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長夏節氣保健

長夏節氣保健

中醫認為,人要適應春夏之交天氣的變化,以心為主。心為陽,主陽。心之陽能促進血液循環,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心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自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熱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和汗液調節都離不開心陽的重要作用。

在夏之時初期,老年人的氣血容易停滯,血管容易堵塞。每天早上,他們可以吃壹點洋蔥,喝壹點酒,以促進氣血的循環,從而防止心臟病的發生。漫長的夏季過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少吃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食物。長夏之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既能補充營養,又能強心。平時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可以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預防動脈硬化。總之,在長夏的季節,要養心養性,做好消暑的準備,使身體各器官功能正常,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使”的狀態。

長夏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至20℃之間,正是“百花紫”的好時節。天文專家提醒,漫長的夏季過後,天氣轉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此時人們要註意精神調理,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自覺進行精神調理,保持平靜愉快的狀態,切忌大喜大悲,以免傷心受傷。

《蘇文·四齊·曲子精神》雲:“夏三月,此謂反休;天地和合,萬物華而不實。”夏三月是指從長夏到立秋的六個節氣,包括長夏、小滿、芒種、夏至日、小暑和大暑。農歷四月前後,長夏和小滿被稱為夏夢(立夏)。天氣越來越熱,植物長勢喜人。這個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所以人在與節氣相交的時候也要跟著走。所以整個夏天都要註意心臟的特別保養。醫學起源論說:“心為全身之主,壹切臟腑骨骼皆服從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明,故為神明所用。”在中醫文獻中,心被解釋為血肉之心、神明之心。有血有肉的心,指的是充實的心;精神心靈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感等活動的功能。《醫學概論》說:“血肉之心,似蓮花,居肺肝。眾神之心...主宰壹切,空靈不無知。”

心臟的生理功能:支配血管和精神。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血指的是血,脈指的是血管,也稱為經絡,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臟與血管相連,形成壹個封閉的系統,成為血液循環的樞紐。心臟不停地跳動,推動血液在全身血管中無緣無故地循環,成為血液循環的動力。血液所攜帶的營養物質可以滋養全身,使內臟、四肢、肌肉、皮毛和全身得到滋養,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心功能正常時,脈象溫柔有力,節律均勻,面色紅潤有光澤;如果心臟有病,就會出現血流不暢,脈管空虛,面色無華,脈弱,瘀血阻滯,血行不通,唇舌青紫,心前區壓迫刺痛,脈結、數、澀。

成為心靈的主宰,意味著心靈是神靈的主宰,有隱藏神靈的欲望。所謂的神,在中醫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神是指整個人類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身體活動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語、反應、手勢等。狹義的神,即心所主宰的心靈,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西藏星占學中的神的形成認為,精是形成人體和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神由先天之精而生,生命之神在胚胎形成時就誕生了。神在人的成長發展過程中,在後來的日子裏依靠谷精的滋養,正如《靈樞·任平絕古》所言:“神也是水谷之精。”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也包括兩個方面。第壹,壹般情況下,神靈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觀外界事物,進行精神的、意識的、思維的活動;其次,神明之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之中占據首要地位。只有在心的統壹指揮下,正常的活動才能統壹協調地進行。

心臟的生理特點表現為:第壹,心臟為陽,主楊琪。也就是說,心是陽中之陽,心之陽能促進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使之充滿活力,故稱為人體的“天”。《藥易》說:“蓋人與天地合,必有壹日,人有壹日,日為君父之日。”心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自身的生理功能,還對全身有溫熱作用。“心為臟火,燭照萬物”,所以脾胃的腐壞轉化,陽氣的溫熱蒸騰,全身水液的代謝,汗液的調節等。都離不開心陽的重要作用;第二,心和夏天的空氣和諧。也就是說,人與自然是壹個統壹的整體,自然界四季的陰陽盛衰是相互聯系的,是與人體五臟的功能活動相對應的。心與夏氣相連,說明夏季心陽最旺盛,功能最強。

長夏節氣往往衣服薄,即使是健康人也要防備外感因素。壹旦患病,不要輕易使用發汗劑,以免出汗傷心。老年人應該更加註意避免氣血停滯,以防止心臟病發作。所以,在長夏的季節裏,要開心,要安心,要自得其樂,避免突然的歡喜和悲傷。早上吃壹點洋蔥,晚餐喝壹點紅酒,可以順血。具體來說,在飲食調養上,要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

節氣談養生“長夏”“小滿”

5月5日長夏,5月21小曼。在氣溫明顯升高、酷暑來臨、雷暴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的時候,人們習慣把長夏作為壹個重要的節氣。宋代詩人範成大在《居村是事》詩中說:“漫山遍野綠意盎然,風紀聲中雨如煙。四月農村閑人少,蠶桑摘了插田。”長夏有壹些民俗,比如稱體重,吃雞蛋,喝茶。從養生的角度來說,經過漫長的夏季,人體要適應天氣的變化,重在養心。中醫認為,五臟中的心對應夏季,“心為全身之主,臟腑筋骨皆聽心,故為君主。”“主神之心,為諸神所用。”夏季氣溫升高,人的緊張情緒加重,容易煩躁、生氣、發怒。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和身體可以被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聯系和影響。所以這個時候不僅情緒波動,身體的免疫功能也比較低。如果日常生活飲食有問題,就會發生各種疾病,影響健康。尤其在老年人中,因憤怒而導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在“長夏”的季節,要做好心理健康,做到安靜、常微笑、自我調節、心平氣和。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都能調節精神,保持好心情。荷葉雞胸肉:

【食材】鮮荷葉2片、火腿30g、去骨雞肉250g、水菇50g、12g玉米粉、鹽、糖、雞油、紹興酒、蔥、姜、胡椒粉、味精、香油。

【做法】雞肉、香菇切片,火腿切10塊,蔥切小段,姜切片,荷葉洗凈,開水燙壹下,去蒂,切10三角備用。

香菇用開水焯壹下,撈出,用冷水淋壹下,把雞肉和香菇壹起放在壹個盤子裏,加入鹽、味精、糖、胡椒粉、紹酒、香油、雞油、玉米粉、蔥白、姜片,攪拌均勻,然後放在10三角荷葉上,各加壹片火腿,裝成長方形的包,放在盤子裏。出籠後可以把原來的菜變成另壹個幹凈的菜,拆開來吃。

【功效】清粉養心,促脾氣。可以作為壹種常見的滋補品,特別適合夏季食物進補。

魚腥草拌生菜:

【食材】魚腥草50克,生菜250克,蒜、蔥10克,姜、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魚腥草的老根去掉,洗凈切段,用開水焯壹下,撈出,用鹽腌壹下。生菜去皮去葉,洗凈,切成1英寸長的粗絲,用鹽腌好瀝幹備用。將蔥、姜、蒜洗凈,切成蔥花、姜末、蒜末備用。將生菜絲和魚腥草放入盤中,加入醬油、味精、醋、蔥花、姜末和大蒜,攪拌均勻,澆上香油。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化痰。對肺熱咳嗽、痰粘、尿黃、熱痛有很好的療效。

桂圓粥:

【食材】桂圓25g,粳米100g,糖少許。

【做法】將桂圓、粳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成粥,加糖。

【功效】養心健脾,養血安神。特別適用於疲勞、傷脾、思慮過度、消瘦、健忘、月經不調等癥狀。

註意:喝桂圓粥時忌飲酒、濃茶、咖啡等物。

公歷5月5日左右,是長夏。這是農民的農忙季節。有“三朝長夏鋤頭遍地”、“雨打長夏有水洗耙”、“長夏不下雨,犁耙高掛”等農業諺語。宋·範成大《居村是事》詩說:“山川滿綠意,子規聲裏雨如煙。四月農村閑人少,蠶桑摘了插田。”

長夏仍然是壹個傳統的民間節日。木西溪壹帶有做“長夏餅”和吃豆腐的習俗。都說吃豆腐不怕雨不怕紅蜂蟄。四川和雁灘山區家家戶戶都要吃竹筍和槐豆。據說吃竹筍骨頭硬,利於爬山。還要吃青梅燒綠茶,防止“吃夏”。

夏天讓牛過節,不要用竹枝抽打,要給它們鮮嫩的草料。餵蛋酒,吃牛人參-珍珠蓮。

讓夏天變得有趣,用大秤稱人,不要胖,稱完人就不吃夏天了。四川山區的人們這壹天避免坐在門檻上,說是坐了之後腳會經常發酸。

長夏吃薄食,可解暑養胃。

長夏,夏季的第壹個節氣,意味著溫暖的春天已經過去,炎熱的夏天即將開始。

由於夏季炎熱多汗,身體水分大量流失,脾胃消化功能差,所以多吃些薄食是夏季養生的重要途徑。比如早晚餐吃粥,午餐喝湯,既能解渴,消暑,又能滋補身體。煮粥的時候加點荷葉,叫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微苦。能醒脾開胃,具有祛暑、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煮粥或單獨用綠豆煮湯時加些綠豆,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的作用。

夏季營養消耗大,天氣炎熱影響人的食欲。除了註意飲食幹凈清淡,還要註意補充壹些營養。

1,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如多吃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冬瓜、桃、梨等新鮮果蔬。

2、補充水分和無機鹽,特別註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制品、蘑菇、水果、蔬菜等。是鉀的良好來源。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子、烏梅、草莓、番茄、黃瓜、綠豆等。,有很好的解暑作用。

3.適當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豆類,是最優質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