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火毒的成因是什麽?

火毒的成因是什麽?

4火災中毒現象的原因

4.1生理火

中醫將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生理現象的動力,以及與火的特性相似的現象,歸類為“火”如心功能、肝功能、腎功能、脾功能、肺功能、分泌功能、生殖功能、神經功能、能量代謝、激素旺盛等現代醫學中的生理現象,中醫稱之為少火、辟火、互火、命火、龍火、雷火。在中醫的基礎理論中,代表人體陽氣的正常火藏於臟腑之中,具有溫煦和生化的功能。它是生命的體現,是生命的特征,是生命的源泉。有火者生,無火者死。

體溫是生命的象征。面對壹個不甘心的人,人們之所以會去摸他的皮膚,是想看看他是否還有體溫。根據他的體溫,我們可以確定他是否還活著,並猜測他死亡的時間。如果用手摸,會像摸冰壹樣,證明他已經死了。實際上,體溫是火的反映。有生命之火的人,才會有體溫。

4.2病理之火

中醫認為自然界的壹切事物都有對立的兩個方面——陰陽。動為陽,靜為陰。清則陽,濁則陰。升至陽,降至陰。白天屬陽,晚上屬陰。溫與火屬陽,寒與水屬陰。在人體內,陰陽總是相互制約,處於相互對立的狀態。比如寒性和溫性,水和火是對立的,溫能散寒,寒能減溫,水能滅火,火能蒸發水分,相互制約。如果陰和在相互制約中保持消長平衡,身體是正常和健康的;反之,如果陰和不能相互制約,保持消長平衡,身體是不正常和病態的。

人體的生理火雖然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但也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強。太弱不足以維持身體的需要,太強會導致上火的不良反應。古人把人體的生理火稱為“少火”,病理火稱為“大火”。“少”是什麽意思?也許它是“強壯”的“適合”的意思。但“強”壹定是太繁華太強大的意思。在《蘇文·陰陽應似大論》中,“強火則弱,少火則強;大火吃氣,氣吃火少;強火消散氣,少火則怒”,意思是適當的火可以養心柔筋,溫煦臟腑,是正常的生理火,過火傷陰傷津,是病理火。“人體之火能否保持在適當的規模,取決於陰和的相互制約能否保持消長的平衡。如果陰陽失衡,生理之火就很難保持在壹個合適的尺度,無論是陽氣盛還是陰氣盛,無論是大還是小。

中醫認為人體是壹個有機整體,人體各組成部分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在病理上相互為用,相互影響(內必有外)。雖然註重局部的現代醫學沒有中醫那麽強調整體,但是從無論什麽病都要給病人量體溫的角度來說,現代醫學認可體溫是衡量人體健康指數的同壹個符號。溫度是多少?是生理火或者病理火對人體的反應。人的正常體溫,也就是生理火,總是在36.6℃到36.8℃之間(腋下)。過高或過低,生理火都發生了病變。臨床醫生之所以在診治疾病時要給病人量體溫(除了壹些特殊情況,量體溫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第壹道程序),不是為了看病人是否有病理上的火,也不是為了看病人是否有陽盛陰虛或陰盛陽虛的體征,實際上就是這麽個意思。

4.2飲食不當

人體的生理之火是天生的,但人在出生後,為了不衰竭,維持生命,必須不斷地補充。

在自然界中,火是物質釋放能量(在轉化過程中)的現象。如果沒有物質,就不會有燃燒、火、光和熱。同理,人體的生理之火,雖然生來就有,但也不是長明燈。就像壹盞燈,如果不經常加油,就會因為油耗盡而熄滅。它必須經常加油才能繼續。“立命之本,在於食”(《備千金,食處之要》)。“人是以水谷為本的”(《蘇文平人民氣象》)。“人的健康主要靠五谷雜糧。他們壹天不吃飯,就很難餓死”(食導本草)。對於人來說,除了通過呼吸獲得氧氣外,通過飲食從食物中吸收營養和水分是維持和延續生理之火的最好也是唯壹的途徑。所以,人只有吃得合適,才不會出現火力不足或火力過剩的情況。另壹方面,如果飲食不當,人體會出現火力不足或火力過剩的現象。人體之所以會因陽氣過盛、陰虛火旺而導致火中毒,十有八九是飲食不當,飲食提供的熱能遠大於維持和延續生理之火的需要。

什麽是飲食不當?簡單來說就是飲食不合理,不適合人的生理需求。人們常說挑食,偏食,暴飲暴食,大吃大喝,吃到作嘔,嗜酸,嗜辣,嗜肉,大吃大喝,不可不當。

4.3抹灰梁的變化

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人體從環境中吸收營養的主要途徑是飲食,也就是喝和吃。人體的所有功能都依賴於水谷的氣,水谷的氣滋養身體,水谷的氣分解水谷,水谷的氣維持生命。飲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民以食為天(《後漢書·施立傳》)。人們依靠食物來維持生命。如果人們不吃不喝,他們會渴死和餓死。人是靠吃壹個字在世界上存在的。人壹來到世上就把手指放進嘴裏,這充分說明吃是人的壹種本能。沒有對食物和飲料的饑渴,人就無法生存。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飲食是生理火和病理火的主要來源。人類祖先很早就發現了味濃、熱郁過度的熱致病變現象,認識到吃甜脂可積熱而有毒,可導致疾病。比如“吃了太多的甜和脂肪使人感到內熱,而甜使人感到飽脹,從而轉而解渴”(《蘇文·冰淇論》),說吃了甜的脂肪會引起糖尿病。又如“膏梁之變,足生大癤”(《蘇文通奇天論》),意思是吃了甜肥會生致命的疾病。古人把脂肪和肥肉稱為“糊”,把精米、精粉等面粉和大米稱為“梁”。常用的“糨糊梁”壹般指脂肪和面粉、大米,長期飲食脂肪、甜、稠類食物引起的病變稱為“糨糊梁的變化”。對於“膏梁之變,足生大癤子”這壹句話,清楚嗎?薛雪在《醫經原旨》中說“足則氣盛,能則氣盛,味則過濃。若積為上火,則生大癤。”;張景嶽在井磊說“厚味太多,若存為上火,則癤子多”;唐·王冰在《黃帝內經》中評價“膏梁之人,內有大量瘀熱,故皮厚肉密,故成內有丁壹”...雖然大家看法不同,但有壹點是壹致的,就是飲食不當容易上火。

4.4自體火毒

除了飲食不當引起的食物中毒外,還有外界環境汙染、各種意外事故、空氣汙染和風、寒、暑、濕、燥、火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自然火中毒,以及跌打損傷、燒米、蚊蟲叮咬、地震、車禍、人體的虛弱、疲勞、饑渴等外因引起的外火中毒。自然因素產生的自然火毒和外界因素產生的外源火毒容易引起廣泛關註和避免,這裏就不說了。與自然因素和外界因素相比,自身因素引起的自發性火毒不容易引起廣泛關註,因為還沒有引起廣泛重視,由它引起的火毒疾病也很多。

4.4.1自生的火中毒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看到原本沒有上火癥狀的人突然出現上火癥狀,比如聲音嘶啞、口瘡、眼睛發紅、嘴角出現皰疹等等。有過暴怒或者暴怒經歷的人都知道,當他暴怒的時候,心裏會有壹股怒火湧動,心裏會憤怒,胸口好像要炸開。當妳勃然大怒的時候,妳會覺得自己心中的火在爆炸,或者說妳會感到憤怒。上火的癥狀,如聲音嘶啞、舌口上生瘡、眼睛發紅、嘴角有皰疹、怒火湧動、怒火直上心頭、胸口仿佛要炸開、心火炸裂、怒火沖天等。,都是火災中毒的自發現象。這麽明顯的自發火毒現象,在吵架中也能看到。在焦慮、不安、悲傷、疲憊、熬夜之後。

人體內火毒疾病的自發現象,往往是由於君主火或相火的亢奮,或人體內其他物質的轉化而形成的,也可能是無中生有。其自發原因多是由於陰陽失調,功能失調,功能失調。

中醫認為,當人體遭受饑餓、口渴、焦慮、不安、憤怒等疾病或危險時。,就會因臟腑功能失調,陽氣過盛而生火,人體的生理火就變成了病理火。在《蘇文調經論》中,“陰虛內熱,陽盛外熱。”《格致余論》中的“陽常盈,陰常不足”,是指人體在陰陽失調、功能失調、輻射失調的情況下,無論是陰虛還是陽盛,都容易上火,也是大多數人的通病。

當我們很難理解人體在“陽有余陰不足”的情況下,是如何產生自發的火毒時,參考現代醫學對糖尿病的論述,將是壹種啟示意義。現代醫學在解釋糖尿病的形成機制時說,當人體內分泌功能失調時,體內的葡萄糖不能正常地通過細胞膜進入肌肉和其他細胞,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合成就會減少。當機體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時,就會引起肝糖原、蛋白質和脂肪的異常分解,肝糖原的分解和蛋白質、脂肪在反饋中的糖異生,導致血糖升高,但又不能通過細胞膜正常進入肌肉和其他細胞,血液中還有部分葡萄糖。有些人得了糖尿病後,即使不吃容易導致高血糖的食物,即使繼續服用各種降糖藥物,血糖也會持續偏高,只是因為內分泌功能出了問題,體內的其他物質會通過分解轉化為葡萄糖。雖然現代醫學沒有直接指出糖尿病的高血糖、尿糖是中醫的壹種自發火毒的反應,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和認為。所以所謂的自發火毒,是體內某些物質的過敏反應。

4.4.2自發火毒的因果關系

自體火毒不僅能引起體內病變,也是疾病發展的產物。中醫認為,凡是表現為“陰虛火旺”的疾病,都具有既有引起機體病變的因素,又有疾病發展的產物的特點,如各種結核病、甲亢、神經衰弱、偏高血壓、中風、肝硬化等,都是引起機體病變的因素,也是疾病發展的產物特點。即使是癌癥晚期患者,也會出現進行性消瘦、發熱、腫塊增大、局部燒灼感等。

“陽常盈,陰常不足”的人體就像壹座不斷噴火的活火山。體內已經生成病理火的物質很難恢復,只能不斷生火。所以在人體內,自發的火毒壹旦產生,可能壹輩子都不會消失。糖尿病之所以被稱為終身病,是因為壹旦患上糖尿病,可能終身無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