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種植方法與技術
選擇容器:種植竹蓀時要在木箱底部打排水孔,鋪上10厘米厚的腐殖土。 培養菌種:使用碎竹片、木屑、麩皮、白糖混合清水培養菌種。 科學補水:用噴壺把水噴灑在土壤和空氣中。 控制溫度:養殖溫度控制在20-23度之間。
竹蓀怎麽種植
1、選擇容器
種植竹蓀前要選擇合適的容器和環境,可以用木箱作栽培容器,底部打排水孔後,在箱底鋪上10厘米厚的腐殖土,撒上竹段或木段即可,也可以使用木材搭建床架養殖,在搭建好的床架底部鋪薄膜後紮出排水孔,在床架上鋪腐熟的樹葉和樹椴木。
2、培養菌種
竹蓀需要培養菌種後才能種植,可以使用碎竹片、木屑、麩皮、白糖混合清水制作菌種,達到捏團成型不出水的效果,然後放入經過消毒處理的腐殖土中,環境溫度控制在23度左右,等待50天左右菌絲可以長好。
3、科學補水
竹蓀喜陰涼濕潤,適合生長在潮濕的環境中,培養的過程中要保持環境的濕潤,但不能使用澆水的方式,只能把水用噴壺噴灑在土壤和空氣中,竹蓀的菌體不能直接接受水分。
4、控制溫度
竹蓀的生長過程中,對溫度的要求極高,需要把環境溫度控制在20-23度之間,超過35度時,菌體會停止生長,低於15度時,會導致菌球萎縮或出現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