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利與弊
刮痧的好處
刮痧是中醫養生方法之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用刮痧來辟邪、祛風散寒、增強免疫力。這是壹種很好的養生方法。專家指出,刮痧是通過對體表的良性刺激來達到養生的效果,好處非常明顯。刮痧的常見好處主要包括:
第壹,刮手腳可以起到行氣通絡的作用。女性常出現手腳冰涼的癥狀,中醫認為主要與陽氣不足或氣血運行不暢有關。可以先用刮痧板表面刮手掌,待手掌發熱後再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手指四周,從根部到指尖每個方向刮5~10次,能有效行氣通絡。
第二,刮腹可以通便。長期便秘不僅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還會導致身體吸收大量毒素。患者可以在腹部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依次刮擦刮板表面。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內臟下垂,要從下往上刮。
第三,刮眼睛可以提高視力。很多人做眼保健操,對幾個穴位非常熟悉。刮痧代替手指按摩可以更好的刺激穴位。妳要先用刮痧梳按壓景明穴(在鼻梁兩側,距離內眼角半分鐘左右),然後以景明穴為起點,外眼角為終點,從上下眼眶開始刮。這樣可以有效改善眼周經絡和氣血的循環,達到緩解視疲勞的目的。
第四,刮脖子可以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頸肩不適是伏案工作者的壹種職業病。刮痧可以舒筋活血,改善局部氣血瘀滯。患者應選擇三條路線,即從後發際線中點至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從後發際線兩外角上緣分別至左右肩。此外,感冒時刮這個部位還能起到祛風祛邪的作用。
刮痧的缺點
刮痧部位通常只在患者的背部或頸部。根據病情需要,刮痧有時可在頸前、胸前、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進行。也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選擇合適的部位刮。此外,長期刮痧容易引起以下問題:
1,長期刮痧,沒有節制,會造成皮膚組織損傷,不僅無助於緩解疲勞,還會增加身體負擔。
2.對於有皮膚潰瘍或其他皮膚病的人來說,刮痧根本不是享受,而是壹種煎熬,而且會對本已脆弱的皮膚組織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3、對於壹些有血液疾病的人,或者心臟、肝功能有問題的朋友,也要避免刮痧,這樣容易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刮痧也是大忌,以下情況不適合刮痧:
1,身材太瘦皮膚失去彈性。
2.心臟病患者。
3、水腫患者。
4、血友病或出血傾向。
5、兒童和老人。
6、孕婦腹部、腰骶部、女性乳頭禁止刮。
7、白血病,血小板要慎用。
8、心臟病、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嚴重水腫,不刮。
9、下肢靜脈曲張,刮除方向應自下而上刮除,手法要輕。
10.刮痧部位皮膚潰爛、損傷、炎癥不宜用此療法,大病初愈、病重、氣血不足、飽食、饑餓時也不宜刮痧。
刮痧療法對皮膚有壹定的損傷,所以刮痧後需要壹段時間,壹般五到七天左右。
刮削法
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反復刮,直到刮出的皮膚出現深色紅斑。刮的順序壹般是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邊。刮的時候要單方向,不宜來回刮,壹次二十下左右。
壹、頭刮法
頭上長滿了毛,必須用刮刀刮,不需要塗刮潤滑劑。為了增強刮削效果,可以用刮刀的刮刃或刮角進行刮削。每個部位刮30次左右,刮到皮膚發燙為宜。手法采用平補瀉法,單手托住頭部,保持頭部穩定。
二、刮臉法
因為面部出疹影響美觀,手法要輕柔,不壹定要在臉上塗抹活血藥。平時用補法,禁止用重力大面積刮擦。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方向刮。但是壹天壹次。
三、頸部刮痧法
頸後高骨為大椎穴,所以用力要輕柔,要補充,不能太重,用刮刀棱角刮。以病為度。肩部肌肉豐富,用力要重壹些。從風池穴到肩筐穴,要壹次到位,不要停。壹般用補瀉法。
四、背刮法
從上到下擦背。壹般先刮背部中線的督脈,再刮兩側的膀胱經和夾脊穴。刮背部中線時,手法要輕柔補虛,不可用力過猛,以免傷及脊柱。可用刮刀按壓棘突間的棱角,背部兩側可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選擇補瀉方式,用力要均勻,中間不要停頓。
五、四肢刮痧法
刮四肢時,不要用力刮關節。下肢靜脈曲張、水腫要從下往上刮。如果皮膚有感染、潰爛、痣瘤等。,刮的時候要避免。如急性骨關節外傷、挫傷不宜刮痧,但可在康復階段做健康刮痧,提前康復。
六、膝關節的刮痧方法
膝關節結構復雜,刮削要用刮刀棱角,掌握正確的刮削位置和方向,不損傷關節。刮縫要輕柔。膝關節積水者,不宜局部刮,宜在遠端穴位刮。膝關節後面和下端刮容易起水泡。水皰開始時,輕輕刮或碰到靜脈曲張改變方向,自下而上刮。
刮削的總體順序:
整體刮痧順序是自上而下,先頭、頸、背、腰或腹部,可根據病情決定後肢、背部、腰、胸腹部。壹般先刮陽經,再刮陰經。先刮身體左側,再刮身體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