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壹個人能活多少年?

壹個人能活多少年?

人類的自然壽命與哺乳動物相似,有幾種計算方法。壹般認為生物的最大壽命大約是性成熟的8 ~ 10倍,而人類的性成熟是14 ~ 15年。照此推算,人類最大自然壽命應為112 ~ 150年。換個說法,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其生長期的5 ~ 7倍,人類的生長發育期是20 ~ 25歲,所以人類的自然壽命是100 ~ 175歲;還有壹種說法,根據細胞傳代次數,研究實驗證明,人體細胞在體外分裂傳代50次左右,按照平均分裂周期2.4年計算,人的平均壽命應為120年。根據以上計算,人類的自然壽命超過100歲是毫無疑問的。不同國家的人的壽命與其經濟水平、文化素質、風俗習慣、醫療衛生條件、地理環境、氣候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平均壽命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4000年前生產力低下的青銅時代,人的平均壽命只有18歲,而古羅馬是23-25歲。未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平均壽命越來越高。以日本為例:18世紀中葉,人的平均壽命為35歲;1953年,平均預期壽命男性50.6歲,女性53.9歲;1965,男67.74歲,女72.92歲;從65438年到0995年,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76.57歲,女性為82.98歲。然而,非洲最貧窮國家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40歲左右。比如中非國家烏幹達,1993平均壽命只有43歲。這說明經濟水平與人均壽命密切相關。根據1973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告,男性平均壽命70歲以上,女性平均壽命75歲以上。瑞典、日本、荷蘭、挪威、冰島等7個國家。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1995年世界平均預期壽命超過65歲,比1985年高出約3歲。發展中國家的平均預期壽命超過75歲,發展中國家為64歲,不發達國家為62歲。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是日本,為79.7歲,其次是希臘,為79.2歲。人均壽命最短的國家是塞拉利昂,只有40歲。目前,全球女性預期壽命為67.2歲,男性為63歲。在歐洲,女性的預期壽命比男性高8歲,而在東南亞,女性的預期壽命只比男性高1歲。在我國,原始社會祖先的平均壽命只有22歲。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經過4000多年,大約有67個朝代,446個皇帝(不包括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42歲。解放前,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解放後,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提高,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高了近1倍,從1.985歲提高到68.92歲,目前已接近70歲。如果全國以60歲以上老年人口計算,1999年底為10.1%,2000年為11%,2025年為20%,預計2050年達到增長高峰,總人數將超過4億。屆時,每四個人中就有壹個是老年人。由於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人的劃分也從過去發生了變化。過去分為4 ~ 14歲為兒童期,15 ~ 34歲為青年期,35 ~ 44歲為中年期,45 ~ 59歲為老年前期,60 ~ 89歲為老年期,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期。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年輕人44歲以下,中年人45-60歲,年輕人60-75歲,老年人75-90歲,長壽者90歲以上。優美的自然環境不僅有益於健康,而且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和心靈。它為家庭和個人提供了舒適、寧靜、優美的生活環境,是健康、幸福、長壽的搖籃。比如世界著名的五大長壽區——前蘇聯的高加索、巴基斯坦的漢薩、厄瓜多爾的卡利、中國新疆的南疆、廣西的巴馬。是壹個環境優美、溫度適宜、青山綠水、空氣清新、水源清潔的地區。從城鄉分布來看,農村老年人多於城市,山區高於平原地區。這都和自然環境有關。壹般來說,農村沒有汙染,空氣清新,而城市特別是工礦區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渣汙染環境,惡化自然環境,導致疾病。人的壽命不僅與外部環境有關,也與內部環境密切相關。內部環境通過傷害、負荷和疾病影響壽命。比如細胞內的氧負荷對細胞衰老有直接影響,氧分子是雙重的,是生存所必需的,也有潛在的毒性,對細胞的長期生存有不利影響。氧自由基會引起DNA損傷,是影響衰老過程的重要因素。細胞內線粒體中約有1% ~ 4%的氧分子可轉化為氧自由基,對生物大分子造成廣泛的氧化損傷,導致蛋白質分子失活和降解,DNA發生堿基交換和單鏈斷裂。同時,蛋白質、DNA等生物大分子可與葡萄糖以非酯方式緩慢糖基化,這些糖基逐漸被氧化,使蛋白質和酯核酸(如DNA)廣泛交聯形成脂褐素(老年斑),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交換可導致結締組織和心肌僵硬,含水量減少,四肢萎縮,肌腱和血管失去彈性,從而導致衰老。遺傳對壽命的影響在壽命較長的人身上更為突出。壹般來說,父母壽命長,子女壽命也會長。德國壹位科學家的調查報告顯示,他調查了15年的576位百歲老人,發現他們父母去世的平均年齡比壹般人大9 ~ 10歲。廣東省百歲老人調查顯示,84.6%的老人家庭長壽。有數據顯示,人口年齡越大,其家族長壽率越高。例如,80-84歲的老年人中,其家人的長壽率為52%。105歲人群中,家族長壽率為71%。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在影響每個人健康長壽的諸多因素中,15%取決於遺傳因素。從理論上講,遺傳是生物的特性。沒有遺傳,就不會有生物的繁殖。生物特征是由遺傳特征決定的。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龍生龍,鳳生鳳”是基因特征的普遍現象。遺傳具有特異性,遺傳的特異性決定了各種生物物種。生物物種(包括種間和種內)的差異是由遺傳特異性決定的。對於人類來說,每個人(無論男女)不僅外貌不同,性格也不同。這是壹種遺傳特異性現象。自然界中,不僅有種群特有的現象,還有種群特有的長壽現象。每個種群的壽命幾乎是固定的,即壽命是由遺傳物質即所謂的基因固定的。每個種群遺傳基因的差異決定了每個種群壽命的差異。這有力地解釋了為什麽有些人活得長,有些人活得短。原因之壹是父母基因遺傳的結果。這壹事實有力地證明了特定種群內壹個個體與另壹個個體的差異(包括壽命的差異)無疑是由個體間的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的老化過程所造成的。飲食、營養因素飲食、營養與長壽密切相關。中國大陸長壽地區百歲老人的飲食結構以低熱量、低脂肪、低動物蛋白和蔬菜為主。雖然牛奶、乳制品、羊和牛肉蛋白是新疆老年人的主要飲食來源,但他們經常吃粗糧,沒有其他不良嗜好。四川有1000多位百歲老人,大部分是素食者,經常吃蔬菜和豆制品。前蘇聯有個長壽村。村民的平均年齡為120歲。村民的長壽與飲用桑椹汁有關。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的百歲老人喜歡喝壹種米酒。希臘人的長壽是壹個重要因素,食物結構主要是澱粉、魚類、橄欖油和水果。從個人健康長壽的角度來說,比如冰心的養生秘訣之壹就是飲食極其普通,壹日三餐,喜歡吃粗糧和蔬菜。英國女王的飲食習慣出奇的簡單。據說壹根芹菜和幾片萵筍葉就是午餐。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壽命不斷延長。比如美國波士頓和紐約的平均壽命就很接近。從1810到1820,平均壽命分別為27.85歲和26.15歲,從1840到1845,為265438歲。這種預期壽命的提高,不僅是由於醫療條件的改善和壹些疾病的有效防治,也是由於營養科學技術做出的各種貢獻,即與食品營養、食品安全和質量、膳食平衡有很大關系。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居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20世紀90年代初肉類消費量增長了80%以上。在肉、蛋、脂肪消費量高的地區,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死亡率明顯更高,這表明了飲食結構的變化對預期壽命的影響。近年來有人研究認為節食可以降低氧負荷,即減少氧自由基的產生,降低葡萄糖水平,減少非酶糖基化的產生;提高細胞雕亡,消除癌前細胞,降低癌癥發病率。除了適度限食,還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消除自由基的食物,也就是維生素E、C含量高的食物,如茄子、韭菜、胡蘿蔔等。心理(或精神)因素人的心理和情緒與健康長壽密切相關。經常處於心理緊張狀態的人,往往容易生病。相反,樂觀豁達,堅持不懈,可以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因為過度緊張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胃腸器官供血不足等。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腦血管破裂或致命的心肌梗塞,有的還會出現胃腸痙攣和疼痛。如果妳太悲傷,妳也會生病,導致短命。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是世界上人類最大的死亡原因。在發達國家,70% ~ 80%的人死於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和腫瘤。這些所謂的“生活方式疾病”占其死亡率的50%以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吃太多油、太鹹、太甜,以及喝烈性酒、大量吸煙、貪圖享受、長時間過夜和少做運動,甚至賭博、放縱和吸毒。疾病因素疾病是影響壽命的最重要因素。疾病作為死亡的原因,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例如,20世紀初,威脅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傳染病、肺炎和肺結核。目前對人類生命威脅最大的是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意外傷害等。而且,有些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老年癡呆癥、艾滋病等。,確實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家庭因素壹個人壹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庭中度過。家庭環境的好壞,尤其是夫妻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體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進而影響壽命。從醫學上講,夫妻之間吵架生悶氣,會導致體內激素增加,從而引發疾病。而且緊張的家庭成員,不良的心理狀態,容易導致很多身心疾病,損害壽命。因此,保持和諧、友好、愉快的家庭群體關系,以樂觀、開朗、永遠微笑、慷慨的態度對待壹切,對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非常重要。性別和預期壽命之間有明顯的關系。世界各國都公認女性比男性長壽。這主要是由不同性別的生物特征決定的,也可能與女性的代謝率低於男性,以及男女的內分泌差異有關。近年來,壹項研究表明,人體體細胞末端區(末端區是指遺傳物質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長度的變化是人類特定的生物學年齡標誌之壹。從對人體外周血白細胞末梢長度的研究中發現,在同壹個年齡組中,男性末梢長度的丟失速度要快於女性。根據終帶假說,終帶長度隨年齡增長而減小,即終帶長度越短,年齡越高,終帶長度損失越快,衰老越快;相反,端帶長度越長,年齡越小,端帶長度損失越慢,衰老越慢。男性的端粒長度比女性失去得更快,所以衰老得更快,也就是壽命比女性短。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麽女性往往比男性長壽,這是壹種人類社會現象。職業因素壽命也與職業有關。從事危險職業的人死亡率高,壽命短,比如飛機飛行員死亡率高;從事輻射研究的工作者壽命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