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轉大腸的簡介
“九轉大腸”出於清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酒店首創,九華樓是濟南富商杜氏和邰氏所開。杜氏是壹巨商,在濟南設有9家店鋪,酒店是其中之壹。這位掌櫃對“九”字有著特殊的愛好,什麽都要取個九數,因此他所開的店鋪字號都冠以“九”字。“九華樓”設在濟南縣東巷北首,規模不大,但司廚都是名師高手,對烹制豬下貨菜更是講究,“紅燒大腸”(九轉大腸的前名)就很出名,做法也別具壹格: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制作時先煮、再炸、後燒,出勺入鍋反復數次,直到燒煨至熟。所用調料有名貴的中藥砂仁、肉桂、豆蔻,還有山東的辛辣品:大蔥、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湯、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鹹兼有,燒成後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盤中紅潤透亮,肥而不膩。有壹次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眾人品嘗這個佳肴都贊不絕口。有壹文士說,如此佳肴當取美名,杜表示歡迎。這個客人壹方面為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贊美高廚的手藝,當即取名“九轉大腸”,同座都問何典?他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轉”,可與仙丹媲美,舉桌都為之叫絕。從此,“九轉大腸”之名聲譽日盛。
九轉大腸是山東省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後經過多次多次改進,紅燒大腸味道進壹步提高。許多著名人士在該店設宴時均備“紅燒大腸”壹菜。壹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贊廚師制作此菜像道家“九煉金丹”壹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 1、將肥腸洗凈煮熟,細尾切去不用,切成2.5 厘米長的段,放入沸水中煮透撈出控幹水分;
2、炒鍋內註入油,待七成熱時,下入大腸炸至金紅色時撈出;
3、炒鍋內倒入香油燒熱,放入30克白糖用微火炒至深紅色,把熟肥腸倒入鍋中,顛轉鍋,使之上色;
4、再烹入料酒、蔥姜蒜末炒出香味後,下入清湯250毫升、醬油、白糖、醋、鹽、味精、湯汁開起後,再移至微火上煨;
5、待湯汁至1/4 時,放入胡椒粉、肉桂(碾碎)、砂仁(碾碎),繼續煨至湯幹汁濃時,顛轉勺使汁均勻地裹在大腸上,淋上雞油,拖入盤中,撒上香菜末即成。 1、肥腸用套洗的方法,裏外翻洗幾遍去掉糞便雜物,放入盤內,撒點鹽、醋揉搓,除去粘液,再用清水將大腸裏外沖洗幹凈;
2、將洗幹凈的肥腸先放入涼水鍋中慢慢加熱,開後10 分鐘換水再煮,以便除去腥騷味;
3、煮肥腸時要寬水上火,開鍋後改用微火。發現有鼓包處用筷子紮眼放氣,煮時可加姜、蔥、花椒,除去腥臊味;
4、制作時要壹焯、二煮、三炸、四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