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如何註意養生?
中醫理論認為,春在肝,夏在心,長夏在脾,秋在肺,冬在腎。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要註意養肝,協調肝臟的陰陽平衡。
甜食能滋補肝腎,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酒精會傷肝,春天更不宜飲酒。泡菊花茶和薄荷水可以清肝熱,或者喝富含電解質的飲料,比如波卡裏汗,也是春天的好飲品。
第二,是食物的陰陽互補。
食物分為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比如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加入蔥、姜、酒、醋等溫熱的調料,防止菜肴涼了;再比如吃壹些對陽氣有幫助的菜,比如韭菜、大蒜、木瓜等。,配合雞蛋等滋陰成分,從而達到陰陽互補的目的。
春分時節,人體血液和激素活動處於高峰,但春季多變的氣候會使身體失衡,誘發壹系列疾病。為此,專家建議,科學合理的飲食有助於調節春分陰陽平衡。
第三,多吃時令菜。
每個季節都有符合其氣候條件生長的時令菜肴,具有天地精華,營養價值高。吃具有壯陽作用的韭菜,可以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芽、生菜等成分有助於激活身體的生長功能;吃桑葚、櫻桃、草莓等營養豐富的晚春水果,可以潤肺生津,養肝。
當然,除了註意飲食之外,養生的關鍵還是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保持輕松、愉悅、樂觀的精神狀態。日常生活中,要堅持適當的運動,保持正常的睡眠時間。註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維持身體的平衡,以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
預防從細節開始。
中醫認為,春分時天氣不穩定,早晚氣溫低,不僅容易誘發老弱病殘人群的疾病,還應關註長期處於高強度工作、高壓力狀態的“亞健康人群”,建議市民今後註意調整生活習慣。如果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可以利用居住環境進行簡單的健身運動,比如爬樓梯、跳繩等。過早鍛煉不容易。早起洗漱時可以用淡鹽水漱口。每天太早開窗通風不容易,9點以後比較合適。
飲食宜酸宜甜,滋養脾氣。
據悉,關於春食的民間傳說很多,中醫也有講究,俗稱吃“春”。專家建議,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壹些補脾的甜食,如紅棗,以及蜂蜜、韭菜、菠菜等,少吃酸辣食物。此外,堅果類食物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每周至少應補三次,有助於清爽幹燥,消除瘙癢。在日常的午餐中,也適合補充燉品類食物,如胡蘿蔔排骨湯、銀杏烏雞湯等。,既能補充人體在季節轉換中所需的水分,又能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敷料適用於下層厚度和上層厚度。
雖然春分後天氣逐漸轉暖,但晝夜溫差仍然較大,仍不時有寒流,天氣變化較大,雨水較多,甚至出現連陰雨。此時要註意衣服被子的加減。穿衣可以下厚上薄。註意下肢和足部保暖,最好能微微出汗,驅散冬季潛伏的寒邪。老人和小孩壹般抵抗力差,容易感冒或風疹等傳染病。這時候要多註意適時增減衣服和被子,適量多穿衣服,不要壹次性減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