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常因以下幾點被詬病。
第壹,總部職能集中管理。這是很多大公司采用的管理方法。總部通常有財務部、質量部、采購部、公關部、安全部等。總部各部門的工作會直接插入到分支機構辦公區,甚至直接找具體項目聯系具體事情。這樣做的好處是專業對口,可以快速找到問題焦點,幫助項目集中火力消除問題。對於這樣的管理結構,雖然職能部門不產生效益,其成本支出必須依賴業務部門的產出,但職能部門發揮的作用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節約相應的成本。即使沒有直接效益,間接效果也不可小覷。實際情況是,職能的好處遠被現場的同事低估,業務部門會覺得職能部門是靠他們來支撐的。現在我付錢讓妳照顧我就很好了,從他們的心理接受度來說很難。作為職能部門之壹,他們往往會覺得有點缺乏管理自信,覺得自己短嘴軟舌。所以職能部門在面對壹些優秀的業務部門時,在執行管理崗位時並沒有那麽認真。另外,優秀的業務部門壹般都是老板眼中的明星。所以功能為了照顧老板的感受,在做業務簡報的時候往往對賺錢的業務部門的話有所顧忌。所以作為總部的職能,壹般更熱衷於落井下石的打擊。妳表現不好,妳表現不好,那就是被打擊的對象。但是在優秀的業務部門,雖然人表現不好,但是幫老板賺錢,腰自然硬,待遇也不壹樣。事實證明,總部集權管理模式更適合中國企業,金字塔式管理,集權化,可以很好的避免以山為王,各自為政,大而不倒,標準不統壹等問題。
第二,分行職能的扁平化管理。壹些中小公司,為了利潤最大化,盡可能砍掉不能直接產生效益的職能崗位,於是讓現場業務崗位兼職,形成了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奇妙現象。所以這種兼職職能管理模式唯壹的好處就是降低了人力成本,對於站點的統壹管理並沒有起到太大的控制作用。反而這種從內部偷換的做法會給運營帶來很多隱患。當然,這種情況比較極端。這種分支機構職能的管理方式對大多數小公司來說還是比較友好的。因為公司小,項目也不多,要管理的東西也不是那麽分散。很多分公司職能的同事沒有獨立的辦公室,只在較大的物業服務中心和項目同事使用。也有利於更清晰準確的聽到前線的槍聲,從而更快速高效的指導項目解決問題。
第三,網絡會議常態化。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壹旦召開網上會議,那就是在考驗與會者的耐心。現在,人們可以輕松自由地享受在線會議。而且從曾經高昂的長途電話費到現在的微信通話,也正是因為長途通信的成本越來越小。即使在天涯海角,隔著大洋,交流似乎也像坐在壹起壹樣親密。因此,科技的進步打破了企業版圖擴張的管理壁壘,這在任何公司的內部管理中都是屢試不爽的。由於溝通成本大大降低,舉辦壹次微信群聊、壹次騰訊會議都很容易。這樣快節奏、高頻率的溝通,壹定會有助於企業管理意誌的傳達和落地,有利於企業的全動力和縱橫發展,而不用擔心山高皇帝遠的心理暗示,出現管理老化的滯後性。
第四,文化植入覆蓋。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壹流企業做文化。所以,正是因為這句話的定性,所以即使不是壹流企業,也會高舉企業文化的大旗。以顯示他們的等級定位。畢竟不需要什麽成品來講文化,但是特別有特色。不管他有沒有嘗試過模仿別人,有沒有什麽具體效果,至少他已經盡力了。但是妳仔細想想,其實妳並沒有對壹、二、三流企業的內涵定位做過什麽,但是作為壹個壹流的企業,妳並不壹定要做壹流的。妳必須從三流開始,然後二流,然後壹流。壹般大部分企業的成長路徑都是按照這個節奏的。作為壹個三流企業,如果妳聲嘶力竭的講文化,盡全力做風格,能不能晉升到壹流水平?顯然不是,無論是關於文化、質量還是管理,都是企業自身情況的具體自動匹配,不是看到哪裏就去哪裏,更重要的是踏足哪裏。為什麽會有看到和做是兩回事的說法?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他們之間的差距,並盡可能地縮短這種差距。所以,企業不應該刻意包裝企業文化,而應該關註當下,讓文化更貼近實戰思維。有眼光當然是好的,但是不要過度解讀,盲目崇拜。當企業發展到壹定規模,員工獲得良好的工作成果和福利,再讓他們談洗心革面、報國為公、仁政,會更踏實。
壹流的企業才會有壹流的文化。在非壹流企業,他們的文化創造往往要競爭才能占領壹流高地。但是,口號很響,精神卻很難達到。在文化展示中,我們經常看到調子很高,姿態卻很低。就連這種高大上的文化倡導,也會成為員工自嘲的槽點。但是,這種文化的植入對於跨區域管理的公司尤為重要。要統壹行動,首先要統壹思想。看起來這是壹對矛盾。既然不是大公司,為什麽要講文化,創造精神境界?歸根結底還是和公司業務戰線有著密切的關系。戰線拉得太長,壹線同事就很難和總部統壹思想,就可能麥城不倒,功虧壹簣。這時候就要用文化俘獲他們,用文化同化他們。但是,在灌輸文化之前,錢必須給到位,否則,沒人會去根源老板柏拉圖。馬雲說過壹句職場經典語錄。壹個人離職的原因,要麽是錢給不到位,要麽是受了委屈。隨著信息的爆炸,依靠精神和信仰來支撐行為已經不適合時代的要求。妳餓著肚子像苦行僧壹樣反抗的日子已經壹去不復返了。想讓人跟著妳走,不僅要畫餅,還要送餅。物質豐富了,文化才能紮實,步伐才能統壹。
在工業制造企業中,產品質量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這裏的質量非常明顯,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非常容易區分。在房地產企業中,產品就是服務。至於服務質量,並不是完全可以量化的,也很難有絕對的硬性標準。對服務的判斷與客戶的認知、環境、當時的心情、客戶是否富裕、是否健康密切相關。別人說妳物業服務好,不代表妳真的做的好。如果妳說自己不好,不要太輕信。這種評價結果輸出的準確性需要有覆蓋面廣的抽樣率來支撐,單靠壹個人或壹個小群體的評價無法反映服務質量的真實性。這也是為什麽物業企業的服務目標是保證大部分客戶滿意,有少部分人不滿意是合理的。
物業服務公司大部分還是想長期經營,不想成交。為了達到這種效果,產品質量是其核心關註點。要想讓服務得到大多數客戶的認可,保持現場質量的高端,需要現場業務負責人卓越的管理水平,也需要長時間、高頻率的自我檢查,不斷預測問題、消除隱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裏所說的質檢,正是我們所能達到的。要根據質檢表的內容逐壹入座,當場挑出不順眼的地方,形成文字表格和圖片,讓項目相關部門負責人限期整改反饋。
對於項目經理來說,現場沒有絕對好的質量,即使做的很仔細很認真,偶爾也會有瑕疵。正是有了這些瑕疵,物業企業質量部的工作人員才有了存在的價值。每次質量檢查後,項目都會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這些缺陷的整改確實可以提高網站的質量,但是對項目運營的促進往往不是立竿見影的。要把時間軸拉長,回頭看,才能認識到質檢的重要性。再高大上的物業公司,也會有這種* * *現場質量問題。對於我這個監督企業質量十幾年的資深物業經理來說,物業企業常見的質量問題不外乎以下幾種。
第壹,環境衛生。壹個社區的品質感和檔次感,最大的評判因素就是眼睛能看到的畫面。如果小區裏有綠草和鮮花,那麽這個小區的概率很好。然而小區白色垃圾滿天飛,垃圾桶垃圾溢出,汙水橫流。對於這樣的環境,小區的物業服務絕對是低劣的。因此,環境是住宅物業服務質量的首要標準。這項工作的檢查是最容易和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指出問題後,也是讓現場業務同事啞口無言的最好辦法。畢竟做就是做,不做就是不做,結果也是清晰可見的。現場的同事很難把鍋扔掉。常見的借口是人員配比不夠,導致清掃頻率不夠。這個道理,質量部的人見多了。我們常說某個項目和妳壹樣大,他的人比妳少。如果人家能管好,妳為什麽不行?這樣壹般會讓項目經理很尷尬。其實我們心裏都清楚,環衛是壹項動態的、持續的工作。我們檢查的時候,可能剛好碰到主人前腳把垃圾扔到地上,我們後腳就到了。這也和業主的綜合素質有很大關系。我們的財產只能打,不能打。自然,我們說的好,就是引導業主養成註重衛生的好習慣。我們能做的就是業主背著妳扔東西。我們能做什麽?這些業主不能打,不能罵,甚至不能說硬的,我們只能默默的,乖乖的清理他們的質量殘值。雖然我們知道這次檢查很偶然,但是在發現問題之後,我們還是會堅持保持壹種理直氣壯的態度。但說實話,我們也很理解,欺軟怕硬。只是督察的角色在這裏,不方便。工作職責要求我們隱藏自己的情緒,否則會影響裁決的公正性。
第二,場景順序。小區內的人車秩序也是體現物業管理質量的重要衡量標準。站在小區裏,環顧四周,車輛是否有序停放,電動車是否在樓上,是否有飛線充電,快遞是否已備案,裝修工人是否按章辦事,業主是否私自搭建,小孩是否嬉鬧,老人是否到處跳廣場舞,休閑廣場是否喧鬧打牌,這些都是常見的、數不勝數的亂象。這些對現場秩序的檢查也可以看得很清楚,有很好的判斷依據,可以做出準確的裁決。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現象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業主自身素質有關。人家違反了業主公約,妳們物業想靠業主公約約束。業委會說教,全體業主譴責,小區管理。這些都是理論上可行,實際上不可行的東西。最終,管理者仍然是業主。但作為壹個沒有執法權的物業管理人員,他只能勸導勸導,人家不聽,也沒辦法。他只能煞費苦心地當和事佬,四處遊走遊說各方,進行低效的斡旋。所以越是低端樓盤,素質低的業主越多,場地越難管理。這也是大品牌的物業公司鄙視低端地產的原因。壹方面是他們沒有多少錢可賺,更重要的是他們害怕這些入壞地的刁民會砸了物業公司的牌子。從外觀上看,可控的現場秩序更多的是外來人員和車輛的管理,而不是小區的業主。如果物業公司跟他們理論,那就直多了。但是小區的業主都是亂來的,如果花大力氣控制外界因素,物業也不會這麽敬業。所以說到底還是要小區業主給力。不然物業管理公司最後白忙壹場。
第三,風險來源。這個東西的檢驗需要有壹定的業務技能基礎支撐。別人看著覺得正常的現象,但在質檢員眼裏,可能隱藏著很多風險。這種東西的挖掘會考驗專業眼光,它的整改價值會更實際。這些問題既重要又緊迫。基於物業項目安全運營的需要,風險規避是項目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不重視安全隱患,很有可能壹個項目辛辛苦苦做了壹年,最後出了突發事件,導致壹整年賺來的信譽和效益付之東流。甚至可能已經積累起來的資本也會失去。由於火災事件,物業公司賠了工程,物業經理等責任人進了監獄。我們很少看到這樣的案例嗎?這並不稀奇,也不真實,更不是虛假和危言聳聽。所以每壹個項目經理都需要嚴守安全線,謹慎才能揚帆千年。說到風險源,他分為動態和靜態。靜態是指不安全的狀態,不安全的環境,比如路上壹個坑,露出的線頭,墻磚脫落,地面積水,消防設施問題,人員動態的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的瞬間,管理的不安全漏洞,比如員工的危險作業,人員集中的隱患,節假日空屋防盜等等,都會造成現場管理風險。現場風險源檢查進壹步考驗了壹個業主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敏感度。
第四,秘密管理。物業管理行業流行壹句話,壹個項目的現場管理水平不用看別的,走進它的設備間就行了。當然,這個說法可能有點片面,但它確實反映了壹個問題,那就是如果裏子工作做得好,它的面子工作肯定差不了多少。事實上,機房管理不僅關系到物業企業的基本功,還關系到項目的安全運行。想想看,壹個小區的樓梯沒打掃幹凈,車輛亂停亂放,短時間內不會影響客戶的正常生活,但是如果電梯被困,家裏斷水斷電,我想業主們是壹刻也受不了的。可見,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是小區正常運行的核心保障。此外,消防通道、天花板、垃圾房、地下室等角落,這些業主不常去的地方,也需要業主註意,迫切需要進壹步的精細化管理。人多的地方,如果有什麽風吹草動,口碑可以做出快速反應,讓站點及時止損,及時恢復正常。如果是在隱蔽的地方,如果有什麽突發情況,財產發現問題的及時性往往會滯後。壹旦發現問題,損失必然會發生。所以對於項目管理來說,這種客戶不經常關註的地方,需要物業公司來管理和控制,以免造成管理盲區。
第五,人心的內化。對於現場管理者來說,管人比管事難多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行為習慣。要想讓這些人步調壹致,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引入思路很重要。在統壹行動之前,首先要統壹思想。為什麽大作戰開始前要做戰前動員?只有這樣才能釋放generate壓倒性的力量。對於物業工作人員來說,需要長時間重復枯燥的動作。時間長了,矛盾多了,就會逐漸積累怨氣,導致客服行動不壹致,容易帶著情緒工作,造成服務差異,容易給客戶帶來不好的感受。主觀因素會影響員工服務心態的問題,唯壹的解決辦法就是實行制度。不僅把權力關進了制度的籠子,也把權力關進了制度的籠子。建立制度的目的是讓客觀制衡主觀。所以對於人的控制,制度首先要,另外,然後才是長期維持思想教育,同化意誌。還要註意,對員工的指導不能太機械,員工的工作行為必須被賦予內涵、風格和使命。同時,現在的人也不傻。如果沒有好的文化引導,不允許他們有好的眼界,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即使三者缺壹不可,也很難讓人來投誠,來心服口服。所以,企業如果只會給員工畫餅,只會給員工描繪壹幅美好未來的藍圖。這壹招顯然已經過時,行不通,也難以產生合力,凝聚人心,點燃士氣。
對於項目經理管理水平的評價,收款率和滿意度是兩個非常重要的緯度。而滿意度是服務質量的風向標。很多公司的質量部門,除了對項目進行常規的質量檢查外,更多的是著眼於業主反饋的問題和需求,以此來倒逼項目提高服務質量。客服有兩種,壹種是主動的,壹種是被動的。現役完全理想化了。畢竟很多人的需求都得是潛在的。有時候,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物業卻要強行挖掘妳的需求。其實客觀來說,這樣會有過度服務的嫌疑,不會有事的。作為壹個自然人業主,最好的感知應該是,當妳需要什麽東西的時候,當妳有什麽困難的時候,物業可以幫助解決。所以按照訴求解決問題,對物業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我們不重視的被動服務。其實對於物業公司來說,按照物業服務合同履行職責就很好了。對於客戶的需求,做好被動服務遠比主動服務重要。因此,滿意度調查是探索被動服務的重要途徑。然而現實情況是,被動服務並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當客戶的需求不能完全滿足時,物業會通過主動服務進行補償。所謂身高不夠,智商壹起來,為了盡可能滿足更多的業主,從而推高物業費的收繳率。所以作為物業企業,壹定要分配好被動服務和主動服務的工作能量權重。
物業管理公司質量部的職能人員,經常會被業務同事投訴。在他們業務人員眼裏,質檢就是找麻煩、鬧,說點容易說的。對他們這些搞質量的人來說,可謂上面說事,下面斷腿。他們總是用公司標準和公司制度來衡量現場管理的狀態,根本不了解基層管理者的難處。但是對於在質量部工作多年的我自己來說,不知道項目管理的難處。大多沒錢沒人沒時間沒精力,大多整改困難。最重要的是,即使現場整改,也沒有直接的好處。在他們眼裏,質量整改絕對是壹件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底部決定頭部。如果把格局放高壹點,從公司管理的角度來分析,保證項目現場的質量是絕對必要的。正是因為有了質量部的現場監督,業務人員才能時刻把壹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掛在頭上,不敢輕舉妄動。質量部現場管理人員的存在是壹種約束,壹種震懾,壹種力量的抗衡,是指揮部表達意誌、樹立權威的重要形式,是項目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
質量部提出的問題雖然不能增加項目的運營利潤,但是會產生更多的成本。這在短期看起來是在添亂,但從長期來看,質量監督確實能幫助項目盡可能可持續地運行。因此,周檢、月檢、節前安全檢查、內審、管理評審等日常工作。的項目必須實施,而且必須更加謹慎,更加認真。
壹般情況下,對於經營業績不好的項目,總部通常采取三板斧政策。第壹板斧是監督死盯,郵件電話微信,註意流程。第二板斧是安排總部職能部門直接幹預,不管細節,歸長臂管轄,使現場管理人員失去主導地位,只能自始至終配合執行總部指令。第三板斧就是把桶底砍了,直接換人,以此來警示其他不好的項目,讓他們以此為鑒,勇於反擊。其次,可以展示總部的實力和智慧,樹立權威。對於表現不好的項目,要秀出肌肉,鞭長莫及。最後的結果是,對於業績不好的項目,三板斧之後,好的就是好的。如果沒有起色,只能果斷割肉止損,任其自生自滅。其實在我看來,總部的職能最好不要直接插手現場的具體事務。我們只需要給出方向,方法,設定目標,提出要求,勤勉監督,嚴格考核,把這些做好。重點應該是以結果為導向,從全能者向平庸者釋放燈塔信號。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系統永遠是最好的事件控制器。不要神化總部。不要以為總部的人那麽厲害。他們只是普通工人。如果他們投入到項目管理中,他們可能做得沒有妳好。總部的職能只是公司的守護者。無論是總部職能還是現場業務,大家都是各司其職。不管是不是產權人,總是要看清楚的。做出成績的永遠是現場業務人員,總部的職能只是裁判角色。只有制定好的規則,遵守好的規則,現場管理才能達到* * *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