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肉羅非魚為何如此受歡迎
為了推進“南魚北遊”,前年,養殖大省海南推出了“海南鯛”推廣計劃,同為養殖大省的廣東,更是在五六年前,就開始了“脆肉羅非魚”的養殖之路,尋求內銷突破。
如今,脆肉羅非這條南方羅非魚的“新希望”漸漸浮出水面,只是不知道這條帶有網紅潛質的“新魚種”,能否為羅非魚的內銷之路帶來新的變數。
同樣是外來物種,羅非魚卻沒有小龍蝦和牛蛙的運氣,能夠成為壹款國民食材。雖然南方地區的養殖羅非魚,在產量上早已經牢牢占據我國水產養殖產量排行第6的位置。
而且在美國等國際市場也很早就有了相當的市場占有率,可國內的消費市場還是局限於以海南、廣東、廣西和雲南等養殖區,我國南方羅非魚養殖業已經卡在“瓶頸”多年。
雖然全球羅非魚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但這對我國的羅非魚養殖業來說,卻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海外最大的美國市場因為中美貿易戰而受到巨大沖擊,開發其他海外市場卻又因為激烈競爭、貿易壁壘等,困難重重,結果又被逼回來開發國內市場。
傻子才不想開發國內市場,可這麽多年過去了,除了國內的消費量早已大幅超過出口量外,南方羅非魚估計也就艱難地摸到了長江,但想要跨江而去,還是無望。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壹條出口創匯的路拯救了當時剛剛起步的南方羅非魚養殖業,可隨著羅非產量不斷提高,出口市場開始“飽和”,內銷市場拓展緩慢,讓羅非魚的價格壹直處在低位,也讓國內的羅非魚養殖業壹直處在“內耗”之中,而尋找內銷突破口成了南方羅非魚養殖業能否實現自我拯救的必由之路。
從脆肉鯇到脆肉羅非
會吃更會折騰的廣東人,用蠶豆做飼料,養出的著名的脆肉草魚,因其肉質脆彈聞名,價格更是比普通的草魚高出不少,經濟效益明顯。
看到脆肉鯇的成功,部分腦子靈活的養殖戶就嘗試將這個做法移植到羅非魚上,希望能夠復制出壹條相似的路,但卻遇到了不小的阻礙。
雖然羅非魚也是雜食性魚類,發酵後的蠶豆也可以作為飼料,但因為羅非魚的腸壁比較薄,消化系統比草魚脆弱不少,在嘗試的初期,養殖戶就遇到了嚴重的問題:在用蠶豆飼料餵養羅非魚30天後,會出現魚類大批死亡的現象。
因為這個問題,大部分嘗試的養殖戶都以失敗告終,但仍然有部分不放棄的養殖戶從調整飼料配方入手,繼續攻關脆弱羅非魚養殖。
終於,在2018年-2019年間,部分養殖戶,通過不斷調整飼料配方,逐漸掌握了脆非的養殖技術,將羅非魚的損耗率控制在了5%以下,為脆非的大規模商業化養殖掃清了障礙。
酒樓餐廳每天消耗2萬斤
經過5年多的發展,以廣東中山、江門和茂名等地為主要養殖基地,脆非養殖業已經初具規模,就連海南也開始布局,因為脆非在肉質上的特性,讓原本平平無奇,甚至口碑還有些負面的羅非魚有了新的賣點。
因為今年上半年的淡水魚行情,脆肉鯇的價格飆漲,讓華南地區很多專做脆肉鯇的餐飲店苦不堪言,大幅漲價會嚴重打擊食客的進店欲望,沒了招牌菜還怎麽搞?這些餐飲店的困境,正好給脆非提供了絕佳的上位機會。
以華南珠三角地區9月上旬的行情為例,14斤以上/尾的脆肉鯇的塘頭價為16元左右/斤,3.5斤以上/尾的活鮮脆非的塘頭價為10.5~10.8元/斤,價格上的優勢。
再加上都有“脆肉”特性,很多餐飲店都紛紛嘗試用脆非來代替脆肉鯇。因為除了肉脆外,脆非沒有肌間刺,而且還帶有魚肉的鮮味,很快就贏得食客的青睞。
據業內人士估計,現在華南地區酒樓餐廳鮮活脆非日消耗量在2萬
斤左右,已經有了壹定的市場規模,但問題是鮮活脆非跟脆肉鯇的走的是相同的路線,局限性自然也非常明顯。脆肉鯇這麽多年了,主力消費市場還是在華南地區,脆非就算再有特色,也不可能突破這個“脆肉魚”的市場限制。所以,對脆非來說,想要走全國路線,還得換個思路。
火鍋、擼串和預制菜
要給羅非魚在我們國內“水土不服“找原因的話,還真的有點難,因為現在南方地區出產的高品質羅非魚基本是壹條”完美“的淡水魚:沒有肌間刺、低脂高蛋白、也沒有啥泥腥味。
說到泥腥味,很多人都吐槽羅非魚是條”臭水魚“,腥味重,其實,羅非魚的腥味主要還是受到水質的影響。
因為高密度土塘養殖,渾濁的水質,讓羅非魚因為某些藻類而帶有非常明顯的泥腥味,但這個並非不可逆。現在羅非魚養殖業常規的做法就是用吊水來解決泥腥味的問題。
在羅非魚出塘前,先在低密度的清水塘裏放養壹個月左右的時間,只投餵少量的飼料,壹來可以清除魚的泥腥味,二來還能給魚“減脂瘦身”增強口感。
總的來說,這羅非魚本身的素質是過硬的,但無論是鮮活魚,還是餐飲專用魚片都沒能在全國市場打開局面,就非常尷尬了。
特別是在餐飲市場,在酸菜魚和沸騰魚等川菜大流行的當下,羅非魚魚片在跟本土黑魚和進口巴沙魚的競爭中卻壹直處於不利位置,當然這其中也有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羅非魚肉比較嫩,容易煮碎了,而現在的脆非則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陷。
脆非可以做到煮50分鐘而不散,非常適合開發各類魚片類菜品,廣東的部分大型水產品加工企業自然是看到了脆非在這方面的發展前景而開始布局這方面的生意。
壹個方向自然就是餐飲業,因為疫情關系,越南的巴沙魚進口受阻,再加上草魚和黑魚等淡水魚價格上漲,給了脆非非常好的發展空間,如果利用得當,也許能夠打開全新的局面。
另壹個方向則是零售市場。因為羅非魚出了華南地區,就沒啥知名度,當然有很大壹部分原因在於羅非魚在民間有不好的口碑,導致很多經銷商對羅非魚不感冒,新的脆非壹出。
部分廠商也學習海南給羅非魚重新命名的做法,有給預制羅非魚片取名為翡翠鯛魚片的,如果零售市場能夠接受,造出壹條網紅魚來,那也會是個不錯的突破口。
羅非魚在中國,已經熬了相當長的時間,年產量也幾近300萬噸,但對於國內的消費者來說,羅非魚的定位壹直模糊,很難從四大家魚和黑魚等傳統魚種中脫穎而出。
這也是為啥,明明是壹條在國際上日漸吃香的魚,在我們國內卻壹直是個困於南方的“配角”,脆肉羅非魚的出現,也許會給羅非魚的全國戰略帶來壹抹亮色,但羅非魚想要在中國成為壹條現象級的魚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