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與莊子養生
目前在我眼裏,養生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出軌還是出軌,養生這個概念很奇怪。在我個人眼裏,中醫養生的宣傳對國人的大健康沒有任何積極作用,甚至大部分養生方法對人體都是有害的。
《黃帝內經》是中醫經典,並不是因為它包含了別人不知道的知識或者高人壹等的哲學思維,而是因為經典的作者能夠靜下心來,用壹顆空靈的心去觀察世界,從而跳出壹切表象,直接抓住問題的本質,用簡單、樸素、直接的語言表現出來。樸素的經文經得住仔細的思考。這些經典直指核心,在指導臨床治療和養生方面壹針見血。我們來看看經典作者是如何看待養生的本質的。
我們靜下心來看《黃帝內經》,經典教授的養生法很簡單。保持身體健康是“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補,氣味合而為精”。養神是“淡泊而空,真氣隨之,神藏於內,病則安。”很多人會說這麽簡單,我知道,其實是說妳不知道。我們知道,壹個事物可以分為知識、思維和感覺。
用腦子記住這些話,妳不會知道它們的珍貴,也不會改變妳的行為,影響妳的健康。妳從思維層面確信這些話是正確的,也就是通過客觀的數據分析或者嚴密的邏輯推理,從大腦的思維層面確信這是最正確的養生方式,這樣妳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時刻監控自己的行為,看是否符合這些養生方法,總是有點勉強和被動。當妳能從內心感受到這種養生方式是最幸福的,真正符合妳內心的願望時,妳的行為自然會符合正確的養生方式,妳會毫無拘束地享受妳的美食和習俗。
精神層面的感覺最簡單。當我們靜下心來品嘗那些所謂的對身體有益的食物時,就會知道它們的氣味難聞,難以下咽,與自己的氣味不符,所以不可能養生;所謂的打耳光、刮痧等排毒方法,當我們靜下心來的時候,就不會願意殘酷地折磨皮膚,所以也就不可能維持健康;每天必須走上萬步,必須喝多少水,必須補充什麽營養。當我們冷靜下來,我們知道,我們不想這樣做。我們希望每天都過得豐富多彩,而不是重復單調的運動和食物。所以要靜下心來,覺得所有的養生方法都不應該采用,唯壹正確的養生方法就是《內經》裏的話,無非五谷雜糧。
有人會說,我的心是不是想喝酒就抽煙?當然,這是錯誤的。壹定要註意自己是否靜下心來,是否處於壹種相對安靜虛無的狀態。那種寧靜虛無的狀態,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簡單來說,我們充滿愛和憐憫,我們的心柔軟而幹凈,我們是和平和平等的。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多讀讀《內經》,去體會那種寧靜虛無的狀態。只有這種淒涼虛無狀態下的行為才是養生。所以啟動心靈的力量,感受經典,無論是學醫還是養生,都會直接找到真相,少走彎路。
第二,醫療保健的第壹要務
從精神層面來說,養生,再多的話都是不必要的廢話,但大部分心靈都不會滿足,因為有點平淡。為了滿足躁動不安的心靈,我們從思維層面簡單分析壹下為什麽只有這種最簡單的方法才是唯壹正確的養生方法。
如果妳想活得更久,有壹個問題是不可避免地必須要處理的,那就是壹個人的壽命有多少掌握在個人手中?我們生活的環境如此復雜,無孔不入的風、寒、熱、濕、燥、火是六淫;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喜怒哀樂、恐懼和震驚的影響;各種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人防不勝防。如果我們帶著壹種對死亡的恐懼,按照專家的話認真吃飯,孜孜不倦地學習各種健康知識,即使這些知識都是絕對正確的,這些添加的籌碼在人的壽命中也是非常微不足道的。
當我們冷靜下來,我們知道壹個個體所掌握的生命跨度是很短的。我們是這個社會和自然中微不足道的壹部分,這個個體無時無刻不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生活在這麽大的世界裏的人體能否長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周圍的環境和社會對人的影響,無論我們多麽想或長久,只要外部環境不認同我們,我們就很難做到。所以養生的第壹要務就是讓外界環境溫柔的對待我們。
如何讓自然和社會溫柔的對待我們,取決於我們對待自然和社會的態度。當我們的心處於虛無的狀態時,我們是溫柔的,和諧的,順從大眾的,那麽我們就能得到溫柔的呵護,我們就帶著壹切漂浮在成長的大門裏。無論是自私的總是向外界索取來養活自己,還是瘋狂的支配自然來顯示自己的存在,最後都會被自然無情的吞噬。在飲食方面,人體和社會壹樣,不虧不患,患得患失。疾病是由於臟腑氣血失調,導致臟腑陰陽氣血傾斜,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果我們想均衡地發展內臟,我們需要五種谷物作為營養,五種水果作為幫助。
當身體稍有不適時,靜下心來,人體的正氣會幫妳選擇需要的食物,某壹種食物會吸引妳。所以,什麽適合養生,不要相信外部的專家,要相信內部的專家。
當然,當妳明顯身體不適,靜下心來不知道怎麽調理的時候,壹定要找壹個善解人意的醫生,開壹些偏方的中藥或者針灸,幫助身體盡快恢復。當然,壹定要靜下心來找醫生。醫生壹定要比病人更安靜,更空虛,否則胡亂開藥,老病不去,新病又添。
永遠,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不生而能永生。人也壹樣。
第三,長壽老人的共同點
再看長壽老人,有不同的養生方法。有些人每天吃壹種特殊的食物來長壽(如枸杞、麥片粥、何首烏、三七等。),而且有的人不吃任何保健品也能活得更久。有些人每天勤於鍛煉以長壽,而有些人可以整天坐著不動而長壽。養生的手段有很多種,有的完全相反。為什麽都能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很多人都在模仿同樣的養生方法。為什麽只有少數人長壽?中醫強調治病求根,養生也要求根。這就像壹棵大樹的根,末端就是這棵大樹的枝葉。只有這個強大了,最後才會有繁榮。所以要找到所有長壽老人的共性,而不是他們不同生活習慣的細節。
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點,其實就是壹個字“愛”。他們熱愛自己的身體和生活。因為愛自己讓他們充滿了愛,他們會在無形中把這份愛傳遞給身邊的每壹個人,所以沒有壹個長壽的老人是不仁慈的。因為愛他們,所以會選擇壹些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方式。方法很多,吃不吃保健食品,運動不運動。所有的保健方法,只有愛自己才會起作用。如果妳充滿仇恨,不在乎自己的身體,即使神仙在世,妳也很難長壽。這種愛不是自私的。壹個人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沒有壹句關於養生的話,也沒有提到什麽樣的運動可以延年益壽。歷史上無數的帝王貴族,為了長壽,無所不用其極。世界上能找到的藥都吃過了,有的還煉成了藥丸。這些靠藥物而沒有養心的人,最終都是早死,不僅沒用,反而有害。其實大家都知道沒有可以長生不老的藥,大家都嘲笑像秦始皇,梁武帝這種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長生不老的人,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很多人還是抱有壹點幻想,把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勸妳註重修心養性才是正道。
有人會問:“我很愛我的身體。為了有壹個健康的身體,我吃很多藥,如冬蟲夏草、海參、人參、鹿茸等。,這對我的身體有益。為什麽我還沒老就被疾病和衰老糾纏?”這裏很容易讓人迷惑,就是這些人並不是真的愛自己。這些人其實充滿了恐懼,害怕自己的衰老和疾病。因為害怕,他們找不到愛。
他們認為多聽聽專家的話,按時吃藥,就是愛自己。其實這些做法只會增加自己的恐懼,恐懼只會讓人盯著恐懼的對象不放松。只要他們充滿恐懼,做任何他們認為對身體好的事情,他們只會增加恐懼,結果必然是身體越來越差。
愛和恐懼是兩種相反的情緒。愛的情感來源於對已經擁有的東西的感激和感恩。恐懼的情緒來源於抱怨,抱怨自己沒有的東西。如果妳總是抱怨身體的失望,只會增加妳的恐懼,引起更多的不適。
我們應該感激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美麗的世界;感謝耳朵能聽到大自然和宇宙的各種美妙旋律;由於我強壯的身體,我可以更好地為我的家庭和社會工作。當妳吃飯或者運動的時候,感謝這些方式給妳帶來活力,讓妳精力充沛。感謝壹切可以感恩的東西,讓身體充滿愛。有了這份無形的愛的包容,身體會慢慢變得更健康,臉會越來越好,臉會越來越善良。
如果妳總是充滿恐懼,總是抱怨,對自己的身體有壹些不滿,我建議妳不要和恐懼做鬥爭,而是感謝恐懼帶來的身體不適,感謝妳的健康,感謝妳能夠感受到這種恐懼,並通過疾病表現出來。要知道,很多人對身體反應並不敏感,大病後期才會表現出不適,但是已經晚了。正是因為這些不適,妳才意識到自己離愛情很遠。試著靜下心來,慢慢找到愛的感覺,回歸愛,讓愛的正能量充滿妳的身心。有愛在身邊,妳就要處處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損傷它,這就需要妳在日常生活中註意避免損傷。
四、古往今來保健的根本規律
《莊子·養生主》中記載了壹個技術工人認識牛的故事。文通過欣賞技術工人解剖奶牛的過程,了解養生之道。我師傅解剖牛用的刀,解剖了成千上萬頭堅硬有力的牛。十九年,刀刃壹點沒損,只是因為他的刀順著牛的紋路。我們生活在天堂和地球之間。我們要想讓自己的身體不被天地毀滅,就要順應天地的肌理,不與天地對抗。
現在很多人往往為自己在短時間內戰勝自然的成就而驕傲,卻不知道短暫的勝利會導致最終徹底的失敗。醫聖張仲景把這種對抗形容為“拼命,自傷”,也就是說,只要是對抗,不管最後勝利與否,都是自傷。唯有和諧不可破壞,心中充滿愛,所做的壹切都是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古人強調的天人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就是和諧。天地和人都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不要對抗天地和人體的生物節奏。古人把天地和人的規律概括為四個字:生、長、收、藏。
《黃帝內經》第壹篇《古天真論》遵循春夏秋冬藏規律。人也要遵循這個規律,春夏多運動,秋冬少運動。我們要“隨萬物浮於生長之門”,即像天地間的動植物壹樣,按照天地的規律生活。當冬天來了或者所有的動物都太老了,我們不應該做像跑馬拉松這樣的運動。我們可以打太極拳,練八段錦。
當夏天來臨時,所有的動物都在積極地奔跑,所以我們應該適當地增加壹些運動強度。當然,壹日之內也有這些規律,各種規律在《黃帝內經》中都有詳細的記載,而且書中的這些文字都不是古體,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讀。在飲食上也要和諧,壹定要調和酸、甜、苦、辣、鹹五味,不能太過。
很多人喜歡多吃人參、枸杞等甜味藥物,卻不知道五味中任何壹味的藥物或食物吃多了,都會使人體失衡而生病。所以,所有偏頗的中藥都不宜長期服用。這些中藥被古人稱為毒藥,萬不得已,不可多喝辣酒,也不可多吃肥甘之品。
現在社會上流行補腎,好像全民都腎虛。這是壹個很大的錯誤。中醫治療的目的是把不和諧的身體調整到和諧的狀態。如果壹個人長期服用大量補藥,身體就會不和諧,就會生病。
在工作中,我們的欲望無法面對。現在很多沒錢的平民嫉妒有錢的老板,有錢有權的官員,有了權力後每天忙於工作又嫉妒清閑的平民。很多人想這個想那個,欲望和欲望是對立的。
沒有欲望我們就活不下去。沒有欲望,我們就是枯木。我們要像黃帝內經古人說的那樣遊手好閑。欲望簡單適度,欲望的前提必須是充滿感恩。壹定要在做好當前工作的前提下,對為人所做的工作心存感激,懷有美好的祝願,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吃好、服好、享關。”
總之,壹切都應該在愛的氛圍中充滿和諧。實際上,上述養生方法在《黃帝內經》中只用了八個字就解釋得很透徹,“無風不起浪,真氣隨之”。這是古往今來養生保健的根本法則。所謂蕭瑟虛無,就是心裏被淡淡的甜水滋潤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中了彩票升官發財的狂熱感覺,而是助人為樂的甜蜜感覺,也就是愛的感覺。如果妳壹直保持這種愛的感覺,那麽妳的身體就充滿了正氣,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只要妳有足夠的正氣,健康長壽必然屬於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