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發動群眾。為什麽軍事實力更強的曹魏不敢在壹戰中滅掉蜀漢?
曹魏東南,江東孫權勢力所在。228年,魯迅剛剛在石婷戰爭中擊敗了曹魏的曹秀部,這對曹魏東南的合淝、淮南以及南方的荊州都是很大的威脅。
曹魏以西是正在崛起的鮮卑雄主柯比能。柯比能壹方面投降曹魏,壹方面發動部落統壹戰爭。沒有曹魏的幹涉,柯比能統壹鮮卑各部沒有太大問題。正是因為曹魏的幹涉,柯比能開始公開反叛曹魏,並壹度與其他鮮卑可汗聯手,如布都根。
曹操準備參加漢中戰爭的時候,西北邊境發生了壹次叛亂,起因是柯比能。曹操派曹彰平定,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聯合柯比能出兵牽制曹魏。柯比能在西北的存在對曹魏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
曹魏以北是遼東公孫淵。228年,公孫淵剛剛奪取了叔父公孫恭的位置,壹度與孫權眉來眼去。對於曹魏來說,他是叛逆的,是完全獨立的,曹魏也是誓死捍衛公孫淵的。
曹魏的西南面是諸葛亮率領的蜀漢。諸葛亮五次北伐,壹敗兩勝兩平。表面上看,曹魏的實力是蜀漢的幾倍,人口是蜀漢的四倍,領土是蜀漢的八倍,人才、軍隊、經濟實力是蜀漢的幾倍。為什麽不壹舉摧毀蜀漢?
其實曹魏也確實是這麽想的,也實施了,但是失敗了。那就是230年曹真大舉伐蜀。結果因為路途艱險,天氣惡劣,他在子午谷路上走了壹半又回去了,無功而返。
是的,道路是艱難的。諸葛亮北伐也是壹條艱難的路,後勤補給困難。戰鬥是壹項巨大的工程。如果前方有10萬人在戰鬥,後方至少有20萬人在服役,在運送糧草,在被給予人員和物資。道路和交通的困難嚴重影響了戰爭。
這只是曹魏壹戰未能消滅蜀漢的原因之壹,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曹魏的外部環境不太好,四個方向都是敵人。如果集中於壹個方向,必然會削弱其他方向的力量,給其他敵人可乘之機。
冷兵器時代,國力固然重要,但不是決定戰爭勝利的唯壹因素。因為壹場戰爭的失敗而導致國家毀滅的例子很多,比如官渡之戰,比如淝水之戰。袁紹、苻堅大敗,國破家亡。同樣,對於諸葛亮的北伐,曹魏也不敢掉以輕心。
面對四面八方的敵人,曹魏不僅在邊境地區布置了重兵把守,而且還有壹支約5萬至8萬人的中央軍處於待命支援狀態。諸葛亮第壹次北伐時,曹魏不僅派出了大部分中央軍,而且皇帝曹睿也親自出馬。在消除了諸葛亮的第壹個威脅後,仍然沒有掉以輕心,加強邊防,增加邊境的兵力。
曹魏國力雖強,但也不敢把全部力量投入到對付蜀漢上,因為亡國之戰是相當大的戰役,除非曹魏排除其他潛在威脅,否則他不敢針對蜀漢。曹魏唯壹的辦法就是換個空間,休養生息,恢復國力,解決其他威脅,才能集中精力對付蜀漢。
否則,如果曹魏陷入戰爭的泥潭而不能拿下蜀漢,其他方向的敵人將會非常危險。如果搞不好,蜀漢不會被滅,但是有可能曹魏自己也會被滅。所以,靠壹戰摧毀蜀漢是不現實的
況且當時蜀漢人才濟濟,如諸葛亮,不存在滅絕的基礎。曹魏雖然國力強大,但還不足以壹下子滅了壹個國家。
事實上,234年諸葛亮北伐病逝時,司馬懿曾懇求皇帝曹睿率軍南下滅蜀漢,但曹睿不同意。我認為曹睿的決定是正確的,司馬懿當時滅蜀為時過早。
234年,諸葛亮病逝,235年,畢克遇刺,238年,遼東公孫淵被司馬懿平定,曹魏依次解除了來自北方、西北、西南的威脅,具備了滅蜀漢的條件和基礎。但此時曹魏已經陷入內鬥,同時曹睿去世,新皇帝年輕,不會大規模去國外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