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列舉中國歷史上十大名醫,代表醫書。

列舉中國歷史上十大名醫,代表醫書。

中國古代最準確的十大名醫,為中醫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扁喜鵲

本名,又名陸醫生。據考證,他生於魏烈周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於雲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為什麽他被稱為“扁鵲”?這是他的昵稱。綽號的由來可能與《鳥說》中“靈雀吉祥”的說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裏都給他們帶來福祉,就像飛來的喜鵲,飛到哪裏都給他們帶來好消息。因此,古人習慣稱那些醫術高超的醫生為扁鵲。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秦越人刻苦學習,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壹名知識淵博、技術精湛的醫生。他走遍全國,真心實意地解除人民的病痛,受到人民的廣泛尊重和歡迎。因此,人們也尊稱他為扁鵲。

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

張仲景

明代陳嘉謨引用《歷代名醫圖贊》壹詩來贊美張仲景及其《傷寒論》。

張仲景,名機,據說做過長沙知府,所以叫張長沙。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聶陽,生於東漢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活了七十年左右。

《傷寒論》是我國最早的臨床診療專著。系統分析了傷寒的病因、癥狀、發展階段、治療方法,創造性地建立了按六經分類辨證論治傷寒的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書中選方300余首,這些方藥配伍相對精煉,適應癥明確。如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青龍湯、麻杏石幹湯等。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這些名方被證明具有很高的療效,為中醫方劑學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後來由此發展出許多方子。名醫華佗看了這本書,贊嘆道:“這是壹本真正的活書。”。於對張仲景的《傷寒論》推崇備至,說“是多方之祖。”。“如日月之光輝,壹旦到達復旦,便永垂不朽”(中國醫案考試)。歷代對該書的註釋和解釋著作甚多。特別是註釋和闡述《傷寒論》的著作多達三四百部。其影響力遠遠超越國界,對亞洲國家影響很大,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等。特別是日本,歷史上曾經有壹個專門研究張仲景的古代學派。直到今天,日本中醫界仍然喜歡用張仲景的方子。日本壹些著名藥廠生產的中成藥(浸出劑)中,如小太郎、內田、聖濟堂等,傷寒方藥壹般占60%以上(其中有些明顯是傷寒方藥的演變)。可見《傷寒論》在日本中醫界乃至全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華佗

華佗,字子,生於沛國橋(今安徽亳縣)。據考證,他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這項研究非常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華佗“百歲而猶健,人以為不死”。照此推算,華佗可能活了六十四歲以上。華佗生活在東漢末年三國初期。當時軍閥混戰,水旱災害肆虐,疫病流行,百姓水深火熱。當時著名詩人王燦在他的《七傷詩》中寫了兩句話:“出門在外,什麽也看不見,骨頭都是平的。”。這是當時社會狀況的真實寫照。看到這種情況,華佗痛恨惡毒的封建豪強,同情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拒絕做官,寧願保衛金箍棒,四處奔走,解除人民的苦難。

皇甫謐

提起皇甫謐,人們可能馬上會想到他編著的《針灸甲乙經》。事實上,除此之外,他還編著了《帝王百年》、《高適傳》、《史燚傳》、《列女傳》、《顏淵先生集》等書。他壹生致力於寫作。它在醫學和文學史上都很有名。

皇甫謐,幼名靖,字世安,名玄言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省靈臺縣朝那鎮)人。生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卒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活到六十八歲。

葛洪

葛洪出生在丹陽句容縣(今江蘇句容縣)。生於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363年)。晚年隱居廣東羅浮山,煉丹采藥著書,直至去世。明代陳嘉謨在《本草綱目》中引用《歷代名醫贊》中的壹句詩來總結他的壹生:“困於盧浮宮,遊而導之,世稱神仙,肘上可通。”但這只道出了他煉丹采藥、隱居求仙的壹面。而他的另壹面卻被忽略了。事實上,他是古代著名的科學家。他在醫學和藥物化學方面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方面也有許多傑出的見解。他的作品,大約有530卷。不過大部分已經散了,流傳至今的主要是抱樸子和肘後救亡。《抱樸子》是壹部綜合性的著作,分為內20卷和外50卷。內篇講的是神仙方子,鬼變,養生,邪治病等東西,屬於道家著作。但其中有壹些,如《然後》、《仙藥》、《黃白》,是總結中國古代煉丹術的名著。國外的文章講的是人的得失,世界的好壞等等。其中,《石軍》、《尚波》和《辭賦》是著名的文學作品。肘後救卒方子,簡稱“肘後”,是他在廣東整理的壹個簡單有用的方子。收集到的處方大多有效,容易收集,價格便宜。而且文章不大,可以掛在手肘後面(今天的袖珍版),隨時可以用來急救,即使是在醫生和藥品都很少的山村和旅途中。所以歷代都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據史料記載,葛洪的醫學著作有《金匱要略方》100卷,《仙食方》10卷,《仙食方》4卷,《玉函湯》5卷。

孫思邈

孫思邈,趙婧花垣(今陜西省耀縣)人,生於隋開帝元年(公元581年),卒於唐永春元年(公元682年),活到102歲(有考證說他活到了141歲)。人們視他為“神仙”,尊稱他為“藥王”。

錢乙

中國醫學史上第壹位著名的兒科醫生錢乙撰寫了《兒科醫學證直方》,這是我國現存的第壹部兒科專著。首次系統總結了小兒的辨證治療,使兒科學發展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後人視其為兒科學的經典之作,將錢乙奉為“兒科學的聖人”、“兒科學的鼻祖”。

錢乙,字仲陽。祖籍浙江錢塘,祖父北遷,故生於東平雲州(今山東鄆城縣)。生於宋代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於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

錢乙的壹生,在學術研究上最突出的地方,是“四十年來壹心壹意”。

朱震恒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最晚。他先學儒學,後改從醫。他在研讀和《南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遍訪名醫,師從劉後傳給長子,成為壹代名醫。朱震亨認為三家除了瀉火、攻邪、補中益氣之外,並沒有備養陰之法。提倡“陽常盈,陰常不足”的理論,肯定陰和人體精氣的重要性,被後人稱為“滋陰派”的創始人。臨床治療如擊鼓壹般有效,而且有很多越吃藥越不用復診的情況,所以人們稱之為“朱衣貼”。他是元代最著名的醫生,弟子眾多,處方流傳甚廣。朱震亨,字彥修(1281—1358),享年78歲。

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碧,名臨湖,湖北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鄭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萬歷二十壹年(公元1593年)。他家祖祖輩輩都是醫生,爺爺是“貝爾醫生”。我爸爸叫嶽池,是當地有名的醫生。當時民間醫生的地位很低。李家經常被官員和士紳欺負。於是,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去讀書,去參加考試,讓他壹次成功,出人頭地。李時珍從小體弱多病,但性格直爽純潔,對那些空洞無聊的八股文壹點也學不會。十四歲成為秀才九年後,去武昌考了三次人,都是最後壹名。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懇求父親說:“我今年23歲,老是考不上。妳最好讓我學醫!”並表達了這樣的決心:“如逆水行舟,心比石強。希望父親誌存高遠,至死不畏艱難。”李月池終於在冰冷的事實面前醒悟,答應了兒子的請求,並悉心教導。沒幾年,李時珍真的成了名醫。三十八歲左右,在武昌被楚王召見,被任命為王宓“殿官”,同時掌管好大夫府的事務。三年後,被太太醫院推薦去北京判刑。泰醫院是專門為朝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是壹些庸醫做的。僅僅任職壹年,李就辭職回了老家。

葉石天

葉,本名桂,人稱,又名上官老頭。江蘇吳縣人,生於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葉石天恪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不管誰比自己強,都要向他學習。就這樣,他的老師有長輩,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僧人。當他聽說有人擅長治療疾病時,他高興地去了那裏,直到完成學業才離開。從十二歲到十八歲只有六年時間。除了在家學習,他先後請教過十七位名醫。葉的謙虛和他的“深刻體驗”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簡單來說:

中國十大名醫

1,扁鵲:戰國時期的醫學家,本名秦越人,善用“針石”、“服湯”、“熨”治療疾病,其著作《扁鵲內經》、《外經》早佚。

2.華佗:東漢末年的內科醫生,擅長各科,如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等。他尤其擅長外科手術。“麻飛散”的使用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他還發明了“五禽戲”。

3.張仲景:東漢醫家,辭官從醫,博采眾長,著有《傷寒論》。

4.皇甫謐:魏晉醫家。他是總結晉代以前針灸成就的《甲乙經》的作者,另壹本是《皇帝的世紀》。

5.葛洪:西晉思想家、醫學家,著有《抱樸子》,內篇論丹方。

6.初唐醫學家孫思邈壹生致力於醫學研究,著有《錢進方》,建立了臟腑疾病分類體系,為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7.錢乙,北宋醫學家,起初以兒科聞名,後為太醫。他以治療官員和親屬而聞名,包括傷寒癥和嬰兒。

8.朱震亨:元代醫學家,主張“治病求方”,包括《格致余論》、《傷寒論》等。

9.李時珍:明代醫學家,窮搜窮學,三十年間三易其稿而成《本草綱目》,是中國醫學史上的壹部巨著。

葉:清代醫學家。著有《溫病論》,尤其擅長治療奇經、脾胃、兒科等疾病。,並有葉案的保存真相和最後刻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