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和節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天高雲淡,晝暖夜涼,草木疏黃。
每日賞菊香播麥,夜嘗梨殼,養脾潤腸。
-寒露,左河水
天高雲閑,晝暖夜涼。早晚都要穿上薄薄的外套,但中午的溫度好像還是盛夏,讓人感覺好幹燥。夜晚涼風升起的時候喝壹碗溫熱的梨殼湯,心情舒暢,燥氣消散。壹顆塵封的心在這壹刻終於親密了。
65438+10月8日10: 22: 05,太陽達到195,寒露落下。
“九月節,露水冷了會凝結。”寒露季節,溫度比白露中低,草中的露水會凝結成霜。想想離初霜也不遠了。
壹年中第壹個帶有“冷”字的節氣,難免會引起心理警惕。但是,看著梧桐消失,抖落黃葉,感覺真的是壹年中最好的季節了。
寒露待風流,無情有情。
等待紅巖客人。
客人沒去,是給客人的。秋天越深,天氣越冷。紅巖像壹個來自北方的遊客,在南方呆了很久。
第二,麻雀入水就成了蛤蜊。
深秋很冷,鳥兒都飛走了。這時海邊突然出現了大量的蛤蜊,貝殼的條紋和顏色與鳥類相似,所以古人認為是鳥類的幻覺造成的。是讓鳥入水變成蛤蜊的。
三朵菊花開黃花。
所有的植物和樹木都在陽光下,只有菊花在樹蔭下。所以,“等到秋來九月八日,我開完花就把花全殺了。”深秋時節,百花敗,唯有菊花在長安盛開芬芳。
寒露民俗是壹首民族抒情詩。
鬥蟋蟀
蟋蟀,生於初秋,冷了就唱。當妳聽到蟋蟀的時候,意味著秋天。此時也是老北京人鬥蟋蟀的高潮。蛐蛐又叫織促,意思是催促婦女織促禦寒。所以有“懶女人驚”的說法。
清蒸螃蟹
老南京有寒露蒸螃蟹的習慣。俗話說“寒露使腳,初霜捉腳,西風響,蟹腳癢”。寒露節期間,也是秋風送爽,菊花蟹肥秋的時候。“九月臍球,十月尖”,此時母蟹卵滿,黃膏豐富,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
制作酸菜魚的習俗
湘西侗族有用寒露制作酸菜魚的習俗。據說這壹天用米酒、鹽、糯米、辣椒面、花椒粉、姜絲等調味品腌制的魚味道特別好。
秋雕邊
"春天在淺水區釣魚,秋天在水邊釣魚."寒露季節,氣溫迅速下降,深水中的陽光無法穿透,魚類便遊向水溫較高的岸邊覓食,故稱“秋釣”。
寒露保健與自然同步。
冷熱交替,預防季節性疾病。
寒露、炎熱的白天和涼爽的夜晚,是冷熱交替的時期。這時候如果不及時添加衣物和被子調節溫度,很容易引發支氣管炎或哮喘,尤其是老人和體弱者。此時也是季節性感冒發燒的高峰期,更要註意適時增減衣物,但換季時不要換得太快。最好是粗細搭配,保暖。此外,保持室內流通,適量運動,也可以減少季節性疾病的發生。
保持雙腳溫暖
俗話說“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就是不要在白露中赤膊上陣,也不要在寒露中露腳。到了寒露,氣溫下降很快,腳部保暖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時宜穿上涼鞋和鞋襪。建議可以每天晚上用艾葉水泡腳,疏通經絡活血,驅寒除濕,對身體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盲目補秋胖是不可取的。
秋天是人們大吃大喝,粘上秋膘的季節。但專家認為“肺主氣,調攝呼吸,主宣發下泄,喜潤燥。”所以,千年時節不能盲目補。在飲食調節上,宜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素食為主。建議多吃梨、銀耳、蜂蜜、百合、枸杞、蘿蔔、豆制品等。,多吃南瓜、胡蘿蔔等橙色蔬菜和壹些富含維生素C的綠葉蔬菜,如芥藍、菠菜、菜花等。
在鹽和蜂蜜中加入芝麻。
寒露還是以預防秋燥為主。每天喝鹽水,晚上喝蜂蜜,是應對秋燥的有效而簡單的藥方。不僅潤肺、緩解秋燥,還能治療便秘、抗衰老。芝麻也是這個季節的禮物。古人雲:“秋燥,宜食麻以潤燥。”芝麻不僅預防秋燥,還有健脾和胃、利尿、調和五臟、消食化滯、降血壓、理氣、平喘、止咳的功效。可治療神經衰弱、抗衰老,在多部醫學專著中評價很高。
節氣灸可以滋陰防燥,潤肺益胃。
寒露是夏秋炎熱和秋季涼爽幹燥的交替期。在自然界中,陰和開始變化,而急劇減少,而逐漸增加。此時艾灸的重點是滋陰防燥,潤肺益胃。
太陽灸治療寒露穴位概述(十七):
大椎、舒菲、腎俞、八角、神闕、關元、太源、足三裏。
溫和灸,每天選擇3-4個穴位,每個穴位灸15-20分鐘。
大椎
取穴:頭朝下坐著,在頸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
舒菲
取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
神樹
取穴:俯臥時,腰背距第二腰椎棘突1.5寸。
芭蕉
取穴:上顎、副顎、中顎、下顎,分別在第壹、二、三、四骶後孔左右兩穴。
神闕
取穴:中臍區,中臍區。
官園
取穴:下腹部,前正線上,臍下3寸。
太原
取穴:腕掌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的地方。
足三裏
取穴:小腿前外側,膝凹陷下約3寸(4指),脛骨外側約1指。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藥用熱氣,對穴位進行熏灸、溫灸,從而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化氣血,調節陰陽,幫助人體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