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行業人員素質低,亂象不斷嗎?
沒想到,手術失敗,“夢想”變成了“噩夢”。王女士不僅沒有變漂亮,反而對自己的容貌和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她說壹個好的豐臀手術根本就沒做。面部凹陷不自然,胸部偶爾疼痛,腿部內外吸脂嚴重凹凸不平。手術後的不完美,讓王女士容易產生焦慮和憤怒。
王女士認為,醫生操作不規範,技術不精,手術方法和術後效果被誇大,涉嫌造假,給自己的身心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在多次與診所協商未果後,她對診所和網絡平臺進行了投訴,並要求賠償。
近年來,微整形需求日益旺盛,“顏值經濟”催生了大量無資質的小作坊式醫療美容機構。在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後,壹些問題亟待解決。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發現,醫療美容損害糾紛案件越來越多,混亂的醫療美容行業亟待規範。
法院的調查報告列舉了醫美行業市場的四大亂象:醫美機構無資質、從業人員素質低、虛假廣告盛行、醫美耗材不規範。
如今,“顏值”可以給消費、營銷、勞動力市場等領域帶來很多改變。據相關機構近日發布的《2017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消費人數較2016年增長42%,遠高於全球7%的增速,中國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這種速度也給醫美行業的從業者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醫生資源有限,培養速度跟不上需求。無行醫執照的“黑市”和經過五天培訓的“黑醫生”橫行。
與傳統美容不同,醫美因其具有侵入性和創傷性的特點,具有壹定的風險。壹些不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的非正規診所、美容院、美甲店,有恃無恐地開展醫療美容服務。這些機構大多沒有獲得審批,硬件條件差,設備多次重復使用,流程不嚴謹,容易導致傳染病和交叉感染。
目前,壹些醫療美容機構還無視醫療美容的醫療屬性,違反《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的規定,玩“大招”,用新詞迷惑受眾,將簡單的技術包裝成新的理念和技術,如“壹針就能徹底消除皺紋,年輕十歲不是夢”等誇張宣傳。
根據《醫療廣告管理辦法》,醫療廣告僅限於醫療機構的名稱、地址、診療科目、電話等基本內容,發布醫療廣告必須經有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醫療美容因其醫療屬性,也應遵守上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