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州家傳文言文答案
黃河南岸的人在夜裏過河,偷偷地挖開堤壩,百姓對此非常憎恨。
----第壹句這種事情(情況)對於我還沒有明顯的(不法)跡象,不應該事先懲治他們。---第二句當時的田賦法有弊端,(章君)於是征求百姓的意見,然後采取了計算田畝數量征收貨幣的辦法,百姓感到方便了。
---第三句如果是全文的話…… 君姓章,名叫章棨,字宗肅,世代都是海虞人。君為人能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進入縣裏的學校學習,以德行被學官稱譽舉薦。
曾經跟從鄉先生都禦史陳公遊學,後考中南京鄉試,進入南太學求學。當時增城的湛公、高陵的呂公居住在原來的都城(南京),他們開門講道,學者雲集。
章君兩次在他們那裏求學。(後來章君)多次進京殿試,都沒有考中。
後來被候補遷調到單縣任知縣。單縣靠近黃河,而地勢低窪。
每年桃花開放時節黃河漲水,黃河南岸的人在夜裏過河,偷偷地挖開堤壩,百姓對此非常憎恨。章君到任後,恰逢堤防被偷偷挖開,大水即將泛濫,章君率丁夫砍伐樹木增加柱樁,晝夜防衛,最終解除了憂患。
有些少年身為獄卒,卻喜好奔走於縣庭之中,窺探打聽上級的長短,按照法則屬於不守法紀。有人對此很有怨言,章君卻說:“這種事情(情況)對於我還沒有明顯的(不法)跡象,不應該事先懲治他們。”
(對這些獄卒)章君以恩德和誠信安撫他們,他們都很感激章君,並想著能為章君出力。山東的盜賊,很多逃到了單縣,有些單縣人窩藏、包庇他們,(致使)長時間不能捉拿盜賊。
於是這些少年主動成為了章君耳目,(最終)把盜賊全部捉獲。院司下達的逐趕盜賊的文書,大約有壹百多條,章君壹天之內就能夠(按照文書要求)分條陳述並逐壹向上呈報,上級官員認為章君能力出眾。
當時的田賦法有弊端,(章君)於是征求百姓的意見,然後采取了計算田畝數量征收貨幣的辦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後來齊魯之地都推行了這種辦法。
有胡兵從寧武關奔向太原,並揚言要進攻山東。都禦史議論兵事,部署將帥,唯獨讓單縣縣令章君留在軍營之外。
(後來)幸好敵人遵守盟約沒有前來攻打而作罷。 章君升任安吉州知州。
當年大旱,百姓飽受饑餓,章君竭盡全力賑救百姓,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被他救了下來。當地的百姓好訴訟,章君總是用道理為他們化解。
有逃匿賦稅的,章君就給他們準備查考的典籍讓他們人人翻閱,(這種辦法)根本不用鞭刑,而拖欠的賦稅就能全部交清。(章君)治理的安吉州屬下的孝豐縣,到章君離任,他從沒有給當地增添任何麻煩。
孝豐縣有人竟然至今不知道有安吉州。後來章君任職永州府同知。
永州在楚、越間,壹向宣稱無事。太守每天閉門高臥,把郡府之事都交給了章君。
章君也非常悠閑自在。章君後來上書奏請退休回家,正整理行裝時卻突然去世。
歸有光說:章永州君,是壹個恭謹溫順的君子之人。以前我參加進士考試時,章君從安吉州來京師,專門造訪了我的邸舍,二人痛飲壹番,然後章君上馬離去。
我後來對他的弟弟說,章君近來形神不合,這是長期做官年老憔悴導致這樣的,或者是心理抑郁不舒暢導致的吧?而他最終死於永州。悲嘆啊!章君仕途雖不順利,但說到行事作為,可以無愧於先人了。
2. 章永州家傳翻譯君姓章,名叫章棨,字宗肅,世代都是海虞人。君為人能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進入縣裏的學校學習,以德行被學官稱譽舉薦。曾經跟從鄉先生都禦史陳公遊學,後考中南京鄉試,進入南太學求學。當時增城的湛公、高陵的呂公居住在原來的都城(南京),他們開門講道,學者雲集。章君兩次在他們那裏求學。(後來章君)多次進京殿試,都沒有考中。後來被候補遷調到單縣任知縣。單縣靠近黃河,而地勢低窪。每年桃花開放時節黃河漲水,黃河南岸的人在夜裏過河,偷偷地挖開堤壩,百姓對此非常憎恨。章君到任後,恰逢堤防被偷偷挖開,大水即將泛濫,章君率丁夫砍伐樹木增加柱樁,晝夜防衛,最終解除了憂患。有些少年身為獄卒,卻喜好奔走於縣庭之中,窺探打聽上級的長短,按照法則屬於不守法紀。有人對此很有怨言,章君卻說:“這種事情(情況)對於我還沒有明顯的(不法)跡象,不應該事先懲治他們。”(對這些獄卒)章君以恩德和誠信安撫他們,他們都很感激章君,並想著能為章君出力。山東的盜賊,很多逃到了單縣,有些單縣人窩藏、包庇他們,(致使)長時間不能捉拿盜賊。於是這些少年主動成為了章君耳目,(最終)把盜賊全部捉獲。院司下達的逐趕盜賊的文書,大約有壹百多條,章君壹天之內就能夠(按照文書要求)分條陳述並逐壹向上呈報,上級官員認為章君能力出眾。當時的田賦法有弊端,(章君)於是征求百姓的意見,然後采取了計算田畝數量征收貨幣的辦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後來齊魯之地都推行了這種辦法。有胡兵從寧武關奔向太原,並揚言要進攻山東。都禦史議論兵事,部署將帥,唯獨讓單縣縣令章君留在軍營之外。(後來)幸好敵人遵守盟約沒有前來攻打而作罷。
章君升任安吉州知州。當年大旱,百姓飽受饑餓,章君竭盡全力賑救百姓,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被他救了下來。當地的百姓好訴訟,章君總是用道理為他們化解。有逃匿賦稅的,章君就給他們準備查考的典籍讓他們人人翻閱,(這種辦法)根本不用鞭刑,而拖欠的賦稅就能全部交清。(章君)治理的安吉州屬下的孝豐縣,到章君離任,他從沒有給當地增添任何麻煩。孝豐縣有人竟然至今不知道有安吉州。後來章君任職永州府同知。永州在楚、越間,壹向宣稱無事。太守每天閉門高臥,把郡府之事都交給了章君。章君也非常悠閑自在。章君後來上書奏請退休回家,正整理行裝時卻突然去世。
歸有光說:章永州君,是壹個恭謹溫順的君子之人。以前我參加進士考試時,章君從安吉州來京師,專門造訪了我的邸舍,二人痛飲壹番,然後章君上馬離去。我後來對他的弟弟說,章君近來形神不合,這是長期做官年老憔悴導致這樣的,或者是心理抑郁不舒暢導致的吧?而他最終死於永州。悲嘆啊!章君仕途雖不順利,但說到行事作為,可以無愧於先人了。
3. 《張岱家傳》文言文閱讀答案是什麽《張岱家傳》文言文閱讀答案是:
6.B
7.D
8.(1)妳就算了,回去後教育兒子讀書,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業。
(2)朋友用經書中的考題彼此商量,(考題)壹傳入他耳中文章馬上就形成了,後來再有談到(考題)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聽了。
9.考生書法的優劣對考試成績有影響;可捐納財貨進入太學;考題出自經書;考官的喜好直接決定考試結果。
1.原文:
祖諱汝霖,號雨若。幼好古學,博覽群書。少不肯臨池學書,字醜拙,試有司,輒不利。遂輸粟入太學,淹賽二十年。文恭①捐館,家難漸至。大父讀書龍光樓,輟其梯,軸轅傳食,不下樓者三年。江西鄧文傑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郵亭,文潔對大父邑邑不樂,蓋文潔中忌者言,言大父逆開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見大父覲歇預。是日將別,顧大父曰: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獲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潔曰:有是乎?吾且面試子。乃姑六十而耳顧題,大父走筆戎,文不加點。文潔驚喜,去節曰:子文當名世,何止料名?陽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讀書鶴鳴山,書夜不輟,病目眚,下幃靜坐者三月。友人以經書題相商,入耳文立就,後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入閑,日未午,即完牘,牘落壹老教諭房。其所取牘,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牘且盡已。教諭忿恚而泣,公簡其牘少七卷,問教諭,教諭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資耳。公曰:亟取若笑資來!公壹見,撫掌稱大妙,洗卷更置丹鉛。《易經》以大父擬元,龔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進士,授清江令,調廣昌,僚案多名下士。貞父黃先生善謔弄,易大父為紈絝子。巡方下疑獄,令五縣會之,貞父語同寅曰:爰書例應屬我,我勿受,諸君亦勿受,吾將以困張廣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辭,走筆數千言,皆引經據典,斷案如老吏,貞父歙然張口,稱奇才!奇才!遂於大父定交,稱莫逆。滿六載,考卓異第壹。
2.題目: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不事文墨久已事:從事
B.病目眚病:疲憊
C.詈不佳詈:責罵
D.令五縣會鞠之鞠:審訊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張汝霖早年雖博覽群書,但在科舉方面並不順利,直至他父親去世都沒有考取功名。
B.鄧文浩公聽信別人的傳言,認為張汝霖已難以造就,後通過當面測試才改變了看法。
C.張汝霖參加科考時差點因老教諭的昏聵而名落孫山,幸虧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黃貞父斷案時遇到難題,無法解決,張汝霖下筆千言,精準斷案,黃稱贊他為奇才。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漢語。(8分)
(1)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
(2)友人以經書題相商,人耳文立就,後有言及者,轍塞耳不敢聽。
9.根據文中張作霖的科舉經歷,概括當時科舉考試的相關特點。(4分)
4. 承拙齋家傳文言文答案參考譯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號拙齋先生。他的父親叫承兌,因為孝順聞名鄉裏,從事編寫地方誌的工作。 承拙齋在宜興向杭生老師學習,精通五經四書,廣泛地涉獵諸子百家,寫詩歌、八股文等,並且把親自做事當作自己的追求。補學生員,參加了九次鄉試,都沒有考中。 借所學的知識教授學生,終老壹生。作《愛吾廬記》來自我表述,文章的內容是:“愛吾廬是承齋先生讀書的地方。有幾間破舊的房屋,不能遮蔽風雨、太陽;庭院狹小,沒有奇葩異卉可以娛樂眼睛。
有書幾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晝夜講習。有四個兒子壹個孫子,分別授予壹部經書,每天和他們辨析所學文章中的問題。讓他們寫詩歌文辭,以圈點他們的文章為樂趣。沒有童仆使喚,有到愛吾廬的人,就請進來,用粗陋的飯食招待,相對而坐,與他們談論古今聖賢之人,就像在幾案邊會晤壹樣。先生用窮究事物的原理獲得知識作為地基,用身體力行來登堂入室,用懲戒怨恨、遏制欲望為院墻,用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為門戶,用讀寫書策、吟詠詩歌為花園。保全我沒有受到塵俗玷汙的本性,處於這個地方就心情安定,進入這個地方就自得其樂,這些是沒有必要向其他人說的。”他的樂趣就是這樣。他常常對學生說:“文章、詩歌的詞句文法都是小技藝,對身心有何好處?讀聖賢書,難道就像這樣嗎?”他的兒子承誌,進京參加會試。臨行前,承拙齋告訴他:“立身行事要有羞恥之心,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間,要慎重對待!”承誌的兄弟都恭順謹慎、努力學習,這都是他們的父親教的。承拙齋寫有《四書質疑錄》《拙齋集》若幹卷,八股文若幹篇。享年六十六歲,在嘉慶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齋十三歲時母親就去世,那時,他已經知道守孝。父親死後,他教育撫養異母小弟,對小弟恩禮有加。居住在鄉裏,忠厚的行為特別多。因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寫下來,所以不寫這些。杭生,名樂,是品行醇厚的人,跟從他學習的都稱他為“留閑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死後,邀請同門師兄弟,詳細寫出杭生的品行稟告給學官,褒揚他的門風。承拙齋教育的學生中陽湖的張淳、宜興的陸典疇,都因為盡力做事聞名鄉裏。
評論:自從應對科舉考試的時文興起,六經四書就成為科舉制度中進入仕途的手段。父親用這些教他的兒子,老師用這些教授他的學生。周公、孔子的學說,每天都掛在嘴邊,用筆寫在紙上,但壹輩子不知道所學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齋教育人,讓他們用心去體驗領悟,並勉勵他的兒子要知羞恥,古代的君子,和這些有何區別呢?承誌給我說,他父親壹生信奉的壹個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齋卻說:“我曾經用‘恕’來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這還不夠啊,還應該思考孟子‘要多 反思自己’的話。”由此,承拙齋學問達到的深淺程度,和在學問上的勤勉以及到老還樂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5. 鄭均傳文言文閱讀答案後漢書·鄭均傳原文
鄭均字仲虞,東平任城人也。少好黃、老書。兄為縣吏,頗受禮遺,均數諫止,不聽。即脫身為傭,歲余,得錢帛,歸以與兄。曰:“物盡可復得,為吏坐臧,終身捐棄。”兄感其言,遂為廉潔。均好義篤實,養寡嫂孤兒,恩禮敦至。常稱病家廷,不應州郡辟召。郡將欲必致之,使縣令譎將詣門,既至,卒不能屈。均於是客於濮陽。
建初三年,司徒鮑昱辟之,後舉直言,並不詣。六年,公車特征。再遷尚書,數納忠言,肅宗敬重之。後以病乞骸骨,拜議郎,告歸,因稱病篤,帝賜以衣冠。
元和元年,詔告廬江太守、東平相曰:“議郎鄭均,束脩安貧,恭儉節整,前在機密,以病致仕,守善貞固,黃發不怠。又前安邑令毛義,躬履遜讓,比征辭病,淳潔之風,東州稱仁。書不雲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賜均、義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長吏存問,賜羊酒,顯茲異行。”明年,帝東巡過任城,乃幸均舍,敕賜尚書祿以終其身,故時人號為“白衣尚書”。永元中,卒於家。
後漢書·鄭均傳翻譯
鄭均字仲虞,東平任城人。少時喜好黃老之書。兄為縣吏,接受別人禮物甚多,鄭均多次諫阻,兄不聽。鄭均就脫身為人打工,壹年多,得到錢帛,回來交給其兄。說:“物用完了可以再得,為官吏貪贓犯罪,壹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後就廉潔奉公了。鄭均好義務實,養寡嫂孤兒,恩義禮貌備至。常稱病留家,不應州郡征召。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縣令詐稱將到他家,鄭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後還是沒能讓他屈服。鄭均於是躲到濮陽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鮑昱招他,後舉他直言,他沒有到。六年,皇帝公車特征,再遷尚書,多次獻納忠言,肅宗很敬重他。後來以病請求退休,拜為議郎,告歸,因稱病重,帝賜以衣冠。
元和元年(84年),詔書告廬江太守、東平相說:“議郎鄭均,束修安貧,恭儉節整,前在機密,以病退休,守善貞固,黃發不怠。又前安邑令毛義,躬行謙讓,從征辭病,純潔之風,東州稱仁。《尚書》不是說‘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宜賜鄭均、毛義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長吏慰問,賜羊酒,以顯此異行。”第二年,帝東巡過任城,就親臨鄭均家,命賜尚書祿以終其身,所以當時人稱為“白衣尚書”。永元中,在家去世。
6. 《方恪敏公家傳》文言文全文翻譯而居於江寧。
方恪敏,諱觀承,考中書舍人諱式濟,徒步或數百裏,字嘉谷。方恪敏那時候還小。桐城的方氏壹族從明代以來就因為學識淵博而聞名於世,而亦被文學之累,方恪敏的爺爺工部都水司主事名登峰方恪敏公,都是因此而被貶黑龍江,自明以來以文學名教世矣,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諱登峰,與其兄歲往來塞內外,名觀承,字嘉谷,桐城人也。桐城方氏,每年和他的哥哥往返於塞內外,方恪敏的爸爸中書舍人名式濟,卻也終因此而遭累及,常徒步大概數百裏,皆以累謫黑龍江。公時尚少,以營菽水之奉,桐城人,奔走南北,卻定居在江寧,以盡孝道,奔走於南北
岸裏何以顧
7. 羅必元文言文答案原文
羅必元,字亨父,隆興進賢人。嘉定十年進士。調鹹寧尉,撫州司法參軍,崇仁丞,復攝司法。郡士曾極題金陵行宮龍屏,迕丞相史彌遠,謫道州,解吏窘極甚。必元釋其縛,使之善達。真德秀入參大政,必元移書曰:“老醫嘗雲,傷寒壞證,惟獨參湯可救之,然其活者十無二三。先生其今之獨參湯乎?”調福州觀察推官。有勢家李遇奪民荔支園,必元直之;遇為言官,以私憾罷之。知余幹縣。趙福王府驕橫,前後宰貳多為擠陷,至是以汝愚墓占四周民山,亦為直之,言於州曰:“區區小官,罷去何害?”人益壯其風力。
淳祐中,通判贛州。賈似道總領京湖,克剝至甚。必元上疏,以為蠹國脈、傷民命,似道銜之。改知汀州,為禦史丁大全按去,後起幹行在糧料院。錢塘有海鰍為患,漂民居,詔方士治之,都人鼓扇成風。必元上疏力止之。帝召見曰:“見卿《梅花詩》,足知卿誌。”度宗即位,以直寶章閣兼宗學博士致仕。卒,年九十壹。必元嘗從危稹、包遜學,最為有淵源,見理甚明,風節甚高,至今鄉人猶尊慕之雲。
譯文
羅必元,字亨父,是隆興府進賢縣人。嘉定十年考中進士。調任鹹寧縣尉,撫州司法參軍,崇仁縣丞,又掌管司法。當地士人曾極因在金陵行宮的龍屏上題字,冒犯丞相史彌遠,被謫往道州,押解的小吏對待他非常不好。羅必元給他松綁,讓他順利到達目的地。真德秀擔當要職,羅必元寫信給他說:“有個老醫生曾經說,傷寒之類的重疾,只有獨參湯可以救命,但是吃這藥能活下來的十無二三。先生妳就是當今的獨參湯麽?”後調任福州觀察推官。有個有權勢的人家李遇搶奪平民的荔枝園,羅必元為之打抱不平。後來李遇當了諫官,以此私怨罷了他的官。後來他在余幹縣做官。趙福王府在當地驕橫,前後幾任官員大多被其排擠陷害。羅必元到任後,因趙汝愚的墳墓占了四周平民的山地的緣故,又為平民撐腰,對州官說:“我不過是個區區小官,罷免了有什麽大不了的?”人們更加為他叫好。
淳祐年間,做贛州通判。賈似道總領京湖,克扣剝削極為厲害。羅必元上疏,認為他侵蝕國脈、傷害民命,賈似道(因此)記恨他。改任汀州知州,被禦史丁大全調查去職,後又起復在糧料院任職。錢塘縣有海鰍為禍,淹沒民居,詔令方士治理此害,都人鼓扇成風。羅必元上疏極力制止此事。皇帝召見他說:“見到妳的《梅花詩》,即足以了解妳的誌向了。”度宗即位,羅必元以直寶章閣兼宗學博士退休。去世,享年九十壹歲。羅必元曾經跟隨危稹、包遜學習,治學最有淵源,學理非常明白,風度節氣很高,至今鄉裏人仍然尊敬仰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