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道教的精、氣、神是什麽

道教的精、氣、神是什麽

在道家養生理論中,生命力被視為人類生命活動的動力和基本要素。自然界的運動和變化離不開日月星辰,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精神。所以道教有“天三寶,地三寶,水火三寶,人三寶”的說法。精神又稱“三寶”、“三奇”或“三業”,是內丹修煉的大醫,也是養生的經營目標。道教認為天地萬物、人的生命都是由混沌之氣所生,“氣生精,精生神,神生明”。養生和身體管理要遵循這種自然之道:煉氣,煉神,煉神還虛。《太平聖人秘令》說:“由陰陽之氣,氣化為精,精化為神,神化為光。所以,想長壽的人,要保持精神,與精神和本質和諧,不去其形。讀這三位壹體,妳會在身體裏看到自己很久。形漸輕,瘦清,光好,心安。如果妳快樂,妳就應該平和。修復內部,對外做出反應。,人都這麽長了,外面還講道理。”精神和精神相互依存,缺壹不可,* * *承擔著維持生命的責任。崔希範在《藥鏡》中說:“神也,氣也,精也多有形。這是什麽?本質是有生命的東西,但它是無形的。是氣塑造的,體內是氣,過尾就沒事了。細可集於自然,則形必衰!所以,天:精,人之命也。無漏的他,不過是在彌補壹年的生活。如果它使用自然的原則,它將是真正精煉的,真正堅實的,真正堅定的。這也是永生之道。”

第壹,精是生命之本。

道家養生理論中的“精”不同於中醫理論中的“精”。在中醫經典中,“精”是指構成人體生命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各種細微物質,包括精液、血液和體液。但道家的精概念含義較窄,壹般指腎的精,即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具有生殖功能的性生理和性能量物質。《養性延壽錄》說:“道以精為寶,施之則生人,守之則生人。生則求在仙位,生則退。”道家為了與醫生區分,往往用元精、真精、先天精、後天精、交感精等術語來命名精。正如《石頭記·信劄》所說:“元陽為元之精,玄學當生。景源是無形的,存在於生命力之中。若為外感所動,脫離了元氣,便成了精。”《保顏堂秘籍》也說:“精藏於初壹五臟六腑,不成形;後天的思想會成為後天的本質。”《藥鏡》曰:“妻因精得神,神因讀書得命,故緣在精。本質是真的,生物也是有名無實的。世間萬物皆生於精,其積為命,其源出於恍惚。”上面提到的都是把“精”作為生命的基礎,也就是生命的根本功能,似乎等同於內分泌或者激素,而不是醫學書籍上所說的生理精。既然精是生命的功能,那麽它的衰退就有可能導致人類的衰老和死亡。它的重生和旺盛可以使人健康長壽,是青春活力的源泉。那麽保精、補精、固精壹定是道家養生的第壹要務。

所謂的精子保存,就是為了防止淫蕩和滲漏。《拍照人生三要》說:“元精在身,而木肥如其身,魔如魚得水,氣倚如霧。方是個寶貝,未知動物的組合嚴謹而精致。純粹完整,適合慷慨;清而明,合而無壹。十六真的是精氣滿滿,五臟忘了道理才能生孩子。但精氣被抽幹後,真身已失,元形已鑿,但精血靠飲食滋養。不知道如何撐滿,不知道如何不斷增加,身體已經虧錢,消耗無窮。還沒到中年,五臟俱疲,脈息俱疲。它基於健康和實用主義。”所以,精華是人生的寶藏,妳不能放出來。按照道家的說法,壹個人只要不損命,就能過壹輩子。總的來說,人生最嚴重的迷失方式就是色欲,房中無節。宋代陳楠在《翠虛篇》中說:“欲救老殘久,除非運火煉仙丹,否則長生不老。經過300天的努力,神奇的仙丹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聚則成形,散則成氣,天地常同。與其靠淫蕩收集薛婧,不如尋求教師快樂的方法。古雲天地皆歸,須學無為之靜訣。“《內功真解》也說:“道之敵同字。色對人的危害比虎狼更大。只要妳保持健康,妳就能長生不老。如果有不檢點,它會侵入妳的年齡,吞噬妳的靈魂,妳的真靈也會走掉,就是日夜打坐。有什麽好處?俗話說:油盡,髓盡,人亡。是真的。“上述理論本質上是在警告人們註意保存精子。年輕力壯的時候,要註意不要放縱自己;中老年人已經精氣不足,腎虛了,要堅持下去,不要再漏了,這樣骨髓會枯竭的。

所謂補藥,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聚補,即濃縮補精;壹種是采精補精,即采精補精。專註的方法簡單易行,可以自學。明代的袁了凡說:“專心之道,壹是無欲,二是省力,三是平怒,四是節欲,五是慎行。今天講養生,多講陰陽,不放久出,是大謬誤。腎是腑的精華。所有男人女人交接的時候都會擾亂腎臟。腎動了,精血也就跟著動了。雖表不漏,精已離宮,即能強忍者,亦必有其精分,隨陽之陽痿而流出。這也是壹個考驗。火中有煙,怎麽可能對打工仔不利?所以,專註是第壹位的。精在血中,不僅心房心室交合損我精,壹切損血日用之物,都應深戒。眼睛累了,血就耗光了;耳朵聽膩了,血液就被聽耗掉了;如果頭腦厭倦了思考,血液就會被軸心消耗。如果我減少事物,我的血液將得到滋養,我的精華將壹天天積累。就是集中註意力的方式,又貴又省力。夫閉藏,腎也;火之師,肝也。臟腑皆有火,系統屬心、心、君火。怒傷肝隨火動,隨火動使撤離者做事,躲者不準履職。雖然不如同居的人,但是被暗流吞噬,要冷靜。人的血液永遠是自己家凝結的,酒能活血,而人喝酒臉紅,手腳紅,也是在擾亂自己的血液和運行。血氣弱的人幾個月不房事,精氣會濃,但通宵醉酒,精氣會稀,集中時忌酒為好。”《內經》說,“精虧者,宜補之以味。“香味濃郁,不能產生精子;只有清淡的味道才能補精。萬事皆有滋味,但和則勝,真則衰。清淡烹調時,口感清爽,對腸胃有益。所以,清淡的食物可以養精,延年益壽。”有了,簡單明了地道出了定力。

所謂固精,又稱“不漏法”。道教認為,人過中年,身體就壞了。在保存和補充精氣的基礎上,還要練就功夫不漏。不漏與內外分:交合之精不漏,呼吸之氣不傷,思維之神不要,謂之外漏,亦稱外用藥。先天精氣不漏,先天元氣不傷,先天精氣不叫內漏,還叫內科。內外不漏名之日,“身不漏名。”煉此身而不漏,以實相充之,以實相補之,使之回歸先天的“童稚之身”,稱為“無漏之身”、“全真身”。所謂全真身,就是全精全靈。完美齊全,不虧不虧。這個階段的修煉,道家稱之為“煉己修基”。然後可以轉練煉氣,煉氣煉靈,煉靈歸空。

第二,氣是生命的動力。

道教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難經》說:“怒則人之根本,根除則莖葉雕零。”《抱樸子》也說:“人在氣中,氣在人,天地萬物都需要氣,都靠氣生存。”所以“體力疲勞導致分心,疲憊導致死亡。”根盡則葉繁,則綠去則木;如果妳筋疲力盡,想贏,精靈們就會離開。“道家養生中的氣的概念和醫生的是不壹樣的。醫生所說的氣包括真氣、谷氣、宗氣、衛氣、營氣、三焦氣和二臟氣。道家所說的氣,主要是指後天的氣息和先天的元氣。

所謂後天之氣,就是通過呼吸與大自然進行氣體交換的氣體。人通過口鼻呼吸,吐納新舊,維持身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古代養生家和後來的道家,壹方面從人死了呼吸就停止的自然現象中吸取經驗,另壹方面又從龜、蛇等長壽動物的呼吸動作中得到啟發,總結創造了呼吸、煉氣、憋氣、吐氣等行氣技術,為中華民族的體質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道氣篇》說:“妻賦天地之氣,生者亦呼進呼出,內外之氣應足。氣有六種,即心、肺、肝、脾、腎和三焦。能服是氣,壹年傳,二年求,三年成,凝聚了丹田的朱軒。.....所以氣化始於血,血為精,精為髓。壹年其氣易動,二年其血易動,三年其脈易動,中年其肉易動,五年其髓易動,六年其筋易動,七年其骨易動,八年其發易動,九年其形易動,三萬六千其神,皆化為神仙。”《道術》中所闡述的道理,其實就是要說服人們通過鍛煉來促進氣的交流和代謝,使人的生理機能和生活能力得到改善和發展,健康長壽,甚至達到道教的最高境界——長生不老。

所謂先天之氣,又稱元氣。道教認為,人的生命是天生的生命力,即生命力是通過父母傳給後代的。它的物質凝結形式是袁晶(先天之精),氣化和能量形式是袁晶(天氣第壹)。這是生命的根本。唐代道士吳昀在《元氣論》中說:“人的生命也體現天地元氣,為神所形;受袁遺之氣影響,液精,氣衰,神會散;地氣減耗,形必有病;元氣若減,則命盡矣。”道教認為,元氣藏於腎中,其根據是田單的命門。元氣起源於腎,經命門之火熏蒸,藏於肚臍。它由後天的精氣滋養,轉化為平日的各種氣機,通過三焦傳遍全身,實現人體生命系統的活動。同時通過男性和女性性活動中的原精傳遞,實現其生殖功能,產生新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先天的精氣作為生命的能量來源,會不斷被耗盡,當它耗盡時,生命也就結束了。因此,要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防止或減緩先天精氣的耗竭,通過“煉精”等各種養生手段,使疲憊的天氣得到補充和恢復。如果先天精氣能恢復到少年兒童的水平,那就是“返老還童”,修煉成真正的神仙。

第三,上帝是生命的主宰。

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感性的、理性的、直覺的思維意識活動,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生產和宰殺。道教認為神的興衰直接關系到人類生命的存亡。靈散則弱,靈亡則亡。所以,養生最重要的是調理。因為“神為氣之母,氣為神之子”,所以能養氣,益氣養精,聚精會神。所以,要想惜精養氣,必須先調理。《語言七要》說:“神之靜則心平,心平則心全。如果妳不耐煩,妳的心就會搖擺,妳的心就會痛。將整個形狀,首先記在心裏。因此,如果妳是和平安寧的,妳就會滿足於自己;如果妳活在內心,妳就不會被外界誘惑。有七竅者,亦靈;有誌之士,五臟使其等。耳目為聲所誘,口鼻為方菲所悅,身舒心適,故精神放松不存;如果妳不願意放棄,妳的五臟就會不安寧。情欲不斷,心被困在裏面。人是從放蕩的浪潮中衍生出來的,他停留在是非的境界裏。而不敗者,傷生者,亦蓋不善,亦勞傷之。”

道教認為,神和精壹樣,分為先天和後天。前神,又稱元神、元性、真神、真道,是先天的思維物質本體和潛意識的心理能量。後神也稱之為知欲神,即感知、思維、意識,對生命本身的狀態和發展方向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宋代道士張伯睿在《清化秘笈》壹書中指出:“夫神者,有壹元神,有壹欲神。申遠,是壹個自出生以來就有點光芒的人;欲神者,氣之性也。申遠是天生的,然後是氣質。反之,善是天地之性。”他還說:神由心生,心為神王。心的本體是無為的、不動的,但它主宰壹切。“若掩心,則在君位,以無為而治,則為動者,為元神之耳;有事就做,動則欲,欲則剛。日用之心為做事之人,仙丹之心為無為之人。以有所為而無所不為,而後無所為而利商,則引進金丹也。”也就是說,上帝藏在心裏,運動就是上帝。無為之為元神,有為之為知神。長生不老之道必須建立在無為的基礎上。所以,要天生駕馭後天,從申遠身上汲取力量,逐漸消除氣質。只有“氣盡,然後元素始見。”看到了生命力,而生命力正是袁的精髓。從這個意義上說,道教煉神還是空的,主要是消除對神的欲望,煉元神,使神性得以塑造,使生命與真理相結合。

總結壹下。可見,道教養生理論的實踐基礎是以精、氣、神學理論為基礎的,由於對這壹理論的側重和壹些人為因素,形成了不同的養生方法體系。如專註於“精細”的性愛藝術;重視“氣”的行氣技術;強調“神”的修養,思維的藝術,等等。內丹術,以精氣為修煉“藥”,是將三者有機結合的高級養生術。正如道家經典《生命的桂芝》所指出的:“換句話說,同情的本質不可先泄,氣息要微,思維的神要靜。用內科學的話說,煉精者煉元精,煙中之元陽也。景源是堅實的,那麽同情的本質就不會泄漏。精氣者,精氣者,精氣者,補中者。當生命力活著的時候,氣息就不會進出。煉神者,煉元神,脫體復元。元神凝聚,思維之神自然平靜,要內外兼修。”

節選自《中國長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