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威海的旅遊業發展怎麽樣?

威海的旅遊業發展怎麽樣?

如果我給妳發幾個采訪,妳就知道了。

邵春(中國旅遊報原總編輯):威海的資源優勢非常明顯:壹千公裏的海岸線是中國海岸線的精華,無論從海灘質量、氣候、環境條件;海灣多,岬角多,沙質好,可以作為旅遊景點大做文章;與北京、天津、日本、韓國建立壹小時交通圈,地處東北亞中心,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

縱觀威海旅遊業的發展,會發現這裏的歷史文化項目很有特色,山地資源得到了初步開發,營銷思路也有所創新。“環遊世界還是威海”的口號讓人印象深刻。威海發展旅遊業,首先要有壹個準確的定位——這裏不是中轉站,不是過渡區,而是以休閑度假為主的目的地。威海的旅遊定位應確定在三個發展層次上,即中國休閑度假名牌城市;東北亞休閑度假中心城市,或中心城市之壹;國際旅遊休閑度假之星。旅遊定位和城市定位是緊密相連的。所以我認為,威海的城市定位應該是壹個以旅遊為主業的濱海生態城市,壹個不僅宜居,而且宜商宜遊的城市。“旅遊立市”應該是威海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之壹。

在這壹目標的指導下,威海應根據旅遊目的地的要求,構建服務體系和產品支持。城市的框架、功能和服務設施體系應盡可能滿足休閑度假旅遊的要求,並在規劃中有所體現。此外,建立大型景點和景區,建設輻射能力強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融合民族特色和全球特色的風情街。要把單壹的海浴逐步豐富為郵輪、遊艇、濱海遊、漁家樂、環海遊。為避免同質產品近距離的不合理競爭,威海各城區應創造自己的賣點,形成旅遊風格的多樣化。

威海旅遊的突破口在哪裏?我覺得應該選在以溫泉為載體的體育健身項目上。溫泉是休閑產品的壹大亮點。抓休閑旅遊是城市產業鏈的牛鼻子,是城市轉型的催化劑,是城市形象的宣傳冊。溫泉的發展有三個境界,壹是洗身體,二是洗文化,三是洗精神,這就需要溫泉和文化的融合。威海要在明確明確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提高城市營銷水平,加強協調,加大投入,高端發力,高端規劃,打造東北亞休閑度假中心城市。

王衍用(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系主任、教授):在中國的許多旅遊城市,都在努力建設壹個專註於度假或休閑和體驗的目的地。其產業的立足點不是景觀,而是環境。從這個角度來說,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從吸引眼球的角度提升到健康養心的角度。旅遊業發展靠什麽?壹個看資源,壹個看客流量。要想把資源的概念變成環境的概念,就要解釋環境,用數據展示大氣、水、溫度的優勢,用指標展示城市的好客、社會氛圍、安全。

壹個城市未來的旅遊發展趨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市規劃和決策層的戰略。我們做旅遊規劃是為了評價、建設、創造、優化環境,而不是為了建景觀、景點、房子。旅遊是壹個行業,也是壹種理念,所以如果總想建景點,建房子,這種理念壹定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根據遊客的要求來建設壹座城市。第壹,有文化特色。二是配套設施完善,城市環境優美。

另外,我們威海要考慮城市對外形象和文化的打造,海洋文化和漁業文化要體現在城市旅遊中。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城市建設上。第壹,打造旅遊城市的中心服務區,打造我們旅遊城市的特色。中心城市應該優先建設良好的環境,為市民創造休閑空間。旅遊景點的革命要拋棄景點的概念,景點是很靜態的。我們要把風景變成環境,把景點變成場景,這才是文化旅遊要做的。

對於壹個城市來說,旅遊業最大的貢獻就是形象產業,塑造區域形象。別指望它能掙多少錢。威海要充分利用地標性的東西,地域脈絡中原始自然的東西,做好濱海文化、漁家文化、休閑度假文化的結合和對接,形成核心競爭力。

嚴國太(上海同濟大學旅遊文化系主任):觀光旅遊和休閑旅遊到目前為止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在我看來,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威海實際上已經從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和休閑城市轉移和發展。這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功案例。與珠海、廈門等城市相比,威海有自己的個性特點。這說明威海發展旅遊業的總體思路中註入了文化和環境因素。

沿海地區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也為遊客提供戶外遊戲和城市休閑體驗。如果只有海灘沒有文化,很難開發高端旅遊產品。所以我認為威海在發展海濱休閑旅遊的同時,也應該挖掘其文化內涵,比如劉公島在威海旅遊中的作用和地位。要加強劉公島與城市的互動關系,以劉公島品牌為起點,延伸到威海其他景區,再壹個壹個連接起來;加強城鄉旅遊部門之間的互動。現在,體驗鄉村,回歸自然是壹種潮流。要高度重視鄉村田園景觀建設,夯實鄉村旅遊基礎。

威海的地理和資源優勢決定了該市應堅定不移地發展度假旅遊。遊客在這裏逗留壹兩天,然後匆匆返回。沒有真正的融入,他們體會不到威海的獨特魅力。我們的觀光階段結束了。接下來要做的是提升旅遊產業,強化威海旅遊的文化內涵,讓人們更多的留在這裏,這樣威海才能讓人留下來。

吳文元(雅克·蘭德(香港)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都市旅遊是高端產業,應該在中心區發展。要實現這壹目標,中心區必須具備兩個特征:公共資源提供足夠的功能,商品必須具備地域特征。但在威海中心區,唯壹的公共資源是濱海公園;中心區提供的韓國產品也屬於低端、基礎的旅遊消費品,沒有特色。這兩個問題必須改善。

強化中部地區的主導地位需要“金角銀邊”的支撐。我覺得應該減少山海之間,人與海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跨度,因為對於旅遊城市來說,道路的面積越低越好,但同時道路的線密度越大越好,因為道路帶來的是路邊,俗稱“金角銀邊”,這些都是經濟價值最高的區域。

加強中心區的首要地位也應改善中心區的公路網。目前鬧市區的文脈是不連續的,這種不連續的城市界面和商業界面制約了夜生活和商業生活的繁榮。

只有當地人享受,幸福指數高的地區才能成為旅遊目的地。所以我反對為了城市建設“把人的生命趕出大海”。人們應該住得更靠近大海,這樣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可以參與海上運動,並向遊客傳達壹種沿海的生活方式。

周智慧(深圳錦繡時代景區管理公司總經理):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景區只是支撐產業,最根本的支撐是城市特色和服務業。壹個城市的特色不是建築特色,最重要的是當地的自然特色、歷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特色。

我們可以借鑒北歐的旅遊經驗。相比南歐,北歐沒有氣候優勢,也沒有交通優勢。為什麽會吸引遊客?南歐以陽光、沙灘、海水為重點,以大型豪華酒店為主體建設度假村。北歐註重原生態自然,強調文化和靈魂的回歸。它以森林、海洋、湖泊為背景,以城市和各種旅遊接待城鎮為主體。遊客來了之後,體驗北歐的幸福生活。此外,北歐的城市規劃充滿了文化、生活、環境和場景。這種旅遊項目與自然生態的相互尊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

作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威海的主要賣點應該是威海這個城市。城市和特色小鎮是威海的支柱產品體系,景區只是體系中的補充。因此,威海旅遊業的發展應與城鎮體系建設、資源保護、優質產業和當地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相結合。

如何發展壹個真正的休閑度假城市?對於老城區來說,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復興應該是重點,新城區的重點是功能的完善,配套設施的有無,服務的完善。作為壹個適合創業、旅遊、居住的城市,整個城市建設的配套標準和服務標準要遠遠高於國家標準。另外,特色度假村和景點的建設是城市的補充,要少而精,打造有品位的景點,豐富整個城市的旅遊產品類型,提升整個區域的檔次。

張(深創投集團首席投資顧問、投資總監):威海是壹座美麗的城市。發展假日旅遊,首先要明白什麽是假日旅遊。度假遊就是讓度假者分享這個城市的人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進行情感互動。

在壹些地方,旅遊景點的開發,居民的拆遷,風情小鎮的幹涸,抽空了當地人的生活態度,成為壹個空殼,壹個趨同的景觀。遊客來了也不能有深刻的體驗。威海的旅遊要想真正有特色,就要創造壹種不同於其他地區風土人情的文化。發展旅遊文化產業,要眼高手低。所謂高眼是指站在未來,規劃今天手頭的工作,低手是指瞄準現實。

長江水不可能燒開,但可以用桶燒開。因此,發展旅遊文化產業,可以利用現有條件進行開發和整理。作為劉公島這樣不可替代的資源,我們可以尊重它的歷史,拾起那些逝去的過去的記憶,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把它開發成壹個高端的度假勝地。除了度假,還可以吸引遊客來這裏開會、聚會,豐富度假村的內容。

此外,還要註重打造城市品牌,傳播城市形象。城市品牌應該是壟斷性的。簡單來說,就是明確這個城市是什麽,它的內涵是什麽,要和其他城市區分開來,這樣城市形象才能得到高度的認同。同時,也需要外來者有壹個方便驗證甚至適度體驗的方式,讓遊客與城市產生互動。

韋敏(副教授,山東大學度假村與威海著名酒店研究中心主任):文化是旅遊發展的靈魂。沒有文化,城市旅遊就沒有內涵和潛力,也就是說所有的旅遊項目和產品都必須在文化的基礎上開發。回顧威海旅遊業20多年的發展歷史,不難看出,與同級別的其他旅遊城市相比,威海的發展速度壹直走在他們的前面,尤其是在觀光旅遊方面,使其成為聞名全國的“人居”品牌。

按照旅遊業的發展軌跡,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在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後,旅遊業就進入了觀光旅遊的發展形式,但當人均GDP水平達到3000美元時,人們對旅遊的需求就從觀光旅遊轉變為休閑度假旅遊。因此,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必須在發展觀光旅遊的基礎上,逐步向發展休閑度假旅遊轉變。發展休閑度假,威海有著天然的區位優勢。它位於膠東半島的最東端,與青島、煙臺相連,交通便利。山、海、島等豐富的自然資源聞名全國;劉公島、勝景山和鐵茶山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但是,為了打造休閑旅遊度假基地,威海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缺乏知名的旅遊度假村、功能齊全的酒店和基礎配套設施。更重要的是,旅遊行業沒有大的企業、品牌和代表人物。如果有了這些有形的資產,威海的社會效益和知名度可以在無形中大大提高。

我認為,在威海建設旅遊文化產業的過程中,應該大力拓展旅遊產業鏈,提升旅遊文化產業水平。以人居節為例,可以融入更多綠化、園林設計等相關文化元素,豐富人居品牌內涵,拉長產業鏈。第三,我認為要實行多部門聯動機制,促進旅遊和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盡壹切可能提高普通公民參與建設旅遊文化品牌的意識。

朱凱(威海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教師):作為壹個外地人,我眼中的威海是壹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有豐富的溫泉資源,有劉公島、勝景山、赤山等文化底蘊深厚的著名景點。“遊遍天下,還是威海”的響亮口號,讓這座城市成為了全國都稱得上“人居”的城市。

然而,這樣壹個美麗的濱海旅遊城市,卻有很多不相稱的軟環境。以公交司機為例。標準的“威海話”曾經讓無數遊客感到不解,不經意間讓美麗的威海黯然失色。我認為,威海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最重要的是提高城市的人文素質。可以借鑒大連的經驗,註重細節,不考慮城市環境的整潔和自然資源的維護。此外,要註重旅遊項目和產品的形象包裝,不斷融入新的文化創意,挖掘威海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威海各景點也要結合自身特色,挖掘文化資源。以濟南九頂塔為例,加入景區民族風情園,舉辦壹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風情活動,與遊客互動,提升景區吸引力。相比威海,劉公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該充分挖掘那段歷史背後的故事,而以民俗文化著稱的榮成,也可以通過文化長廊等方式展示民俗文化,有利於遊客更好地融入民俗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