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詳細信息
壹百年前,在偉大的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開啟了民族共和的新紀元,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胡錦濤同誌在“七壹”重要講話中說:“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於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什麽因素促使了辛亥革命?
1.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產
3.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成
4.民族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
辛亥革命的短篇故事:
1913年7月,國民黨發動了第二次反對袁世凱獨裁的戰爭。這是在李看望他的父母。在家裏,他接到朋友的電報,催促他去長沙發動湖南獨立,並對父母說:“孩子決心殺賊,保衛共和國,否則活不下去。”7月25日,湖南宣布成立,他被任命為鄂豫待客使,派往嶽陽排兵布陣。湖南巡撫譚艷加入了國民黨,但他並不真正反對袁世凱。雖然宣布獨立,但並沒有積極的軍事準備。江蘇、江西等地因袁俊遭受失敗,湖南於02年8月65438+宣布廢除獨立,而蔣翊武回到了長沙。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他只好和其他革命者壹起逃離湖南。其他人都是坐船經過漢口延伸江東。蔣翊武覺得漢口太危險,那裏認識他的人太多,於是決定改道廣西,去香港。
蔣翊武到了廣西泉州所屬的安縣唐家沖,被負責守備的秦布渠的手下逮捕,由泉州押解到桂林。秦步渠得知被捕者是袁世凱通緝的罪犯蔣翊武後,非常激動。壹方面,他密切註視著蔣翊武,並打電報向袁世凱邀功。蔣翊武的朋友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向桂軍的老師陳冰求情。說是通緝犯,不能徇私枉法,就讓他住在另壹個房間,並指定劉專門照顧他。不久,袁世凱命令桂系當場槍決蔣翊武。命令劉把袁世凱的電報給看,並告訴他第二天就去執行。蔣翊武參加進來,與劉商量,認為必須用武力攻擊袁世凱。他認為如果不除掉此人,將對民國不利,於是向劉要紙和筆,寫下遺囑,並給他的遺腹子取名。
第二天,天氣很熱,對劉說:“天太熱了,不能禁食。能不能改成晚上,避免中午猝死?”劉對表示同意。下午4點,劉正在準備晚飯,用白蘭地招待。蔣翊武沒有把即將到來的死亡放在心上。他吃得開心,喝得開心,以至於有點醉意。晚飯後,他被帶到桂林的李澤門處決。劊子手是營部副官黃,劊子手是營部副官陸。士兵們站在周圍,圍觀者不計其數。蔣翊武穿著絲綢襯衫和褲子,平靜地坐在紅地毯上,向觀眾講述革命真理。他慷慨激昂,聽眾被感動了,有些人淚流滿面。被處決的士兵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拒絕開槍。領頭的排長擔心事情會有變化,突然掏出手槍,從背後朝蔣翊武開了壹槍,蔣翊武就這樣死了。
在被處決前,蔣翊武寫了四首絕望的詩,其中兩首寫道:“那時的英雄主義在哪裏?”?好生氣!好了,我的沈默結束了,我可以自由地用我的劍尖叫了。”“深秋斷塵根,中原無主乘愁!誰能支撐國家?只有對水的哀悼。"
徐錫麟:1904加入光復會。次年,與陶創辦大同學校,以培養黨的骨幹,從而培養?積累革命力量。1906年冬,為掩護革命活動,捐官,得道院街,分付安慶。進入安徽後,受到巡撫恩明的信任,先後擔任軍小會議辦公室和警校督察。以合法身份宣傳革命,準備與秋瑾等人發動皖浙起義。後來發現,在巡校畢業典禮之際,他提前倉促造反,開槍打死恩明,與清軍激戰數小時。因為孤身壹人,寡不敵眾,最終被逮捕。第二天早上,他被剖腹拷問,壯烈犧牲。
秋瑾:1904年夏天,去日本留學。次年,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並升任同盟會委員和同盟會浙江分會會長。1907年初,接管大同派,前往浙東聯絡黨,組織光復軍,準備皖浙同步起義。5月26日安慶起義,徐錫麟失敗,紹興行動暴露。六月初四下午四點,三百多清兵包圍了大同學校,秋瑾不幸被捕。第六日晨,死於紹興玄亭口。他33歲已經十年了。
宋:1903進入武昌總文校;1904與黃興等人在長沙創辦華星匯;8月,與劉靜安等人在武昌組織科學補習學校。11月華星輝密商起義,其中離開日本,進入東京法政大學。1905年5月,與黃興創辦20世紀智納,倡導革命。8月加入中國同盟會,任總務幹事、作家。1910年,譚人鳳等人想把革命重點轉移到長江中遊壹代,建議組織團中央,擔任人民日報主筆。1911年7月,團中央在上海成立,並當選為總務部主任。武昌起義後,與黃興赴湖北領導,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法制局長。繼任北京首席農林部長。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升任理事,孫中山任代理主席,主張責任內閣制。1913年2月,國民黨大勝,即將出任內閣總理,導致命案。3月20日,袁世凱派人在上海刺殺他,時年32歲。
辛亥革命爆發時,袁世凱因在與滿清貴族的權力鬥爭中失敗,正在河南張德成北門外的環上村“隱居”。
袁世凱打著推行新政的旗號,與北洋壹起控制朝廷,對滿清貴族統治集團的統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光緒三十三年,(1907),袁世凱被授予高震主的爵位,並被清政府免去直隸總督兼外交大臣的職務,解除兵權。光緒三十四年(1908),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相繼去世,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繼位。在慈禧去世的前壹天,她宣布春情國王為攝政王,監督國家和主持國家事務。載灃痛恨袁世凱背叛光緒皇帝,更重要的是他害怕自己的權力,所以他決定懲罰袁世凱。但在征求軍務大臣意見時,奕劻提出反對:“殺袁世凱不難,但北洋軍造反誰來負責?”張之洞也不贊成殺袁世凱,說:“現在時局動蕩,皇帝年輕,殺臣動搖不易。能不能考慮把它開出北京?”軍部大臣大多贊同奕劻、張之洞的意見,要求袁世凱“空出壹個位置,回鄉養老”。
在環上村的養生園裏,袁世凱整日逍遙自在,或拄著哥哥的拐杖漫步,或下棋聊天,或在湖中暢遊,或與文人飲酒作詩,或與妻兒共享天倫之樂。他還把環上村唱的詩編成了《圭塘唱詩》,圭塘是環水上的橋名。其中有壹首《登樓》詩,反映了他深沈的誌向和環上村“隱居”的本質:
樓房小到膝蓋,屋檐高,老樹整齊。
打開玄關把北鬥調平,感覺太低了。
袁世凱雲裏野鶴的壹生,被秦軍命令前來鎮守朝廷的袁德良看到了,但他愚蠢,不懂文墨,貪財。袁世凱對他很照顧,給了他很多金銀,還和他有宗族關系。最後,袁德良不僅給袁世凱的幕僚送上了《行軍都督月報》,還如實上報了太子蕭派特務到河南的消息。為了表示自己做好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準備,袁世凱特地從天津請了壹家照相館到環上村為自己拍照,寄給上海《東方雜誌》發表。照片中,袁世凱拿著船頭坐著,而他的弟弟袁世廉拿著壹根扁擔站在船尾,被稱為“戴笠釣魚圖”。袁世凱表面上想給人以淡忘世事的印象,實際上是韜光養晦。他在楊壽園有壹個電報室,經常和北京等地的心腹通信。從北京到地方政府,“無論政府大小,袁世凱的用意都是深謀遠慮。”據他女兒回憶,他每天都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信件和電報。為了處理這些信件和電報,他每天早上都要花壹兩個小時處理這些“公務”。雖然他住在農村,但經常有人來看望他,問他近況。同時,他還緊緊控制著北洋軍。袁世凱在各個方面伸出了他的觸角,等待著東山再起的時期。武昌起義給了他這個機會。
191110年6月14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要他領導北洋軍鎮壓革命。但袁世凱並不滿足於這壹切,以“腳未痊愈”為借口,故意拖延。此後革命形勢發展越來越快,但湖北前線清軍停滯不前,清廷人心惶惶。27日,尹暢被調回,袁世凱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統管湖北水路軍和長江水師。這壹次,袁世凱“腳病未愈”“奇跡”壹樣好,30日到湖北宣誓。165438+10月1日,馮指揮部攻入漢口。同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當時袁世凱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當時中國最精銳的軍隊——北洋六鎮,就是袁世凱培養的,各鎮的軍官都是袁世凱提拔的。他們只知道“只有袁沒有大清”。袁世凱雖然被廢黜,回到家鄉,但影響力絲毫不減。二: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多年,後轉任外交大臣。他長期掌握清朝的外交事務,與西方列強關系密切。他的外交態度和精明也受到西方列強的高度評價,稱他為“厲害人物”。武昌起義爆發後,為了維護侵略中國的權益,列強急需找到壹個既能撲滅革命,又能取代清政府的人物。袁世凱是最合適的人選。三:袁世凱與立憲派也有不少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在直隸總督任內推行的新政。他與立憲派領袖張謇的關系尤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