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怎麽施工?
2.澆築基礎混凝土和基坑回填:混凝土材料采用符合設計要求的砂、卵石和水泥,卵石粒徑不超過構築物最小尺寸的1/4和鋼筋最小凈距的3/4。水泥采用32.5R普通矽酸鹽水泥,以保證混凝土標號和質量。每隔4~6米在板縫處或地基土變化處或填挖交界處必須設置沈降縫。縫寬1~2cm,沈降縫中心線與道路平行鋪設。每層澆築後,應填以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基礎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根據設計要求回填基坑。基礎混凝土壹次性澆築,不留施工縫。
3.基礎與墻體的連接方式:基礎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應立即在基礎表面放置卵石,卵石應深入基礎混凝土不小於5cm,露出部分不小於5cm,並以30cm的間距呈梅花形排列。
4.涵身澆築:涵墻身混凝土的材料要求與基礎混凝土相同。涵洞墻身采用現澆腳手架和模板施工。支模時,必須嚴格檢查其位置的準確性和各部分垂直度的尺寸和規格。經核實,支撐牢固,經監理工程師驗收簽字後,方可澆築混凝土。每隔4~6米在板的連接處或地基土變化處或填挖交界處必須設置沈降縫。縫寬1~2cm,沈降縫中心線平行鋪設,每層澆築後應填滿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混凝土的攪拌、澆築、拆模和養護應嚴格按照規範要求進行。
5.蓋板預制:為方便吊裝,鋼筋混凝土蓋板就近預制,蓋板預制嚴格按照設計文件的尺寸和要求進行。預制強度達到65,438+000%,涵臺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後,用汽車吊安裝蓋板和涵臺。安裝前,應先檢查蓋板和涵臺的尺寸,蓋板和涵壁應壓緊,安裝後用水泥砂漿填實。
6.鋪設防水層:作為防水層的油氈,必須有施工前材料檢驗的試驗報告,並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後,方可使用。瀝青不斷攪拌,直至變成液體,使用中的熱瀝青不低於150℃。塗刷前,將砌體表面清理幹凈,並保持幹燥,無汙垢、水等雜物。在熱瀝青凝固前鋪設油氈,使其粘合在壹起,消除翹曲、空鼓等現象。
7.進、出水口:進、出水口應嚴格按照圖紙采用砌體結構施工,施工工藝應符合規範。進出水口的槽床應布置順直,使上下遊水流穩定順暢。當有落井和急流時,應按圖紙或監理工程師的指示進行施工。
8.涵背兩側填築:在涵洞防水層施工完畢,蓋板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後,進行涵背回填,填築施工在涵洞兩側分層對稱均勻進行,在涵洞兩側不小於2倍孔徑範圍內對稱進行。涵洞臺背後1.0m範圍內采用輕型搗固機械施工。當頂部填築厚度大於1.0m時,允許使用重型施工機械,涵洞臺背分層回填。
9.涵洞蓋板頂面填築:涵洞蓋板頂面填築應在涵洞蓋板強度滿足要求後分層填築。第壹層松鋪厚度不小於50cm,用壓路機碾壓時采用靜壓法。?涵洞是路基下的排水隧道,通常由洞身和洞門建築物兩部分組成。
洞身構成過水通道的主體,應具有必要的孔徑,以保證設計流量,同時應牢固穩定。洞身的作用壹方面是保證水的通過,另壹方面也直接承受荷載壓力和填土壓力並傳遞給地基。隧道洞身通常由承重結構(如拱圈、蓋板等)組成。)、涵洞、基礎、防水層、伸縮縫等部位。鋼筋混凝土箱涵、圓管涵為封閉結構,涵臺、蓋板、基礎融為壹體,涵身斷面由箱型接頭或管接頭組成。為了便於排水,涵身還應有適當的縱坡,最小坡度為0.3%。
洞口是洞體、路基和河道的連接結構。入口建築由進水口、出水口和溝床加固三部分組成。洞口的作用是:壹方面,涵洞與河流相連,使水流進出順暢;另壹方面保證路基邊坡的穩定,防止被水沖刷。溝床加固包括進出口調節結構、減蝕和防蝕設施等。
根據結構形式,涵洞可分為圓管涵、拱涵、蓋板涵和箱涵。
圓管涵由洞體和洞口兩部分組成。洞身是過水通道的主體,主要由管體、基礎和接頭組成。洞口是洞身、路基和水流的連接部位,主要有八字墻和直墻兩種形式。
圓管涵的管體通常采用鋼筋混凝土,管徑壹般為0.5m、0.75m、1m、1.25m、1.5m,管徑根據排水要求選擇,多采用預制安裝,預制長度壹般為2m。管徑為0.5 m或0.75 m時采用單層鋼筋,孔徑在1 m和1 m以上時采用雙層鋼筋,管徑為0.5 m時管壁厚度不小於6 cm,管徑為0.75 m時不小於8 cm,管徑為1.25 m時不小於10 cm,不小於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