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八景是什麽?
太原古八景太原,壹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在古代是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人們都說山西風景好,太原古八景更是聞名天下,所以太原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在歷代地方誌中,“淩霄雙塔”被視為古代太原市的八大景點之壹。其影響力之大,連寺廟的真名“雙塔寺”都鮮為人知,已被“雙塔寺”所取代。淩霄雙塔是太原現存古建築中最高的建築,它就像壹對孿生姐妹,相映成趣,吸引著每壹個來太原旅遊和路過太原的客人。淩霄雙子塔,還有壹個美麗的綽號——寫作雙峰。歷史上,淩霄雙塔也曾讓許多踏足太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驚嘆不已。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曾稱贊。明代江南七大文人之壹的李維真曾為他吟詩。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藝術家傅山先生為其作畫。新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將領楊成武將軍曾為此花了不少錢;.....這個清單還在繼續。幾百年來,大多數人都把雙塔寺的“淩霄雙塔”作為藝術珍品和文物壹樣來珍惜。但是,不如研究它的故事,研究它產生的原因。這兩座孿生姐妹塔,壹座是先建的文峰塔,壹座是後建的佛塔。它們不僅不是同時建造的,而且性質完全不同。所謂“文峰塔”是風水塔,即封建社會帶有迷信色彩的象征性、觀賞性建築,當地士紳在此補充地形缺陷,振興地域文化。其造型雖取自佛教的浮圖,但與佛法、佛教的教義無關。“佛塔”是佛教的聖物,是供奉舍利子、藏佛經的宗教建築,受到佛教弟子的尊敬和崇拜。這就是雙塔寺的“淩霄漢塔”的區別,近在咫尺,遠在天邊。八大古景區之二的絕維山景區,位於市區西北24公裏處。山勢險峻,松柏遍地,山花爛漫,秋來紅葉滿。“上升的紅葉”是太原著名的風景之壹。山頂有多福寺和七級佛塔,寺內藏有寺廟壁畫和福墨。絕維山景區靠近市區,氣候宜人。這是壹個供遊客參觀和放松的地方。景區內各景點各具特色,道路四通八達。景區附近的海灘和名吃都有山西特色和風味,很吸引人。深秋,這裏最美的風景是紅葉環繞。自古以來,三晉觀賞紅葉的最佳地點就在絕維山紅葉最集中的地方。每當深秋來臨,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漫山遍野的紅葉,像火,像紅浪,像紅雲,像夏紫,使絕維山格外妖嬈。絕味紅葉是太原八大古景區之壹,中國十大紅葉景區之壹。這種植物是黃櫨,是壹種野生灌木。9月份以後,它的葉子會由綠變黃,再由黃變紅,最後變成深紅色,在它耗盡之前,會展現出它最美的顏色。傅山先生壹生喜愛紅葉。他曾邀請清代著名學者顧和顏來此。傅山先生對紅葉情有獨鐘。我想,先生曾經在山間漫步,陶醉,沈迷於這繽紛的色彩。”少年休言想倚霞,壹個冷不防露出惹人的喏。春秋可舊,霜葉二月花在真紅。”可以說,傅山先生對紅葉的偏愛,與其獨立、冷秋、高遠、超然的個性是壹致的。如果說被霜染的秋葉更紅,代表了傅山的性格,那麽“停車坐楓林晚,霜比二月花紅”則更多的表現了人們對紅葉的真愛。幾百年來,每到大雁南飛的秋天,並州人都不約而同地走進這片紅雲滿山,走進古八景的畫卷,第三幅是靜音寺,是傅山先生隱居在絕維山的地方。這座古寺始建於北齊,金臺和五年重修,明清重修。據明嘉靖二十年《重修土地堂閣樓》中記載,此處土山於漢代崩塌裂成洞穴,洞內土堆高達30米,狀如佛像。當地人說滑坡的是壹尊佛,所以他們在這裏建了壹座寺廟,因為是佛教的凈土,所以當地人也稱靜音寺為大佛寺。寺內大佛高9.46米,坐姿端莊,神態安詳。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土佛。位於太原市土塘村的靜音寺始建於北齊。殿分兩部分:前院有天王殿和東附殿,中間部分用吊花門隔開,後院有羅漢殿和地藏殿。寺址西側有明代嘉靖年間在山崖上為壹佛二菩薩而建的重檐亭。寺旁古柏生長奇特,“土堂怪柏”是太原壹景。靜音寺的“土塘怪柏”也是太原八大名勝之壹。不知道傅山先生當年最愛的怪柏是不是指他們,那麽土塘的這種怪柏因為樹形奇特,究竟在哪裏呢?還是因為其他原因,這個誰也說不清楚,但是當地的壹個民間傳說很有意思。據說當年靜音寺周圍有壹片柏樹林,柏樹長得非常茂盛,但是沒有人能統計出柏樹的數量。壹位統率千軍萬馬的將軍來到這裏,他試圖把這些柏樹數清楚。他日夜不停地數著,並在數好的柏樹上貼上小紙條作為標記。但是,第二天來到這裏,發現還有很多柏樹沒有貼上紙條,所以這片柏樹林很神奇。可惜我們現在看不到這片柏樹林了。我們只能通過想象來領略土塘怪柏的魅力。四猛石冷泉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0公裏的蘭村,汾河峽谷左側。山寺壁立,清溪潺潺,寺內古柏蒼翠,殿宇巍峨。晉國大夫竇恕,字念犢,封地太原,曾開渠興利,後人在此設祠祭拜。神社在兇石山下,所以又叫兇石神社。宋元豐八年六月,寺內被分水淹沒,隧道北移重建。歷代都有古跡留下。現存的門、亭、廳為元三年(1343)重修,部分仍保留宋金風格。另壹方面,中仙閣很大,後檐柱換成了正殿的明廊柱。結構簡潔嚴謹,在金元建築中並不多見。寺旁的清泉從猛石山的懸崖上噴湧而出,清澈見底,還有數不清的魚兒在遊動。因水溫低,故稱“冷泉”。與蒼柏古寺交相輝映,盡顯典雅。“猛石冷泉”是太原的景點之壹。五天門雪雙龍泉、千(蟲蜀)谷,這八大古景區,都是北都晉陽附近的名勝古跡。雙龍泉是太原市陽曲縣西北部的南、北龍泉。兩泉相距僅500米,群山起伏,綠樹成蔭。泉邊有壹座大安集,建於初唐。寺內有壹座寶塔,俗稱“唐僧塔”,是貞觀年間玄奘法師傳經的地方。千(蟲蜀)谷是太原西北的壹個峽谷。在古代,它是晉陽連接西北各國的隧道,其東入口是著名的天門關。楊迪曾在此開辟交通,修建棧道,故名陽光道。這裏懸崖陡峭,山谷幽深。“天門雪”是古代晉陽八景之壹。時任並州刺史的就在崖壁陡峭、山谷幽深的天門關下,修了壹條棧道,向北修了壹條赤路,史稱路。當時,第三次北遊的楊迪皇帝楊光從晉陽出發,從這個赤道北上,帶領十萬官員和宮女參觀寧武天池的汾陽宮,並在那裏住了五個月。古八景之六汾河,傍晚穿山,冠之以夕陽,穿越回來,如蟻成群。中流滾滾搖櫓,沙上雁飛。回望橫流,喜氣洋洋的秋天,當時誰能不擔心呢?今天的樓船笛鼓在哪裏?虎杖每年都去白鷗。除了自然風光,古人更註重意境。正因為如此,汾河晚渡成為清代太原八景之壹。這首詩的作者:明代詩人張儀。像螞蟻壹樣群集:意思是人擠在渡口。中遊:在河的中間。滾動:擬聲詞,這裏指的是搖櫓的聲音。沙界:沙邊。錯流遊樂秋:指漢武帝劉徹遊汾河的事件。嘿:相比。虎杖:開紅花的虎杖。向下:向下。八大古景之七蒙山小月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裏,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是太原八大古景區之壹。天寶二年(551),北齊高陽皇帝將東魏的大莊妍寺擴建為開化寺,並開鑿了壹座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略高於樂山大佛,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佛像。隋文帝年間,新建了毗蓋佛亭。唐高宗和武則天來這裏拜佛,並在宮中賜袍。由於寺廟倒塌,大佛被淹沒在廢墟中,只看到胸部和頸部,胸寬25米,高17.5米,頸徑5米。蒙山南接泰山之巔,北接俞曄和華凱山谷。石灰石山與白沙層。晉祠以南開化峪至牛家口,碳酸鹽出露段稱為“地下水道”(晉祠泉斷裂帶),是西山地區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長約三公裏的斷層,山北有東北向斷層,山中平原四地村南有東向斷層。經濟林樹種有白皮松、側柏、白樺、沙棘。有羊角籬笆、柴胡等中草藥。野鴨、野雞、鷹和山雀在灌木叢中飛翔,野豬、兔子和麅子出沒於山間,蒙山盛產煤、青石、石灰、石膏和耐火土。同時,蒙山腳下的華凱山谷自古以來就有傳統的陶器燒制工藝。蒙山是古代太原縣八景之壹,古稱“蒙山小月”。蒙山是風水寶地。自古以來,皇帝、將軍都到蒙山來建廟、挖洞造佛。史書記載:“從征劉琨,擄掠晉陽百姓,翻越蒙山西逃。”公元551年,文宣帝高陽,北齊蒙陽山雕西山佛,北齊皇後高緯將晉陽西山雕成巨佛,“壹夜燒萬盆油,照宮”。佛像所在的地方是古老的大雁寺。在此之前,東魏僧人亂彈修行凈土宗,東魏孝敬皇帝“命其住並州寺”。日本凈土宗真經記載為“丙酉大雁寺”,就在這裏。北齊高陽捐建開化寺,隋朝高僧道綽是開化寺的老師。這是佛教凈土宗早期的道場。楊忠,隋文帝楊堅的父親,北周將軍。他在蒙山帶兵抗擊北齊。因此,隋文帝於開二年(582年)為其父楊忠建祠,稱“武元帝祠”,後稱“聖壽觀”。隋秦王楊軍在仁壽元年(601)支持慧贊大師為北齊雕刻的“晉陽西山大佛”建大佛閣。唐立元和李世民在晉陽拜佛。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慶祝了五年(660)。好在晉陽朝拜(此寺與南面十余裏的龍山童子寺向二寺佛祖進貢)。次年,他們又派遣使臣贈佛袍,“五色光洞燭,山川山川,道俗千萬人”在並州引起轟動。唐末晉王李克用重修大亭,五年花了三十萬工人。五代兩晉時期,北平王在北京的壹座寺廟——劉知遠住下,重修了莊嚴亭,高130間,共五層。北漢時,劉繼元在蒙山山頂建了壹座頤和園,並在華凱谷架起了壹座皇家橋梁。在宋代,李連鐵塔建在華凱司前蒙山。此外,蒙山還有甘泉寺,建於北齊天同二年(566)。太原最古老的湖是文英湖,壹個兒童公園。文英湖是明代太原城擴建後,東南半部雨水逐漸形成的兩片積水。當時,這裏被稱為海子巖,李自成的部將陳永福在這裏處決了1000多名明朝皇室成員。海子巖的兩片水在清代被穿透,因靠近宮媛而得名文英湖,成為老太原八景之壹。當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來到太原時,他在文英湖畔向各界人士發表了演講。此後,先後命名為文英公園、中山公園、新民公園、人民公園,最後以1982命名為兒童公園。