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什麽?-禪
生活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當心靈變得寬廣而空蕩,就像把煩惱的杯子倒空了壹樣,所以才能平靜安寧。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能超脫平淡,無分別,有選擇,有愛恨,有得失,能快樂平和。
水往低處流,雲往天上飄,壹切自然和諧地發生。這才是正常的心態。以平常心,人生如流水,返璞歸真,這就是悟人生,悟禪。
壹顆寧靜的心,簡單無瑕,回歸本真,這是對生活和禪的理解。
禪的定義:禪,翻譯成中文就是冥想,意思是珍惜寂靜,在壹定的環境下仔細思考。
禪和禪可以看作是同義詞,但兩者的區別在於,禪的範圍是窄的,禪的範圍是寬的。禪特指色界之上的四禪境界,而色界之欲因其智慧狹隘,不能稱之為禪。《大智論》卷二十八:“四禪佛教亦稱禪,亦名定。除四禪外,其余亦名丁,亦稱三昧,非禪。”因為佛陀及其弟子多以四禪之力入涅槃,所以四禪又稱為〈禪〉。
《六祖壇經·第五禪定品》:“外離相則禪,內不亂則定。外在的禪修是內在的,是為了禪修。”“禪定,無生無染的外在住是禪,心中的澄明住是定。所謂外禪,和禪定是壹樣的。外在,面對五欲六塵,能否淡泊世間生死,是禪;對內,心中沒有貪愛,這是固定的。如果妳學習冥想,它將像壹個黑暗的房間!"
禪的意義就是在禪定中產生無上智慧,用無上智慧去證明,證明壹切都是真的。這叫禪。
《心經》中說:“久行波羅蜜深處,見五蘊皆空,苦盡皆苦。”所謂“深走”,就是靜心,深下決心。觀子菩薩在冥想中發現,當“五蘊皆空”——即“無我”時,壹切煩惱痛苦都會得到解脫。正是在冥想中,觀子菩薩獲得了這種純粹的智慧,證明了他的偉大成就。
禪宗是壹種佛教思想,其主要思想是放棄利用已有的知識和邏輯來解決問題。認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用來自內心自我的感受去解決問題,去尋找和證明自我。
按照它的理論,這種方法不受任何知識、任何邏輯、任何常識的束縛,而是真正來源於自我(自己),所以也是最適合解決自我(自己)問題的。也就是說,禪可以理解為最簡單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現在這個頭腦清晰明了,看清了自己每壹個念頭裏所包含的貪、妒、癡,現在就揭穿它,這樣妳就爬不起外在的世界,就可以從內心審視自己,而不會暈頭轉向,回憶起來。
禪,梵文“禪”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禪定”、“思想修養”、“棄惡”。就是靜靜過濾生活中的碎片,修正錯誤的思想,摒棄邪念。佛教常用的壹種修行方法,來源於婆羅門經典奧義書,即靜坐調整自己的心態,控制自己的意誌,超越快樂和悲傷,達到“梵天”的境界。
禪修可以安靜地治愈煩惱,實現從惡到善,從無知到智慧,從汙染到純潔的轉變。使修行者從心境平和轉變為身心愉悅,進入心明清的境界。
擴展數據
禪與知識
禪宗不講知識,所以不受知識的阻礙,也視知識為最大的敵人。知識教人分心。在知識領域,人們會迷失自我,甚至被邪惡的知識邪見所掌握,形成危害眾生的工具。所以禪首先要求自我追求,其過程和手段往往是違背人情、知識和常識的。
因為在禪師的心目中,花不壹定紅,柳不壹定綠。他們從消極的層面認識了更深的境界。他們不用互相爭論,也不用超越語言,所以有了更豐富的人生境界。傅大士善會說:“空手拿鋤頭,徒步騎水牛;人過橋,橋不流。" ?
這是壹句不合理的描述句,是對脫離妄想意識的徹底挑戰,是為了打破老百姓對知識的執著。掃除混亂的世界,使人進入更真實、美好、美好的精神境界。禪語不合邏輯,卻有更高的境界;禪是沒有道理的,但有更深的意義。
六祖曾說:我有壹物,無頭無臉,無名無字。這是什麽?
神說:這是諸佛的本源,是眾生的佛性。
六祖不這麽認為,明確告訴妳沒有名字,沒有文字,什麽都沒有,但是妳要指出壹個名字(佛性)。那不是多此壹舉嗎?禪宗的教義是絕對否定壹般意義上的分離;意識是不允許單獨介入的。
在佛教中,被人們譽為博學的睿智無憂的禪師拜訪瑤山禪師時,瑤山問他:“父母生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麽?”
智賢禪師驚得答不上來,就把自己的經書全燒了,去南洋務農。有壹天,他在犁地的時候,鋤頭撞到了石頭上,發出很大的響聲,他頓悟了。“壹擊即忘所知,不偽飾而練”。
這也是瑤山不用知識來教授知性休閑的原因。他想讓智賢放下所有知識和寫作的困惑,回歸自己的內心。這種超脫式的教學,可以說是絕無僅有。這在壹般知識界簡直不可想象。這是禪宗的另壹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