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療 - 川菜趣談:什錦雜燴

川菜趣談:什錦雜燴

在菜肴中,我們經常看到或吃到壹些叫做“雜碎”、“雜碎”或“什錦菜”的菜肴。如:清真雜燴、芙蓉雜燴、肉絲雜燴、紅燒雜碎、什錦海鮮、紅燒什錦蔬菜、奶油什錦蔬菜等。最有名的菜是“什錦海鮮”。還有我們經常吃的炸雞雜,也叫炒雞雜,夫妻肺片。最早的名字也叫冷牛雜。大家常吃的火鍋其實叫火鍋大雜燴,就是把各種素飯放入壹鍋湯裏煮,各取所需,分開吃。

記得五六十年代,每到秋冬,小街小巷的房前屋後都有壹個火爐,壹個砂鍋燒牛雜拌蘿蔔,也叫烤牛肉雜,也叫湯鍋蘿蔔。又辣又好吃,無論葷素,對我們這些剛學的窮娃娃來說總是很有誘惑力。

1986年冬天,鄧小平壹家人回四川住金牛賓館,中午辦了個接待宴,還特意跟廚師說,對了,晚上不做別的菜,中午把這些菜都燉壹個鍋就行了。師傅壹聽就傻了眼,不知道該怎麽辦。小平補充道:“這種雜燴有各種各樣的肉和蔬菜,吃起來完整可口。”廚房裏的廚師不得不這樣做。晚上他們煮了壹鍋大雜燴,小平壹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況且在舊社會的成都,窮人很難維持生計,吃不上飯,吃不上肉。然而,豪宅裏的餐廳是富人的豪華宴會,富人喝得爛醉如泥,揮金如土,腦子裏全是肥肉。宴會結束後,剩菜可以堆積在幾個大桶裏。然後燒壹大鍋,加點調料,就叫紅燒雜碎。餐廳每天叫雜工拎出來在街上賣。當時成都四門的橋沿河都有定點定期銷售,尤其是東門橋和九眼橋。當然,每天排隊叫賣的自然是窮人和短工、幫手、司機、挑夫、搬運工、乞丐之類的。這類剩菜都是風味十足的素菜,比如只有壹個弧形皮的“月亮肉”,光著骨架的“穿孔魚”,只有光滑骨架的“大雞”。然而對於窮人來說,卻是壹種享受,所以百姓稱之為“神仙菜”。對於窮人來說,能吃到這麽豐富的“油”,是壹種難得的滋味。

另外,以前成都四門外有個小飯館,燒了壹大鍋豬肉,死豬肉,死貓狗,甚至還有活老鼠肉。簡而言之,大多數動物的肉都是從內臟中取出的。鍋裏的湯翻滾著,黑色的浮沫堆積著,但還是很香。也叫紅燒雜碎,專門賣給窮人,甚至當“牙疼”。每天中午顧客擁擠,站著吃的比坐著吃的多。還有壹些貧窮的文人或文員,穿著長衫,戴著帽子,用大桶買回家,全家可以“飽餐壹頓”。人們還開玩笑地稱之為“十二相菜”,意思是從老鼠到豬的十二個屬的動物肉都有。

這種民間創制的雜碎、雜碎,自然成了壹道大眾菜,被飯店的廚師們所接受。經過幾代廚師的實踐,成為宴席的第壹道菜,並以十余種原料改名為“什錦肉”和“什錦菜”。那不算。如果在肉類什錦食品中添加海鮮,就會轉化為“海鮮什錦食品”,根據添加的海鮮原料不同,又細分為海參什錦食品、魷魚什錦食品等。其中不少還成為了各大名店的招牌菜,如圓奶湯大雜燴、努力飯紅燒什錦、芙蓉酒樓芙蓉大雜燴等。川菜宴裏還有壹種很實惠的大眾宴,因為是第壹道菜,所以叫大雜燴。

曾經看過壹篇文章叫《李鴻章雜燴》,裏面說“李鴻章雜燴”在歐美中餐館很受歡迎,很有名氣。它的原料非常豐富,有雞肉、海參、魚肉、熟火腿、油魚肚、魷魚、水發腐竹、扇貝、香菇、玉蘭花片。其實和海鮮什錦菜或者海鮮壇肉差不多。

雜燴,雜碎,什錦,簡單來說就是把各種不同口味和味道的食材混合在壹起,做出壹道漂亮的菜。各種成分的配伍雖然沒有嚴格的規定,但也是約定俗成的。像炒菜絲,多由五花肉絲、熟火腿絲、熟雞肉絲、冬筍絲、絲瓜皮絲、脆肉、脆皮等制成。,和清湯壹起燉。紅燒什錦菜多以豬肚、豬心、豬舌、豬喉、熟雞腿肉、水發筋、水發菇、幹凈冬筍、生菜、胡蘿蔔、鮮湯等為原料。除了什錦海鮮,用料就復雜多了。除了紅燒什錦海鮮,豬肚、心、舌、喉、筋也用,還有魚翅、魚肚、鮑魚。

不管是大雜燴還是什錦,這種所謂的大雜燴的吸引力在於它的非凡美味,它的香味與美味不同,吃起來輕松自由,美味健康。用今天的話來說,雜燴和什錦食品可以算是烹飪中壹種不落俗套、極富創意的“超現實主義”美味。

四川省誌?《四川誌》編輯委員會副主編;四川文化人;四川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