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洛陽的詳細史籍哪裏描述?

洛陽的詳細史籍哪裏描述?

《洛陽簡史》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太康遷都洛陽。現在偃師二裏頭是洛陽的首府。公元前16世紀,商湯失夏,建都於錫伯,偃師奢香溝商城遺址為舊址。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尹柯命令召公和周公在洛陽建立新的首都。周公在建水東、涿水西建周城,遷都於此九鼎。公元前770年,平東遷到洛邑,住在城中。周時,為躲避叛亂,於公元前510年在王城以東20余裏的狄(翟)泉另建周城,洛陽作為東周都城500余年。公元前221年,秦國統壹六國後,洛陽歸三川郡統治。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項羽立沈陽為河南王,住在洛陽。次年,劉邦入羅,定居河南郡。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初建都洛陽,後遷至長安。公元25年,建立了以洛陽為首都的東漢王朝,延續了近200年。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洛陽。265年,西晉取代魏。洛陽仍然是首都。436年,北魏統壹黃河流域,在洛陽設洛州。孝文帝於494年遷都洛陽。605年,楊迪建洛陽,改洛陽為“東都”;隋末,王在洛陽稱帝,國號鄭。618年,建立唐朝,定都洛陽;657年,唐高宗遷都洛陽,稱洛陽為東都。690年,武則天稱帝,改東都為神都。後來重立中宗,改神都為東都。中唐時期,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燕”。907年,朱溫棄唐,建都開封,後遷至洛陽。923年,李建立後唐,以洛陽為“羅京”。936年,石敬瑭滅後唐,初定都洛陽,後遷至開封。960年,建立趙宋王朝,定都開封,洛陽為西京,河南為家。1217年,金生洛陽成仲景,設金昌府。在元朝,洛陽是河南省政府所在地。明朝在洛陽建立河南省,伊王和斧王在洛陽封地。清朝沿襲明制,河南府設在洛陽,府治洛陽。民國1912年設立河南省,設河洛路。道隱府設在洛陽,轄豫西19縣。1920年,直系軍閥吳占領洛陽,在洛陽設立“兩湖巡撫署”和“第三軍分區司令部”。1923年,河南巡撫公署遷至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1932年,日軍攻陷上海,國民政府定洛陽為都城,壹度遷都洛陽辦公。七七事變後,華北大部淪陷,洛陽成為北方抗敵前哨。“第壹戰區總司令部”駐紮在洛陽。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都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1948年3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 65438+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更名為洛陽市人民政府。1955洛陽縣並入洛陽市。1986年,洛陽專區撤銷,部分縣改為洛陽市。傳統文化【河圖之書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種神秘圖案,壹直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起源和中華文明的源頭,被譽為“宇宙立方體”。根據傳說,在古代的伏羲,龍馬從洛陽東北縣的黃河中出現,為伏羲帶來了壹張“河圖”。基於此,伏羲成為八卦,後來成為周易的源頭。另有傳說,大禹在位時,洛陽洛河中出現烏龜,背上馱著“洛書”獻給大禹。大禹據此治水成功,於是定天下為九州。據此立《大法》九章治理社會,流傳於史書,名洪範。《易經》說:“河作畫,羅作書,聖人作書”,指的就是這兩件事。易經和洪範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軍事學、倫理學、美學和文學等方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頭,河圖洛的著作貢獻良多。【禮樂制度】周代的禮樂是周朝的立國之本,《禮樂制度》是周公在洛陽完成的壹項重大文化工程。姬旦,周公,之子,之弟,周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輔佐伐周,建立周朝。新朝建立後,他回歸禮樂制度,建立了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慎刑”制度,為王朝的鞏固和社會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周公以禮樂治國,建立了社會秩序,推動了社會歷史的發展。周公的禮樂思想是後世儒家思想的源頭,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洛文化的豐碑。【道家】春秋時期百家爭鳴,道家也不例外。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明兒,名柏楊。他是東周時期的“典藏室史”,長期在洛陽管理書籍和典籍。《道德經》又稱《老子五千篇》,簡稱《老子》,是道教的主要代表作。儒家創始人孔子曾不遠千裏到洛陽向老子進貢,可見當時道教的巨大影響。洛陽是道教的發祥地,著名的道士有伏秋公、、張道陵、博賀、葛洪、關、徐謙、王、潘炎、等都曾活躍在洛陽。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壹,誕生於南亞次大陸的古印度。東漢橫年間,印度僧人帶著摩騰和朱發蘭的照片,被西域來朝祈福的中國使節請到洛陽,佛教正式傳入中國。次年,白馬寺建成,這是第壹個由國家建立的中國佛教寺廟。從此,洛陽成為中國佛教研究和活動的中心。魏晉玄學:東漢末年,戰亂頻仍,社會動蕩,尊卑易位,經學衰落。魏晉時期,出現了壹種新的哲學思潮,即玄學。當時在京都洛陽,有壹股批判“名士”、大放厥詞的潮流,用老莊思想從各個角度闡釋經學,用玄學與經學抗衡。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曹魏鄭石時期的言和、阮籍、向秀、郭襄。玄學的興起改變了整個社會風尚,人們鄙視仕途,重視學問,追求精神自由,這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廣陵散》、《蘭亭集序》等前所未有的藝術傑作。東晉以後,玄學和佛教逐漸融合,走向衰落。洛學:北宋洛陽以程顥、程頤兄弟為首的學派。程程和周敦頤都是壹起學習的,他們提出了“理”的哲學範疇,認為理存在於世間萬物之中,“壹草壹木皆合理”。還認為理性是“自然之理”,是人類社會永恒的最高準則,並以此來解釋封建倫理道德,把三綱五常奉為“天下之定理”。洛學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在其中滲透佛道思想,旨在哲學上論證“天理”與“人欲”的關系,規範人的行為,維護封建秩序。二學是保守的、唯心的,但也包含著辯證的因素。他們提到了?quot壹切都是對的”和“壹切都因動靜而對立”,承認事物是相互制約、發展變化的。洛學奠定了宋明理學的基礎,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後來,宋代的朱、陸九淵和明代的王陽明在二程的開拓方向上發展了理學。宋明理學是宋代以後中國漫長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和精神支柱,二程洛學是其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