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的習俗有:爬山、賞秋、賞菊、賞山茱萸、放風箏、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感恩敬老等。在我看來,重陽節的眾多習俗中,有五個最值得壹提。讓我們壹起來看看:
?重陽節習俗之壹:放風箏?
放風箏是中國南方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壹。民間重陽節的特點是放風箏。光緒《徽州府誌》也有記載。在民間傳統中,除了爬山,放風箏也是重陽節的壹大特色。至於人們為什麽要在重陽節放風箏(風箏),除了天高雲淡,風輕日亮的氣候原因,紙風箏很容易乘風,還有壹些說法是介於巫師和女巫之間的,在不經意中頗有意思。
相傳,在重陽節放飛紙鳶是為了“辟邪”。風箏飛得越高,它帶走的厄運就越多。更何況,要讓風箏消失在之外,還需要特意斷線。另壹種解釋是,在重陽放風箏是“吉祥”和“幸運”的。風箏飛得越好,就越有福氣。放風箏的人不僅不能弄斷絲線,而且必須千方百計保護絲線,因為絲線斷了,“吉祥”和“幸運”也會隨之飄散。
?重陽節習俗之二:登高?
在古代,人們在重陽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登高節”。相傳這壹習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十法《登高》是壹篇關於登重陽山的名篇。除了爬山和登塔,沒有統壹的規則。很多人會選擇在重陽節爬山,所以也叫“登山節”。爬山沒有統壹的規則,壹般都是爬山,爬塔。尤其是在壹個特殊的日子,更是其樂融融,那就是重陽節的登山節。
古人爬山源於漢代的壹個傳說。相傳後漢仙人費長房有壹天對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妳家要有災。如果帶上全家,大家用紅袋子裝著山茱萸,掛在胳膊上,爬山的時候喝菊花酒,就可以避禍了。”桓景照師傅說的,九月九日帶全家去山上玩。晚上回到家,他看到家裏所有的家禽家畜都突然死去,他知道主人說的是真的,他和他的家人都逃出來了。後人代代相傳,將九月九日視為登高避災、飲酒歡聚之時,後逐漸成為習俗。
還有壹個事實是,爬重陽源於古代對山神的崇拜。相信山神可以讓人免於災難。古人認為“九為老陽,陽極會變”,9月9日老陽的數字既是月又是日,不吉利。因此,人們必須在重陽節去山上避災。起初,人們必須崇拜山神以求和平和好運,後來它逐漸演變成壹種習俗活動。
?重陽節第三俗:賞菊花喝菊花酒?
重陽節是壹年中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說賞菊喝菊花酒的習俗起源於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逸著稱,他的詩,他的酒,他對菊花的愛:後人都會借鑒,所以有重陽賞菊的習俗。舊時代,十位文人博士為了更接近陶淵明,還把賞菊和宴飲結合在壹起。
北宋時,開封為都城,重陽賞菊盛行。當時菊花品種繁多,形態各異。人們也稱農歷九月為“菊花月”。在重陽節,菊花在傲霜盛開,觀賞菊花已成為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朝以後,常舉的修行特別興盛,眼光不局限於九月九日。但還是重陽節前後最紅火。
?重陽節第四俗:佩山茱萸?
在古代,九月插入黃澍的習俗也很流行,所以它也被稱為黃澍節。黃鞠作為壹種藥物,可以釀酒來強身健體和消除疾病。插黃花、菊花在唐代已經很普遍了。山茱萸香氣濃郁,具有驅蟲、除濕、散寒的作用,能消食化積,治療寒熱。人們認為9月9日也是災難的壹天,所以人們喜歡在重陽節穿黃澍來辟邪和尋求好運。因此,黃澍也被稱為“惡鬼”。
農歷九月初九,有“宜久宜久”的吉祥之意。漢末曹丕在《九月與鐘繇》中說:“新年至月,忽至九月九日。九為陽數,日月應和。是俗名,故宜久,故須享宴(即登高會)。”因此,婦女在手臂上綁上山茱萸的袋子逐漸成為壹種民俗。
?重陽節第五俗:曬秋?
“秋日曬太陽”是壹種典型的農業習俗現象,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征。壹些地方壹年壹度的重陽節也開始進入秋燥季節,舉行了盛大的秋燥節。
重陽節是賞秋的最佳時節,中國南方的壹些山村還保留著“曬秋”的特色。“秋天曬太陽”是壹種典型的農業習俗現象。山區的村民不得不利用房前屋後的屋頂和自己的窗臺來架掛作物,因為他們的村莊地形復雜,平地很少。
對於生活在山區的人來說,這裏的地形非常復雜。即使在有人居住的村莊,也很少有平地。曬莊稼的話,只能充分利用房子的前後,或者自己家的窗臺和屋頂。時間久了,自然就形成了非常傳統的農業習俗現象。壹般來說,重陽節是指村民曬莊稼,是壹種特殊的生活場景和方式。後來在攝影師和畫家的作品下,秋天的日光浴成為他們素材的豐富來源,他們也把這種農業習俗稱之為詩意,即秋天的日光浴。
但需要提醒的是,曬太陽的秋天並不是指秋天,而是指收獲的水果和農作物。事實上,曬太陽的傳統農業習俗不僅在秋季,而且壹年四季都存在。只是秋天是壹個收獲的季節,農作物的種類更多,秋天曬太陽的範圍和規模也更加豐富和巨大,所以更加吸引人們的目光。
在歷史的發展演變中,重陽節是各種民俗的混合體,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間觀念中,“九”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有長壽之意,寄托著人們對老年人健康長壽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