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法與播音練習
廣播氣息的訓練,其實就是改變呼吸習慣的訓練。對於從業者來說,永遠是壹個破與立的過程。養生練氣是為了長壽,播氣練氣是為了發聲。兩者適當融合,有益健康。跟我來看看呼吸技巧和廣播練習吧。
播音發聲的訓練,無論是吐字還是氣息,都有壹些相反的規律。我們要盡量放松那些我們平時用來說話的器官,但是要盡量激發那些我們不用來說話的器官的靈活性。比如咬字訓練,強調槽牙、軟腭、上唇、舌前縱線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這些對於播音發聲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但是初學者在說話的時候很少練習。目的是在口腔上部建立壹個受控的縱向回音壁,使聲音產生自然的口腔音。說話常用的下巴和喉嚨,反復強調要盡量放松。要做到這壹點,離不開播音聲樂訓練中氣息訓練的配合。播音聲樂訓練中的胸腹聯合呼吸,要求以丹田為軸放松肩、胸、喉,最終建立中間松兩頭緊的正確發聲系統。呼吸控制的基本要求:多呼吸,少使用,總之是平穩,持久,自由。
壹、利用穴位滑動感穩定呼吸控制。
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呼吸的內涵。生理學上,呼吸從口鼻到肺部的過程稱為外呼吸;人體組織和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血液循環來完成的,稱為內呼吸。從整體來看:口鼻吸入的氣息,最終由體內的細胞進行交換。呼吸不是從口鼻吸入到肺底,而是到全身細胞。在聲樂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捕捉這樣的感覺,對控制呼吸狀態有很大的幫助。
練聲的時候,第壹件事就是集中註意力。坐著或站著的時候,要把註意力集中在小腹(下腹部,臍下壹寸三分左右),防止“壹念之靈”。如何開始?平時不要去想。坐著不動的時候,註意力要集中在小腹上。再想壹想,就要放下,反復練習。久而久之,妄想自然會減少,達到無念的狀態。二是理解“督脈之緣即經絡”,這裏的“督脈”指的是人體內沿脊柱向上運行的中脈。內氣從腹部下沈至穴,再從尾穴(尾骨穴)至夾脊關穴(沈雪穴)至上唇,稱為“督脈”。然後從下唇到胸部到腹部,到會陰,就叫“任脈”。還有壹種方法就是輕輕閉眼,用“數呼吸”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壹口氣”,從壹數到十,這樣精神自然就集中了。這就是所謂的“心息依賴”。莊子的《斷心法》是這樣解釋“聽氣息”的:任何壹個呼吸系統正常,沒有呼吸障礙的人,都是沒有聲音的,但他知道,即使是聾子,當氣息出來的時候,也會感覺到壹些東西——進,或慢或快,或粗或細,所以他說“用心聽”。要保持吸氣和呼氣的感覺,吸氣就是感覺氣體從背部吸入,從全身的毛細血管吸入,像聞到花香壹樣吸入,等等。我們學習氣功練習,從穴位滑動的感覺來練習呼氣吸氣,可能更容易找到控制支點。
第二,讓狀態放松成為本能。
播音員和主持人的聲樂訓練需要壹種放松的狀態,可以解釋為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充分放松的(不是放松),心理和生理保持原有的自然運動狀態,這也是壹種正常發揮的狀態。只有實現心理放松,大腦才能保持高度的調節能力;只有肌肉組織放松了,才能用氣發聲,各部分有機地、自然地、和諧地運動,才能使肌肉有彈性,從而使聲音有彈性。
首先,學習莊子在外國文章《盛達》中引用的壹個例子:壹個醉漢跌入車中,雖然受了傷,卻沒有被撞死。是因為我喝醉了就不省人事。我不知道我是否在墜落,但我不知道我是否受傷。這種無意識的狀態是“神圓滿”。保持精氣和諧不在智勇之列,因為智勇是有意識的引導,而“保持精氣”是無意識的。自覺“全面”的人沒有被侵犯,純潔和諧的氣沒有被侵犯。這和練氣、返璞歸真的放松、寧靜是壹樣的,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的心理現象。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證明,潛意識是心理能量強大的負荷體。其次,“辟谷”作為壹種短期現象,在氣功中是被認可的。在“過谷”期間,練習者不僅可以吃喝,而且“深呼吸”者也是用胎息代替喉息(胸息)。但氣功界的“守竅”有較大差異。“腳跟呼吸”就是強調從腳跟吸氣。並體會這些,對播音實踐有很好的借鑒作用。第三,在播音發聲訓練中,很多練習是受觀念控制的。思想在心中高度集中,“吸收”,從而實現壹種可以傳導外氣的“意向性力量”。
練聲時不能放松的原因有很多。第壹,妳不知道怎麽發聲,以為發聲就是用力。二是心理緊張,比如害怕頭發不好,發質不準。第三,肌肉組織和發聲器官不放松。這是壹種習慣,或者說是壹種強烈的話語權。當我們淡化了練習聲樂的目的,把重點放在氣感的培養和穴位的滑動上,時間久了就會逐漸體會到。
第三,找到適合練習聲樂的精神感。
根據氣功理論,所謂氣感,就是人體內壹系列生理活動所產生的感覺,但這壹系列生理活動並不是由思維中樞直接驅動的,所以這種氣感是人體內組織自發活動的結果。這種組織在體內的自發活動也是內氣的活動,其特點是沿經絡發展。人的生命活動的生命力是天然的、生生不息的,廣播實踐的目的性很強。當練聲者覺得難以掌握狀態時,在沒有深厚氣功功底的情況下,借鑒氣功方法對功法進行深度控制是有幫助的。經過壹段時間的體驗,結合播音實踐,總結如下?體驗:
第壹步,註意吸氣。經過後天的訓練,我開始明白腹壁是靜止不動的,我逐漸意識到腹部、肩部、胸部、喉嚨、下巴是放松的,上顎和軟腭的“回音壁”是牢固的。吸氣的時候,我不得不明白,氣流是由穴位滑落,從人到神庭,百會到玉枕順著脊柱下行,直到腎俞逐漸集中在丹田。這樣我們就可以像聞花香壹樣吸氣,從後面吸氣,然後感受從毛細血管吸入的氣息,更穩定,更持久,更自由。第二步,註意疏通任脈,使氣根穩定在田單。呼氣的過程中,氣流是向上的。隨著肺部呼氣量的減少,腹部的控制力要逐漸加強。這時候要體會到真氣與向上的呼出氣流相反,壹步步走下經絡的感覺。久而久之,我們就會體會到,真氣與腹部的臟器是良性循環的。第三步,呼氣時還要註意呼氣時的穴位滑動,即從丹田到胸部支點,再到於震、百會、任重。心窩真氣旺盛時,就要充實腹部,補充先天真氣。
情緒由內而動,聲音由外而響。情感是內涵,聲音是形式。情緒導致心臟運動,血液循環變化,呼吸自然變化。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掌握理論知識,有恒心去練習。呼吸技巧的深度與呼吸訓練的方法、規律性和持久性有關。穩勁、堅持、自由是播音中氣息控制的三個層次,掌握好每壹個層次的控制技巧都不是壹日之功。往往很難正確把握練習氣息的感覺,在放松的狀態下逐漸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