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氣候幹燥的秋季如何養生

氣候幹燥的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的精神休養,在於培養樂觀精神,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收斂,為冬季的潛陽做好準備。觸景生情容易增加悲傷。悲傷容易傷肺。肺氣虛後,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力會再次下降,耐受力的下降會進壹步促進傷悲和秋悲。《黃帝內經》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同樣適用於精神調養。中醫認為心藏神,心靜則長壽。如果不懂得調理精神,精血會逐漸衰退,身體會疲憊,老年會站立。秋冬季節,調神養陰尤為重要。要求心平氣和,心胸開闊,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和過多的思考,尤其是不要發火。生氣導致氣機上沖,容易損傷肝血和陰精,甚至陽亢生風,容易誘發頭暈、中風等疾病。遇事冷靜,維護陰精。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特長,不斷豐富生活內容。金秋十月,與農民壹起享受豐收的喜悅。欣賞鋼琴、象棋、書籍和繪畫。精神調理要主動,多想想開心的事,多做開心的事。秋季,自然界的陽氣趨於收斂,日常作息也要相應調整。“早起早起,與雞同樂。”意思是秋天早睡早起。因為秋天的晚風涼爽,人從夏天過來還不能完全適應,所以早臥既符合陽氣的收成,又避免了冷空氣入中。早起可以舒展肺氣,防止楊琪過於聚集。秋天也要註意衣服的增減。初秋雖然還有熱天,但早晚都是涼風。因此,立秋後,不要經常裸體,隨時防止寒氣侵襲。民間說“白露不能露”就是這個意思。當然,也要避免壹下子穿太多衣服,蓋得太緊。對於青少年來說,不如讓他們“冷凍”來增強耐寒能力。深秋,風轉冷,宜及時增加衣物,尤其是體弱的老人和小孩。中醫認為幹燥是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性燥。燥傷人,易耗津液。俗話說“燥勝於燥”。津液消耗完,就會出現“燥”,往往表現為口幹、唇幹、鼻幹、咽幹、舌幹、大便幹、皮膚幹燥,甚至皮膚皸裂。燥邪犯肺容易出現咳嗽或幹咳無痰、口幹舌燥。所以在飲食調養上要以防燥、養陰、養陰、潤肺為準則。元代著名營養學家胡思慧在《吃食正》中說:“秋燥,宜食麻以滋潤之。”事實證明,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制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由於氣候幹燥,應盡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辣多酸”的原則,如蔥、蒜、姜、茴香、辣椒等,而橘子、山楂、蘋果、梨、葡萄等新鮮果蔬可多吃。多喝開水、淡茶、豆漿、乳制品、果汁飲料等。,可以起到益胃生津的作用。腸胃不好的老年人早上可以吃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還可以做杏仁豬肺湯,羅漢果燉豬肺,梨(貝母雪梨)燉豬肺,蓮子百合燉豬肉,沙參燉肉。秋天,天高氣爽,正是鍛煉身體的好時候。秋季開始,要註意耐寒鍛煉,以增強身體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登山節。可以在親友的陪伴下,漫山紅綠,層林盡染,怡人的景色盡收眼底。登山不僅可以鍛煉體力,還可以欣賞名山大川,用大自然的美景陶冶情操。我們永遠忘不了王維的詩《山假日思山東兄弟》:“身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我遠遠的就知道哥哥爬哪去了,山茱萸裏少了壹個人。”有血有肉的感覺躍然紙上。據說每年重陽節廣州人和港澳同胞都會去爬白雲山,山上上下活動的人很多。可見,登山已經成為壹種盛大的習俗和群眾體育活動。爬山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肌肉耐力和神經系統敏感度。在攀登過程中,人體的心跳和血液循環加快,肺通氣量和肺活量明顯增加,內臟器官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此外,山林地帶空氣清新,大氣中浮塵和汙染物少,負離子含量高。在這樣的環境中活動,顯然對身心健康有益。還可以培養人的意誌,增強攀登過程中克服困難的決心。當然,中老年人也要量力而行,參加攀登活動,註意安全,掌握正確的攀登姿勢(山的重心要前移,步子要小,立足點要近,陡峭的山路要擡膝前傾;下山時,上半身要直立或微微後仰。同時要註意溫度和身體機能的變化,不要強求。深秋過後,活動不宜過於激烈。中醫認為“秋必養於內”,盡量以溫和運動為主,比如練秋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