藥。古代用梅子處理的外傷息肉。梅子去核,烘到焦脆,磨成粉,用醋或者用蜂蜜調成糊糊,貼在傷口或者息肉上。幾顆梅用清水泡2、3天,泡600cc清酒兩周,當美容水。烏梅白糖湯烏梅白糖湯,慢性腸炎通常就用這個方。如果是病毒性肝炎拖得久了,寒熱錯雜,拉肚子,也可以用,證合了都很好用的。可以用在任何壹個治吐方裏,加四公克的烏梅跟四公克的硼砂,就可以讓藥效變得很厲害。情誌上看。烏梅劑都可以關系到壹部分的下體感染,從情誌上也要反省是否有愛生悶氣導致肝氣郁結,勾芒之氣受損,下體發炎之類的現象。情誌活動與臟腑功能關系密切,五誌過極則會引起臟腑功能紊亂,產生不同的疾病。我覺得治療疾病首先是情誌上平穩再談治療,否則治療效果不理想。所以對自己而言,更要努力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