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著名的波波沙沖鋒槍
如果把二戰時期的撞擊炮全部列出來對比,按照感應強度排序。那麽最上面的恐怕就是波波沙沖擊炮了。
Somy沖擊槍精度高但工藝太復雜;湯姆遜什麽都強,但是成本高。兩個湯姆遜可以換壹輛福特車。船尾沖擊炮容易量產,價格便宜,但沒有其他優勢。
唯壹能和波波沙抗衡的是MP40,但這種槍無論是載彈量、精度還是射速都不如波波沙,只能排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波波沙最輝煌的時候,仗壹打完,就敏捷的被蘇聯刷屏了。壹代神槍只在50年代推出了升級版,之後就沒有了。
為什麽著名的波波沙沖擊炮在二戰後被廢棄了?
壹.替換為AK47
波波沙退出歷史舞臺是因為蘇聯開發了更先進的替代品。
蘇聯是壹個超級大國。它在二戰期間與納粹德國作戰,然後與美國對抗。這意味著蘇聯不敢等閑視之,將軍事實力長期保持在世界前列,以此與美國抗衡。
蘇聯是戰後武器更新換代最快的國家,AK47在戰鬥結束後僅4年就列裝。他不僅自己換掉了波波沙,還大方地把AK圖紙送給了盟友。讓大家丟掉波波沙,改用自動步槍。看到形勢不妙,西方陣營的國家也開始研究自動步槍。就這樣,整個世界迎來了輕武器的大變革。
沖擊槍和弩箭步槍的組合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了。結合二戰經驗,軍事專家發現士兵與士兵的距離約為400米。弩箭步槍射程太遠,歸因於動能過剩。波波莎呢?使用7.62× 25mm托卡列夫手槍子彈,有效射程只有200m。跟用中央動力彈的AK47沒法比。
AK47突擊步槍集兩者優點於壹身。只需要壹把槍,士兵就可以擁有中、遠、近作戰任務的天賦。相比波波沙,AK在200米以內更快。200米外,AK精準快速。
現代武器也講究壹個模塊化的問題。AK系列步槍可以在戰術導軌上掛很多戰術配件,滿足不同作戰任務的需要。但是波波沙改裝的很差,甚至無法配備光學瞄準鏡。
隨著AK47和AKM後續版本的普及,波波莎還有什麽理由留在蘇聯服兵役?
第二,真正的波波沙
在第壹次國際戰爭中,突擊隊戰術的出現打破了陣地戰的僵局。
蘇芬戰役期間,以莫辛納甘為主要武器的蘇聯紅軍士兵經常被芬蘭索米沖擊槍手毆打,這讓蘇聯高層開始關註沖擊槍的發展。
波波沙的正式名稱是“PPSH-41撞擊槍”。它是蘇聯頂級槍神格奧爾基·謝苗諾維奇·什帕金在PPD-40的基礎上研制的新型沖擊炮。
在很多遊戲和影視作品中,波波沙和俄羅斯人壹樣,被描述成蠻力和粗魯的結合體,有壹股濃濃的傻氣。但實際上波波沙的空槍重3.63kg,比4kg空槍的德國MP40還輕。而且射擊手感穩定準確,三個短射都能命中同壹個目標,與西方人提倡的潑水槍形象相去甚遠。
德國的機械技術雖然精準,蘇聯也不是泥做的。
波波沙采用木質槍托,散熱罩管結構,鍍鉻槍管,這些都是歐洲其他國家不易制造的精致奢華的東西。整個二戰期間,蘇聯制造了600多萬博博沙,他們的秘密就在於沖壓工藝。
波波沙大量使用沖壓件,而蘇聯本身就是壹個森林覆蓋廣,鉻礦資源豐富的國家,材料不是問題。再加上戰時前哨對這種槍的激烈需求,蘇聯政府動員了很多非軍事工廠生產。這就是波波沙可以大量生產的原因。
第三,波波莎的彈性鼓缺陷
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計劃,二戰排名第壹的波波沙沖擊炮也不例外。波波沙沖擊炮最大的問題在於鼓的彈藥供應。
眾所周知,波波沙的鼓有71發子彈,是巷戰環境下的縮小版機槍。火力方面肯定沒什麽好說的。
蘇聯突擊陸戰隊員的彈藥桶放在腰部兩側,用布制成,像個挎包。戰鬥時拿三個標準鼓,兩個在腰間,壹個在槍上。鼓本身就不好攜帶,而且太重了,無法滾動爬行。
鼓簧材質不行,71子彈都是填裝的,時間長了補給子彈太簡單太弱,所以壹般只裝五六十發子彈。波波沙的鼓質量也很差。鼓是壹層鐵,簡單,磕碰後不好。波波沙的鼓很多都是原廠制造,不能用來換槍。
彈匣口和鼓的配合也很破,鼓經常裝不上,妳得把槍倒過來砸了才能裝。
1941和1942質量問題最嚴重。這也是蘇聯最困難的兩年。武器生產只要求數量,不要求質量。偷工減料的坦克被運送到前哨,裝甲質量復雜,甚至可以看出坦克炮塔座圈不是標準圓,不能360度旋轉。
別說輕武器水平了,很多非專業的民用工廠都加入了造槍大軍,有的波波沙連槍管膛線都沒有。
四、雜誌為《波沙》。
在最困難的兩年,蘇聯工廠呈現出壹批波波沙因為打鼓生產流程長而無法送到前哨的情況。
為了應對這壹問題,蘇聯計劃者想出了壹個臨時方案,選擇35個彈匣用於具有奉獻火力連續性價值的彈藥。
實戰中,彈匣和鼓是壹起分發的。雜誌被用於巷戰。蘇聯紅軍的腰帶和吊索可以裝8到10個彈匣。陣地戰和防禦戰打鼓,因為太重掛在身上,可以找個地方放。
在雜誌供應的基礎上,蘇聯引進。Pps-42/43撞擊炮,也叫Popos。這是波波沙的簡化版,不僅節省了工時,還減小了體積,節省了鋼材。木制槍托改為折疊式槍托,使全槍更加輕便。價值是波波的彈匣和波波莎的彈匣不能通用。
德國人喜歡波波沙,會用繳獲的波波沙,這是真的。因為那是壹個自動武器匱乏的時代,德軍手中又沒有多少MP40沖擊槍,所以對蘇聯紅軍幾乎壹半的波波沙貪得無厭是很自然的。
波波沙的7.62×25手槍子彈以毛瑟手槍子彈為基礎,德軍有自己的這種子彈生產線。為了使繳獲的波波沙更符合德軍規格,德國軍需部將向前哨士兵發放壹套工具和操作手冊,他們可以在戰壕內將波波沙內膛改為9×19 mm口徑。所以接了波波沙後,彈藥供應不是大問題。
德國人更喜歡波波沙。他們還會對波波沙進行編號。腔體改造後的波沙稱為“MP 41”;不改變腔室,稱為“MP717”。
另壹方面,蘇聯紅軍也喜歡德國MP40。他們覺得MP40的長彈匣手感比鼓好多了。
動詞 (verb的縮寫)升級
當時很多著名的蘇聯槍械規劃者都意識到了波波沙的不足,比如威力不足,射程不夠。因為波波沙采用自由插銷的結構,所以打開備用時灰塵和沙子根本侵入不進去。後坐力結構增加了落地後意外走火的風險。
卡拉什尼科夫是其中之壹,但他的解決方案更好:他沒有改進波波沙,而是建立了另壹個傳送門,並開發了壹種突擊步槍來取代它。1947年夏天,壹種全新的可以發射步槍子彈,實現全自動射擊的槍支應運而生。是AK47。
如前所述,直到50年代中後期,波波沙才被蘇聯完全取代。但是波波沙的軍旅生涯並沒有就此結束。1955,越南戰爭中生成。波波沙沖擊炮作為援助北越的第壹批武器抵達越南叢林。
人們驚奇地發現,波波沙不僅在俄羅斯冰凍的雪原上很舒服,在濕熱的叢林裏也不差。出廠前波波沙經歷了槍管膛內鍍鉻,即使被雨水打濕也不容易生銹。
波波沙沖擊炮以其堅固耐用的優良品質成為許多國家效仿的對象。比如朝鮮人民軍的49式沖擊炮,新中國的50式沖擊炮,越南的K-50M沖擊炮——這些炮都是壹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