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五大經典法則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五大經典法則

《黃帝內經》是中醫經典著作之壹,包括《蘇文》和《靈樞》,包含了豐富的中醫基礎理論、生理、病理、藥物治療和保健等內容。

《蘇文·錢轂天真論》記載:“知之者,以陰陽為基礎,以技能為和諧,以飲食為節儉,以起居為恒常,故能與神和諧,而至天之末也。”這裏提出的五個方面,即“方法要以陰陽為基礎,手法要和諧,飲食要適度,起居要有規律,工作不可草率”,是養生的基本原則,對我們的日常養生保健具有重要意義。

這段話是什麽意思?我先給妳解釋壹下:懂得養生的人,會以天地陰陽的變化為榜樣,恰當地運用各種養生方法。他們的飲食有節制、有節奏,日常生活有規律,能適度勞動,生活既有質量又有規律,所以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能活到自然年齡,活到100多歲就死了。

具體的養生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

因為“陰陽為天地之道”,即陰陽是自然界的規律和規定,我們必須遵守和遵循陰陽自然變化的規律,如晝夜的日常運行,每月月亮的變化,每年季節和節氣的往復,每60年甲子運氣的變化。蘇文四氣調神理論中提到的四時養生法和蘇文的逍遙天道理論中提到的壹日養生法,都是“法在陰陽”的具體體現。比如四季飲茶方面,春季宜養“生發之氣”,疏肝補血,飲茶時宜飲桂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夏季宜養“增長之氣”,清心補津液,飲茶時宜飲龍井、毛峰、碧螺春等綠茶;秋季宜養“斂氣”,潤肺益氣,喝茶時喝鐵觀音或烏龍茶;冬季宜保持“閉氣”,補腎溫陽,飲紅茶、黑茶、普洱等發酵茶。

比如艾灸養生:蘇文臟氣法中的“臟寒”?它的治療方法應該是艾灸,靈樞經絡的“艾灸會逼著妳吃生肉(增加食欲,促進肌肉生長,長肉)”開了保健艾灸的先河。如艾灸足三裏穴,屬胃經,距膝蓋骨壹寸處,具有調理三焦、健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經常艾灸或按摩此穴,可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增強體力和肌肉力量,消除或改善疲勞,減少疾病,防止衰老。養生諺語“要想健康,就不要在李三做”告訴我們,日常保健可以經常艾灸足三裏,每次以局部皮膚濕潤為度。

再比如藥物養生:藥物包括口服藥和外用藥。內服藥物要按照“盈虧平衡”的原則使用,虛證要補虛。人參、西洋參等藥物要補氣,阿膠、地黃要補血,枸杞子、石斛要補陰,鹿茸、蟲草要補陽。補中益氣丸、烏雞白鳳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楊洋丸等方劑。應排除證據,使用大黃通便、三七化瘀等藥物。方子,如通便的麻子仁丸,化瘀的復方丹參片(滴丸)。外用藥物,如臍貼(丁香、肉桂等。),可用於小兒寒濕腹瀉的調理,白芥子泥丸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的防治。

飲食既不能太餓,也不能太飽。根據當今社會的實際情況,要特別註意不要吃得太飽,以免損傷脾胃。這樣做可以保持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提高攝入食物的消化吸收;遠遠的,根本不用擔心營養不足或過剩。即使是中老年人,也可以減少肥胖甚至動脈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

其次,吃喝是有節奏的,也就是吃飯的時機。我們的傳統習慣是壹日三餐,早中晚,固定時間定時進食。這樣才能保證脾胃的消化吸收有節奏地進行。脾胃協調放松,飲食才能有條不紊地消化吸收,分布到全身。

第三是飲食適度,品種齊全,比例適當,與氣味和諧,即飲食均衡。和味是指在飲食上,寒、熱、溫、涼四性和酸、苦、甜、辛、鹹五味需要精心調和,以平衡陰陽、氣血、臟腑,保證健康。

前者是指作息時間要遵循自然的客觀規律,如蘇文《通奇天論》中的壹日養生法及由此衍生的十二時辰養生法和經絡養生法。後者意味著家庭環境和工作環境也應符合法規。例如,蘇文的《不同的方法和適當的治療》記錄了地區家庭環境與易患綜合癥之間的關系:

“東方之域,天地出世之地,魚鹽之地,海濱近水。?其人皆黑而粗心,其病皆癰,故其治宜卞氏。

西方人,金玉之地,沙石之地,天地之地。?其人食肥而肥,故邪不能傷其身,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

北方,天地藏之境也高,風霜寒。它的民樂是野外吃的,因臟寒而百病纏身。它的治療應該是灸爇。

南方天地生長,太陽旺,其地下、水土弱,霧露聚。?它的治療應該是微針。

在中心地帶,地面平坦潮濕,所以天地萬物皆生。?其病為痿、厥、寒、熱,治宜按高蹺指導。"

《黃帝內經》既提倡勞動鍛煉,又反對過勞,而“孜孜不倦”是勞動鍛煉身體的原則要求。例如,《蘇文宣明五器齊篇》中就有相關記載。都說站久了會傷筋動骨,走久了會傷筋膜,坐久了會傷肌肉,臥床久了會氣虛。平時照顧學生的時候也要註意這些方面。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士不要嘗試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