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須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韋、石斛之類譯文
本句譯文: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須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韋、石斛之類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凡事吵,或者樹木之類,生長在石頭上的,必然是以少量的圖將其跟附著在石頭上。例如中藥當中的石韋,石斛。
本句出自《石菖蒲贊》,是元末明初詩人孫作創作的作品。
原文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須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韋、石斛之類,雖不待土,然去其本處,輒槁死。惟石菖蒲並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葉堅瘦,根須連絡,蒼然於幾案間,久而益可喜也。
其輕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陽之所能及。至於忍寒苦,安淡泊,與清泉白石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豈昌陽之所能仿佛哉?余遊慈湖山中,得數本,以石盆養之,置舟中。間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愛焉。顧恐陸行不能致也,乃以遺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視之。余復過此,將問其安否。
譯文:
凡是生長在石頭上的草木,必須有少量的土附著在它的根部。比如石韋、石斛這壹類,即使不需要泥土,然而除去它的根部的泥土,它就會幹枯而死。只有石菖蒲,將它和石頭壹起拔出來,再洗去泥土,用清水泡著,放在盆中,可以幾十年不枯朽。
雖然不是很茂盛,但是它的枝節和葉子堅硬細小,根須都連結在壹起,在室內的桌案之間顯示著自己的蒼翠顏色,時間壹長就更加喜人了。它的延年益壽的功效,已經不是昌陽能比得上的了。至於它能忍受寒苦,安於淡泊,與清澈的泉水、白色的石頭在壹起,不需要泥土就能生存,又豈是昌陽能與之相比的呢?
我在慈湖山中遊玩的時候,找到了幾棵(石菖蒲),用石盆養起來,放在船上。用文石,石英夾雜在中間,光彩鮮明,香氣濃郁,我心裏很是喜愛它啊。回頭又害怕陸上之行不能養好它們,就把它們送給九江道士胡洞微,讓他好好照顧。我再到這裏的時候,將要問問它們是否安好。
蘇軾的文學成就: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局限於新政,也未局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沈的批判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