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和李子有什麽營養?
在馮醫生的家庭裏,談到飲食、營養和健康,有兩個陣營。壹方面,她和同為軍人的公公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視營養均衡攝入。另壹個陣營由他的丈夫和兒子代表。他們覺得我們很健康,沒必要活得那麽小心翼翼,那麽在乎。
馮醫生的嶽父經常從報刊雜誌上搜集健康信息,非常註重鍛煉和養生,堅持早睡早起,每天堅持鍛煉。如果他覺得他在任何壹餐都缺少蔬菜,他會去廚房找壹些蔬菜和水壹起吃。他還要求馮醫生為他準備各種維生素、卵磷脂和其他膳食補充劑。83歲的老人看起來頂多70歲的老人,而且很?少生病。每天看報紙,下棋,騎車買菜,大踏步走路,大踏步上下樓梯。鄰居們都羨慕我父親的好身材。這個時候,公公總是很自豪地說:“雖然我不懂那些專業的說法,但仔細想想,我現在就是這樣活著的。”
而王先生則相反,每天應酬很多,煙不離手,啤酒可以當水喝,忙的時候不黑不白,淩晨三個小時還在睡覺。馮醫生很清楚,壹天吸10支煙,會消耗掉日常膳食中所吃維生素C的100%,使病毒在體內的復制速度提高20倍。飲酒會增加身體對多種維生素的需求,不註意補充會損害腦細胞和肝功能。所以每天給老公準備各種維生素和卵磷脂,但是都被老公束之高閣。
馮醫生曾向嶽父訴說過對丈夫健康的擔憂,於是細心的老人特意在家裏的冰箱門上、油煙機上、洗菜池上貼了很多關於營養知識的小貼,重點內容還特意用紅筆標註,希望引起兒子的註意。吃飯的時候,公公經常講什麽是酸性食物,堿性食物,最有助於健康的十大食物,均衡營養的金字塔等等。這是父子之間微妙的溝通方式。對此,馮醫生的丈夫並不認同。他覺得自己年輕,什麽都吃,身體也不差。沒有必要像他的父親壹樣。父子偶爾會為營養平衡和生活習慣發生爭執,似乎誰也說服不了誰。馮醫生真的不明白這兩代人的營養觀念怎麽會相差這麽遠。
正當馮醫生在思考如何幫助丈夫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時,2006年夏天,丈夫的身體狀況突然發生了變化,不到兩個月就瘦了20多斤。她去醫院檢查,確診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這個晴天霹靂徹底改變了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我老公天天在病床和衛生間之間搬來搬去,幾乎成了廢人,經常著急上火。家裏人也在各大醫院忙,除了積極配合治療,也想不出什麽辦法。
也許是烏雲背後總有壹線光明。馮醫生的丈夫生病後,開始珍惜他的健康。他沒有和父親爭論自己的飲食習慣好不好,而是順從地聽從家人的建議,從基礎營養開始,調整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自學壹些營養知識。化療出院後,他再也不能出去應酬,日常生活變得很規律。以前睡懶覺的習慣改成了每天早上鍛煉。過了壹段時間,老公的身體奇跡般的逐漸恢復,病情得到了很大的控制。
大概過了半年多,有壹天,夫妻倆壹起回家買菜。馮醫生爬到六樓,感覺氣喘籲籲的,但她老公很放松,說:“妳身體怎麽不如我?”看來妳也要註意加強營養。"
“我厭倦了照顧妳。妳知道營養很重要。不要說我們無聊……”雖然嘴上矯情,但對於丈夫健康意識的改變,她是無比開心的。最重要的是丈夫遠離病魔,這對她和她的家庭來說比什麽都幸福。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在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自己變老了,有人生病了,甚至有人離開了。這讓學生們在對生活的感嘆中感嘆。無論孩子是否成才,家庭是否幸福,事業是否成功,健康已經成為每個人最重要的事情。健康不是說出來的,要壹點壹點積累。希望身邊的每壹個人都能有崇尚健康的意識和行為,讓父母、我們、下壹代,甚至他們的孩子都能如我們所願,擁有健康的身體,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